第三百九十八章 夜寒月白(三)(1 / 2)

加入书签

 这两天得稍慢,是要将后面的一理还望各他楗蟹用月票推荐票支持</p>

殿下,能力不谈,殿下能力不及太子也没有关系,只有用心,殿下资质也不算差的勤能补拙但臣只想说几什重要的事,品行,一个人的品行注定了他以后的作为论才华,隋炀帝何尝不是文武双全罕见的奇才因为品行,最后结果呢阴阳有序,这是天地间最重要的至理,所以盘古劈天开地,立分阴阳颠倒了阴阳戴至德直摇头</p>

因为男宠,李治已经告诫过一次但现在呢,那些个男宠,包括那个俊男赵道生,又进了雍王府</p>

反观太子,根本就没有听到过男宠之举,就连东宫的几个侧妃,都有好几个是云英之身,这才走进色有度色,没有人不好的,可得有度</p>

隐晦地说出来,李贤羞惭地低下头,嚅嚅道:明天我将他们驱逐出府</p>

不仅仅是此,刚才臣说的只是品,还没有说行太子对两位圣上,只是退让,因为是父母,孝为百德之先,不得不让对兄弟宽厚有爱,这个你是知道的,臣还记得前几年在长安看到一幕,小公主缠着太子殿下说故事,换作谁有这么好的耐心对你们何尝不是如此臣有时候想,这哪里是亲情冷薄的帝王世家,那些个名门世家的弟子,也做不到此地步殿下你呢如何回馈太子的又如何对待两位圣上的天后这些年来有功有过,功臣等嘉之,过臣等进劾,这是做臣子的本份,不但是天后,就是皇上也是如此做子女的不能相逼啊</p>

我</p>

可李贤本来想说,我都想与母亲讲和,母亲不容我啊但没有说出口</p>

法</p>

戴至德叹了一口气,知道他是没有办法扭转了,但作为臣子,太子生死不明,只好尽到本份,又说道:再说识人与用心识人殿下也不及太子远矣,岂只是识人,还要用心相待啊臣与太子因为政事,多有交往,谦冲仁和,特别是大病一场后,整个人脱胎换骨似的其实太子有些地方很聪颖,可有的地方也不是很完美但对臣等,那种谦和,发自内心,臣都不能用言语表达士为知己者,太子这样待臣等,臣等怎么不回报这才是本心所以太子宁肯将伤员潜送回来,也要与几千将士同生共死,所以黑齿常之闻听太子出事,欲要拨剑自刎殿下,你用了心吗</p>

这</p>

这个要求难度太高了</p>

虽</p>

一个现代人,虽然社会极度的不平等,可不是唐朝的那种阶级分明,大家至少在表面上享受着平等,又是一个儒雅的讲师穿过去的</p>

如</p>

叫一个自小生长在帝胄之家的皇子,如何做到李威那种地步</p>

威</p>

所以秋仁杰为李威鞍前马后,献计出力</p>

所以李威一抗议,诸位宰相不顾武则天的涛天手腕,共同发力,逼得武则天差点下不了台</p>

</p>

但李威争是争,可因为害怕,知道收,武则天这样的奇女子,生生让这个儿子弄得不知是气,还是乐有时候会悖然大怒的,可想到了种种好处,虽怒,不会将这个儿子往死里相逼</p>

李贤哪里能做得到</p>

有人来投奔,不少人,可多是阿谀奉承之辈,这中间有多少能人甘心长久协助李贤就是明崇俨这样的小人,看了看,立即将李贤当作了跳板,踩一下,倒向武则天</p>

戴至德又说道:殿下,朝堂之上,你如何去做,臣等不会反对,可想臣等相助,恕罪,恕臣等难以从命</p>

话说到这份上,很清楚了,为了国家安定,即便你害了太子,我不会火上浇油反对你,将你往水坑里推,可想我帮助,你没那资格</p>

还有一句话戴至德没有说出来,资质很重要的,象周王的资质就永远赶不上他的两个哥哥可资质仅是一部分,资质好容易吸收智慧,可还有许多因素,后天的用心学习,岁月的沉淀</p>

人常说一句话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不是说三十岁才懂事,四十岁就完蛋了</p>

这走出自论语中的一段话,原来一句是孔子说,吾十有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桥矩也就是说,我十五岁时才立志学习,开始懂一点事了三十岁学而自立,但很多事到四十岁才明白五十岁时才知道万事皆有天命,六十岁时什么话都能听进去,七十岁,就是随心所欲也不会越法度与规矩</p>

这就是一个智慧的沉淀过程</p>

太子好,李贤好,智慧相信不会过孔夫子的</p>

孔夫子说我到四十岁才真正懂一些事,可这两个皇子皆才二十几岁</p>

所以太子一直在观摩,大臣不以为太子没有本事,看一看,朝堂上的宰相有几个人仅四十岁就做了宰相的,不仅是资历的原因,还有一个智慧没有圆融的因素</p>

因此在兴修两渠时,太子批阅了一些奏折,虽然还有缺陷可思虑很长远了抛开这份生涩不谈,有些批阅的结果,让戴至德他们都很佩服的然而李贤呢,第一次监国,就慌忙地批阅不能急啊,第一次监国,皇上还在人间活着,学习</p>

反正不能想,一想,觉得两位皇子差距实在是太大</p>

于是低声说了一句:刘仁轨那厮说得对,臣也想太子了</p>

一句话臊得李贤只好掩面羞愧而退</p>

但回去后,反思了一下,没有想到自己做得太过急,只是感到不大妙,奏,要求辞去监国之职</p>

房氏说的有些话还是很有道理的,李贤醒悟得也很及时可他上了这个火架武则天怎么可能让他轻而易举地下来</p>

李治将他又召见皇宫,说道:跪下</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