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十二章 楼台歌舞(一)(1 / 2)

加入书签

 东宫几个妃子离开,李治也离开长安了</p>

到少林寺进香去的,这对夫妻去了少林寺好几次其实去少林寺是假,想去洛阳了,但不大好意思开口,用了这个托辞</p>

这也很正常的,唐朝皇帝喜欢在长安洛阳两头跑,李治洛阳去得勤快但有一个不正常的地方,依然没有剥夺李贤监国之权</p>

于是李贤傻眼了,这时候监国还有什么含味除了几个与自己一抹黑,上了船下不了的大臣外,还有几个大臣再倒向自己看看,自从大哥平安回来的喜讯传到长安,自己王府大门前冷落得都快落乌鸦</p>

也不好意思监国啊,大哥什么话也没说,李敬玄好,刘审礼好,或者自己好,什么人都没有推卸,只说他没有做好,让论钦陵有机可乘然后又呆在青海,大有不灭吐蕃,何以家为的味道</p>

对自己不但不责备,还送一匹青海璁</p>

京城立即传扬此事,一下子就站上了道义的高度可当真不生气相信就是圣人,也会生气大哥是不错,不承认不行的,可是能不错到凡入圣,不对,是圣入仙的境界</p>

到这时候,忽然能体会当初父母亲的心情</p>

大哥是好象一直没有对帝位做过什么表态,也几乎没有看到他争过,逼过,可父母亲为什么那样苦苦打压这才是真正的争啊,争到骨子里</p>

心情郁闷万分,每天还要往政事堂跑,听完几位宰相议事后,才能回府那一路,大臣的白眼可想而知</p>

这一天,回到府中,一个客人到来,房氏的父亲房先忠</p>

房家是一个很显赫的官宦世家,房氏的祖父房仁裕是房玄龄的远房族亲,李治与武则天的佐命功臣,在武则天李治与长孙无忌争执中,果断站在武则天一方,因此官拜户部尚,死后陪葬昭陵,特别是后一条,是对功臣的一种特殊肯定与嘉奖不然也不会让房氏许为李贤的妃子父亲也不错,身为大州的宋州刺史</p>

但李贤很纳闷,问道:伯父,你怎么来到京城</p>

外放各州刺史,可以在辖区里乱跑,甚至有事可以到邻近的州府看一看,可不能随便让你往京城跑的,有事上奏折,无事治理地方要么特殊情况,回京述职</p>

因为漕运,我与汴州刺史一道被召到京城与诸相议事的</p>

监了很久的国,李贤一听会意了,宋州漕运没有汴州重要,可也是大运河上的一个重要枢纽河北河南之地旱情重,还没有真正缓解,青海还有几月收成才能上来,去年河西走廊又遭到蝗灾所以朝廷必须大量南粮北调</p>

召这二州刺史进京议事,很正常的</p>

房先忠又说道:但我只呆一天,明天与诸相商议完后,就离开京城,所以过来说几句话</p>

请说实际上不是因为夺嫡,李贤也是一个彬彬有礼,礼贤下士,谦虚谨慎的人虽然有些小缺点,总体资质还是不错,否则张大安他们都不会前来辅佐夺嫡嘛,总要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去争</p>

你与太子相争,最后能有几分把握获胜</p>

李贤脸色立即沮丧下来,不能答,一分把握现在恐怕都没有了</p>

可是不能说啊</p>

看着他的脸色,房先忠忽然明白过来,大约外面那些个传言是真的了,为了夺嫡,这个女婿不惜十几万青海将士生命不顾,收买了张桂东那外狗太监</p>

一失足成千古恨哪</p>

李贤不能言</p>

但殿下,为时不晚臣有一句话,不知殿下听不听得进去</p>

伯父请说</p>

皇上既然将此事遮掩过去,太子也没有指责追究这件事也等于消失了臣不在朝堂之上,与太子素未谋面,可听到他的一些事迹想来心性不算坏既然此时不追究,几年后,也不好意思再将它翻出来依臣之见,殿下写一封信到青海,含蓄地认一个错还有那个监国,是一个笑柄皇上没有收回权柄,可不是非要你一定去监国,况且各位宰相会不会让你再去处理政务不如不去政事堂做一个太平王爷,岂不强过黎民百姓数倍</p>

我就担心大哥</p>

是,有可能会很生气,可几年下来,怒气自会消解他还是你的大哥这个几年是指太子能登基的时间就算他现在水到渠成,李治还活在世上,坐在龙椅上就是不让位,难道让李威去将他强行掀下来</p>

殿下啊,就听父亲大人的话,房氏说到</p>

太子没有回来,可以争一争,可争到什么地步了,让皇后数次相逼,四面楚歌况且太子已经平安回来,这个争下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说句不好听的话,是飞蛾扑火,看似光明,实际那个光明不是飞蛾所能拥有的,扑一次受了伤回来,立即闪,再扑准得死自找死路啊</p>

李贤想了半天,说道:就依伯父之言</p>

那就好,请相信臣,其他各人,也许有许多想法可我家女儿为殿下王妃,臣绝无半点对殿下不利的想法</p>

是</p>

将房先忠送了出去然后趴在桌子上写信,可不好意思,怎么也写不好</p>

这一拖,拖到第二天,信还是没有写好,可也没有去政事堂实际上他去不去,是没有人将他当作一回事了,去了,确实是笑柄有的大臣刻薄的,直接在背地里议论他不要脸面</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