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听得念奴歌声(二)(1 / 2)

加入书签

 支持兴唐,支持午大</p>

近期十章连载贴</p>

-------------------------------------</p>

总连载贴</p>

-------------------------------------</p>

不舒服了,烧到现在,更晚了,待会再被一更,看看能不能码出来。</p>

拦住了几个激得火起要出战的将领,论赞婆思考起来。</p>

还是有干扰的,当真看到唐军嚣张的样子,不生气</p>

压制住内心的怒火,努力使心情平静,想李威的用意。与上一次一样,猜不到唐太子的用意,弄不好又是一场大败。相反,就象唐太子没有想到自己大哥的用意,也是一场大败,几乎使自己九死一生。</p>

这时候开战,显然没有道理可言的。</p>

唐军的事情很多,百姓在七月份就要到来,这个消息也休想瞒住,因此前些天还在建房屋分田。所以,建房分田是必须做的事,也起了一些迷惑作用。</p>

然后放人,这条用意他也知道的,战争争的是地,是人。人也是一个主要因素,比如吐谷浑,若全部迁走,难道让吐蕃各部迁移到青海,也可以迁的,可那最少需要十年二十年时间,唐朝太子会不会让吐蕃等上十年二十年</p>

这件事做好了,不亚于赢得一场战役。</p>

可这个百姓不好迁的,不但要想办法对付自己的阻拦,还要考虑衣食住行。</p>

八月份,又要收割,不能让麦子烂在地里。除非唐朝廷十几万百姓过来,那又不可能的。</p>

再说真战,九月份对唐军也更有利。自己一阻百姓迁移,必然惹下许多民怨。唐军又有粮食在手,那时候才是唐军最有利的作战时间。他都不相信了,攻城唐军不会有牺牲</p>

也想到了九曲军城,可一下子略过。这不是当初的九曲军城,只有一两千军,立即能攻下来。现在的九曲军城又扩建了许多,里面有许多驻军。om就是有一万两万人,不攻一个十天半个月,也休想拿下来。一支孤军在后方攻城,难道是送给自己做开胃点心</p>

想不懂,或者是几万大军,也将自己军队钉在这里,好让百姓逃出青海</p>

于是勒令,所有将士勿得言战,也战不好,军队没有对方多,士气没有对方士气高昂。即使开城出战,也是必输无疑。然后又派出斥候,到各道打探。</p>

唐朝军队还在骂城,有些难听。破晓神灵提供</p>

裴行俭只是笑,虽然这样做,有些儿戏,也不是一无是处。</p>

只是下令,让后军安营扎寨,扎下一座牢固的大营,去年年关,一直打到三月份,对这片地形十分熟悉。</p>

大曹扎好,天色暗了下来,骂城的士兵只好回来。</p>

第二天,李谨又率领了一万五千军队,带着大量插重赶到,唐军除了党项军不算,在青海还有八万多将士,可不能全军出动,各个关卡还要守的。子外黑齿常之,还要留给他一万五千人,从赤岭以西围堵。</p>

能调动的,只能有这么多将士。</p>

对这次改动,也讨论了很久,本来是考虑到了种种因素,准备晚些进攻的,但不是大规模的进攻,到了那时候,九曲三城,论赞婆必然丢下了。而是陆续地借着七月移民,不停地象牛心堆战役一样,发动一些小规模的进攻。</p>

但不会规模很大,主要是激起民怨,到了八月再伺机作战。毕竟吐蕃人当中,直系的吐蕃士兵很少,只有两万人,这两万人牛心堆刚刚还歼灭了近两千人。这个时间段,是论赞婆也没有想到的。至于收割,有百姓,有截留的吐谷浑人,还有可以借助一部分党项人。</p>

但战役一直不会很大,是为将党项人圈进来做准备的。</p>

还是以战为辅,以耗为主的打法。</p>

后来论钦陵出兵剑南三州,李威与裴行俭核计了一下,怕事情会有变动。这是明面的安排,若是有暗处的安排,会更棘手。于是将时间调整提前。有益的有之,弊端有之。</p>

有益的是能将战果扩大化。至于九曲三城,李威是想得到,可根本没有考虑过。这是掌中之物,何必考虑,而是吐蕃的将士,消灭有生的力量,才是他最感兴趣的。</p>

一提前,很无理,恐怕论钦陵在此,都能吃一个大亏。</p>

提了前,时间更充足,也为薛仁贵到来,在松州布置防线,筑城堡,赢得时间。</p>

但弊端,牺牲会很重,已经牺牲够重的,再牺牲,李威也是不舍。还有,主要变成了依赖党项人,以后他们会有更多话语权,另外,还要承诺一些好处,比如李威答应的九曲之地,甚至将来的大非川乌海之地,这必须要承诺了。本质上,李威也不想出现一个更强大的党项人。</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