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等多时(1 / 2)

加入书签

 第一道诏书下到青海时,李威不在。</p>

秋仁杰在信上,怕李威担心,没有多说上官婉儿的事。母亲将上官婉儿重笞,李威并没有得知。可是能从信中看出一些,裴行俭都没有看出的,认为仅是一个巧合。又不知东宫出事宫殿的环境,想是雍王丧心病狂。</p>

李威并没有这样看,任何人能忽视上官婉儿的智慧,他没有忽视。隐隐猜出,这是上官婉儿设下的圈套。不大好问,但知道父亲不久肯定要诏自己回京。不然,再不诏,自己将此事公布于三军,到时候军情激荡,自己还能强行回京。但这种结果,又是他不愿意的。</p>

</p>

轻则开了一个不好的头,重则都能发生内战。</p>

然后等待消息,做了一些布置,再次出击了一次,自己率军,跨过赤岭,一直向南,经牛心堆到赤海,再到大非川,不是为了掳掠的。大非川上经过数次攻击,成了一片荒芜,倒是青草长势很茂盛,说不定几个月后,能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只是看不到几个部族。</p>

这次出击,主要是整合党项军队的。</p>

党项人勇敢,可勇敢的是个体,整体缺少配合,因此战斗力不强。</p>

回到了郏州城,让他回京的诏书才下达。</p>

召集了黑齿常之李谨行二人到郏州来议事,二人以后呆在青海,主要宗旨还是为了战争做准备的。可是内部建设同样更重要。要嘱咐一番,裴行俭说道:殿下,勿留,速回。</p>

李治慢腾腾地下诏书,刘仁轨信却提前到了青海,就说了这二字,速回。</p>

李威信上说得很清楚,青海要维持现状,不损国力,继续战斗时,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又有内宫丑闻发生,然而李治迟疑不决。若是想建青海之功,倒是不怕,就怕皇上内心之处,仍然不想太子回来。</p>

事情一过,更不会召李威回京。说不定过了一段时间,想一想,又能扶持一下老三李显上位。有的乱。所以说速回,迟担心有变。</p>

黑齿常之也劝道:臣心里面清楚殿下计划,若做得不好,殿下可以通过书信往来,指出臣的不对之处,臣加以改正就行。殿下,还是回去吧。都到了四月初,皇上又到了洛阳,赶到东都,快接近五月。时间拖一拖,皇后力量增加一份,不大好说,但黑齿常之等人心中也急迫。</p>

那么黑齿将军,李将军,青海交给你们了。李威说完,与裴行俭立即带着五百名侍卫,土了路。</p>

党项各部闻听后,想来相送,可李威已经走了。然后捶胸顿足,大声嚎叫。黑齿常之只好安慰,知道,大约有可能会舍不得。圈起来,是得到很多好处的,至少不象以前那样,承受吐蕃人沉重的录削。甚至许多党项人,学习中原人的耕作,也开耕了一些田地,种了麦子,种了麻,收成没有上来,但秋天生活会更加美好。还有的机灵的党项人,利用唐朝对少数部族的优惠政策,与汉人交易,赚了一些小钱。</p>

生活一时半会恢复不过来,可能看到一个美好的前景。</p>

但他们实际内心,还想太子回京的,最好能立即担任皇帝。</p>

只有太子担任了皇帝,唐朝对党项人的政策才不会改变。所以这嚎叫声,有几份真,几份假,不大好说。</p>

劝慰了几句,让他们散去。</p>

听到这个消息,莫贺与论赞婆在吐谷浑城长松了一口气。这个杀神终于返回去。一个个部族从山谷里陆续地走出来,地狱生活要结束了。实际这想法是错误的,黑齿常手腕一点也不比太子软。</p>

黑齿常之一直没有动,静观事态发展。</p>

五百人浩浩荡荡地出了青海,一路走,一路百姓欢呼。特别走到了长安城,全城百姓轰动。盼望太子回来,盼望多时了。这一次李威没有低调做人,偷偷地进入长安城中。大大方方地从咸阳,渡过渭水,进入长安。</p>

在百姓的夹道相观下,进入城中的。然后来到后宫,去找老二李贤。</p>

这也不符合制度,可是太子挟威而来,内侍皆不敢阻拦。来到大明宫一个偏静清冷的宫殿,见到了李贤。</p>

关了一个多月,又遭到重大的打击,面容憔悴,已经看不到当初风度翩翩美少年的样子。不知是厌恶,还是同情,或是痛恨,或者怜悯,心情很复杂,问道:为什么要这样做</p>

到了这时候,什么妄想也没有了,李贤很老实地回答:大哥,我看到上官婉儿是云英之身,又是才情横溢,于是又同情,又爱怜,生了爱慕之心。</p>

李威没有痛斥,记得不多,可是历史上,李贤就曾爱慕过上官婉儿。但后来土官婉儿做得同样不大好,亲自书写了处罚他的诏书。说明老二有情,上官婉儿对他却一直没有多少情义。</p>

历史走向改变,更休想土官婉儿为他动情。只不过是不是处子之身,为什么有的人一眼就能认出来,自己却没那本事当然,有人能认出来,自己也不能问。你是太子,是未来的皇帝,学什么辨认处子的法门,做什么</p>

继续听他往下说。</p>

我找到了段夫庆默认了,李治离开长安后,带了三四个蕃子,不过段夫庆行事低调,认识的人不多,只有一个蕃将认了出来。但已经足够。自己是瞎了眼睛,居然使用吐蕃大论手下重要谋臣,为自己谋臣,岂不是找死继续往下说去:他让我指使张大安提议,让上官婉儿进入内宫执掌诏命。土官婉儿对我半推半就,不然那一天,我在内宫之中,也不会做出这种胆大的事。后来她就喊人</p>

我有责任,也是上了你那个小妾的当。就算你此次情有可愿,我再问你,使用一个心腹,难道你想不起来,查一查他的底细知道没有,吐蕃人已经开始在紫山口提前筑了一卡。</p>

所以我不及你,输了。</p>

全}}文字手打}}</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