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乱点桃蹊(四)(1 / 2)

加入书签

 李威正在看</p>

不是他勤奋,逼的现在写的奏折,多用骈文,为了押韵,喜欢引用一些华丽空洞的词语与一些冷僻的典故,读得不多,有时候都看不懂</p>

郑父到来,李威随意地问道:“郑翁,这么晚有何事相询?”</p>

不是指教,自始至终,李威都是高姿态,我是皇帝,你们虽然是顶级世家名门,也是我的臣民,没有必要过份谦虚,那不是谦虚,是自卑郑父问道:“陛下,我听家中十九孙说陛下说大地是圆的?”</p>

“我没有说……”李威忽然顿往,想到了一件事,毕竟这时候百姓是相信鬼神的,恰好民间多有他的奇怪传闻,于是改口说道:“为什么站得越高,看得越远?”</p>

随手又画了一张地图,地面是圆的,才能解释这个问题</p>

“那么如陛下所说,大地在转动,转到下面时,为什么人不掉下去?”</p>

这个老者好奇还是挺重的</p>

“你看看,为什么扔东西,总是掉在地面,不弹向空中?是因为大地有引力”李威又顿了顿说道:“是不是圆的,你们郑家有船队,可以证明,不过从南海到那个美洲大陆十分遥远,过了那几个大岛后,岛屿渐少,即便有,面积也不大,缺少供给补充而且大洋宽阔,风浪无情,依现在的技术,多半到达不了</p>

而且那两个大洲是我们唐朝面积的好几倍,物产丰富,土地肥沃,虽然有许多百姓皆象南海诸岛一样,文明落后很好占领但对我们唐朝来说太远遥远,相反,从法兰克王国,到达这个大洲却是很近的因此,我一直没有张扬此事,这是留给我们唐朝子孙的,到了人口急剧膨胀时,寻找的出路若是现在张扬出去,欧洲诸国生起了贪恋,他们又有很好的海船技术到达这片陌生富饶的大陆就不是我们大唐百姓所有了所以郑翁,今天晚上我的谈话,切勿张扬出去“</p>

这想法也是错误的,如今的美洲大陆上玛雅人有高度的文明系统,而且人口也不少,与南海诸岛文明不可同日而语即便派了船队,有本事到达,若是交流得不好,凶多吉少</p>

但李威不急,现在连南海上那么多广大的岛域包括大洋洲在内,这些地图自己一直开放出去,然而有没有百姓肯去居住?眼睛前的若大的地域若是包括大洋州在内,面积有多大?百姓都不感兴趣,况且遥远的美洲</p>

再说,还有技术的局限,南美洲上有的东西李威很感兴趣的……些高产的杂粮,是李威最垂涎的农作物,有了它,就是唐朝的本土,都能养活三四亿人但能不能到达?</p>

“陛下从何而知?”</p>

李威正等着他这一句问话,没有回答,指了指天上</p>

胡乱扯</p>

可是郑父却半信半疑</p>

李威又说道:“如果你不相信,还有一条道路,从这里拿着地图,指着白令海峡的位置冬天海峡必然结冰郑翁还记得麟德年太上皇封禅之举,率领万族酋长前往泰山其中有一极北之部,名曰流鬼,其酋长禀报说离京城一万五干里路,黑水韩鞠少海之北,三面阻海,人依屿而居,多沮泽,以渔业为生又说其北不知所穷非也,你看,其北之地乃极地,终年缺少阳光照射,寒冷至极,人很难生存但可以从夏天到流鬼部,准备好厚实的御寒衣服,冬天借助雪撬,前往这个海峡,越过海峡,便是美洲大陆我还是警告一声,到了冬天,这里连阳光都看不到,一片昏蒙黑暗,而且极度的寒冷,呵气成冰,若要成行,再行返回,即使准备再充分,能返回的十不足一”</p>

流鬼部就是生活在堪察加半岛上的原住民,离北极与白令海峡已经不远了</p>

虽然死亡的人数会很多,现在都是可行的,不象航海,李威一点把握都没有李威也一直没有行动,南北美洲即便发现,对国家没有多少贡献要么就是杂粮,但这些杂粮是在南美洲,以现在的条伴,就是派出几干人,在没有向导的情况,还有一些凶蛮的印第安人种,恐怕也不可能到达南美州</p>

说出来,只是增加自己说法的说服力,又道:“因此,今天之事,我什么也没有说”</p>

郑父忽信忽疑地离开</p>

第二天,李威在荥阳到处转了转</p>

这是一座很古老的城池,有黄河之便,离洛阳又近,商业气氛十分繁荣,李威顺便还问了问居然发现城中大半店铺是郑家开的当然,耻于言利,经营之事,多是郑家的外堂弟子,或者庶子</p>

天很快就黑了下来,郑父又将李威请到了房</p>

这一次李威反而不急了,看了看架上的说道:“郑翁,你家的藏十分丰富,有的藏朝廷都没有,能否借给朝廷抄阅下来,互补有无”</p>

前几年贵,一个家族藏多少,也是财富</p>

大多数家族敝帚自珍,不肯将这些珍本与稀本籍面世,这也是造成了战火一起,以后许多籍消失的原因</p>

但李威话意不在于此,能否让出籍,同样是一种态度</p>

这种态度也注定了今天晚上谈话是否愉快</p>

郑父犹豫了一下,说道:“若是陛下有意,可以请人过来搬到东都,但抄完后,要归还”</p>

“那是,是借抄,不会借而不还此举也有功于社稷,我不会白借,若是此事成,我会召你们郑家十几名弟子进入国子监就学”</p>

郑家会不会看重无所谓,这又是一种态度,只要你们肯付出,我就会有回报</p>

由此开头这才开始重会谈,坐了下来郑父说道:“对朝廷我们一直不恶”</p>

“郑翁,此言错矣,不是不恶,是没有资格谈不恶你们几大家族,门风严谨,学术气氛浓厚,有许多饱学大儒,应当知道儒家的君臣、父子、夫妻的关系国家是君,你们家族是臣,犹如父子父也不恶子怎敢不孝即便是父恶子又能不孝?“</p>

郑父再次语塞</p>

但李威主动缓和一下语气,又道:“君若父,臣若子我朝立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等于家有几十子,作父者,会有所偏爱,然而我不同,尽量给所有人一个平等的机会还会有偏爱看其才能,看其孝心,看其品德”</p>

才能与品德五姓七家都有了,但这个“孝心”五姓七家却是很成问题的</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