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东园岑寂(1 / 2)

加入书签

 新年终于过完了,各位懂的,月票以及其他的票票支持一下。马度加快,而且章节过渡完毕,要到**,这几天让大家看一看真实的突厥,不是司马光那本史。但这样写,yy气氛越来越低,算是反潮流,心中戚戚。“</p>

是人总归要讲道理的,这一句,让李治与武则天终于有些动容。</p>

可是李治头脑很清醒地问了一句:“弘儿,若是那样,你不怕五姓七家改变态度?”</p>

这是对又是不对的说法。</p>

蒙阳郑家迫于形式需要,向皇室表达了一些善之意,但不代表着整个五姓七家。一旦实施下去,全国百姓普及教育,对五姓七家是一个很严重的冲击。</p>

</p>

为什么五姓七家人才多?第一是人多,人不多,哪里谈得什么人才多。第二是家风严谨,严谨的家风,是这些大家族长期屹立不倒的原因,也是人才辈出的原因。第三就是多,看一看郑家二房的那间大得不能再大的房就知道了,有的籍,皇家都没有。一旦放开教育,五姓七家的优势会渐渐丧失。列国家来说,是一件好事。可对五姓七家来说,是一场灾难。不但是五姓七家,引起的纠纷会更多,远远过了糊名制度。几乎所有享受唐朝政策的门荫权贵,都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冲击。</p>

所以大好的形势,李威主动放弃掉了,正是想用此来换取父母亲的支持。</p>

武则天听到丈夫说了这一句话后,忽然醒悟过来。</p>

其实儿子这样做,自己可以有许多机会,让儿子困窘。可李威最后的一句话让武则天还是心动,怎么说,唐王朝强大,不仅是儿子立足之本,也是自己立足之本。虽然儿子在东那山使了小心思眼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他自己。</p>

高智商的大脑稍稍运转了一下可最后主动停了下来。</p>

李威也在看,看到武则天眼睛先前在思索,心里面冷冰冰的。武则天对李威十分忌,潭,李威对武则天更忌惮。就到了现在,刘仁轨他们还没有估量出武则天真正的本领。但李威知道,这可是历史唯一正统皇朔的女皇,自己想做一点实事都那么困难,但母亲居然能在这个朝代做了女皇帝,吕雏与慈禧都不敢做或者做不了事,让母亲做到了。</p>

当真是运气?</p>

一个尼姑,再度回到了后宫。</p>

一个小小的父亲的才人,后宫的昭仪,居然在太原王家女儿与兰陵萧家女儿双重压力下,那么多传统与反对的声音,做了皇后。官仪、长剁无忌、楮遂良等人是何等的牛叉,可对撞的结果又是如何?</p>

自己苦思冥想了许多策略到了母亲眼中,有没有真正为难过母亲?</p>

一次是运气,两次是运气,三次四次难道真是运气?</p>

他心中的担心,就是做丫皇帝,还胜过了武则天对他的担心。</p>

看到武则天眼光终于柔和下来一颗悬着的心才重新落到实地。李治一直被他无视了,但问了,也得回答,母亲大约没有其他的用意,回答起来也就变得从容,道:”父皇为什么儿臣说突厥会有事,先一个原因,将与兵不如从前纵然是儿臣在青海侥幸不落下风,也是仗持着国力雄厚,比拼消耗,还有各种犀利的武器以及几份运气。真正的将与兵是不是早先的将与兵?新罗时叛时复,国家无能为力西域失去了控制青海大非……”败绩。突厥人一直想恢复过去的荣光。看一看隋焰帝的遭遇……”</p>

李治皱了一下眉头。</p>

对突厥,后世人很难理解的。</p>

尽管唐朝流传下来的史,大多数是后世朝代编写的,不大可能去美化唐朝,然而也避之不谈。但事实呢?为了换取突厥人的支持,高家的齐国与宇文家的周国,皆向突厥人称臣。然后用中原人的财富供养突厥贵族享福。到了杨坚手中,这也是一个被低估的皇帝,数次击败突厥,并且让突厥一分为二,成为东西突雁。杨坚这一政策,到现在,唐朝还沾了光。</p>

然后到了杨广手中,两败于高丽,始毕可汗立即入侵隋朝。这个始毕可汗是什么人,启民可汗的长子。为了扶持启民可汗位,一统大漠,隋朝出动了多少军队,动了多少场战役,才让启民可汗最终坐稳了可汗的位置。可一旦隋朝末落,作为启民可汗的长子,可以说他能成东突厥的可汗,正是因为隋朝的帮助与赐予,他是怎么回报隋朝的?</p>

杨广出巡塞外,结果很惨,围在了雁门关,这个不可一世的帝王,一度凄惨之时,抱赵王皋而泣,目尽肿。但还是做得不错的,听从了大臣樊子盖的冒死进谏,没有突围,死守雁门关,募兵勤王。李世民也在那时候勤过王的,但没有起多大作用。最终是嫁给了始毕可汗的隋朝义成公主出了力,接到杨广的求救信后,立即用快马对始毕可汗说北方有警,就是指不臣服于突雁人管辖的铁勒九姓部族有警,始毕可汗信以为真,看到各地勤王之师源源不断而来,这才班师回朝。</p>

李威指的就是这段历史。</p>

别要以为对他们树恩,这些人可不会记你的恩情。</p>

再到唐朝,才开始同样很作,隋末之乱,北方各地义牟,如寰建德、罗艺、高开道、粱师都、刘武周、郭子和、刘季真、张长逊等人皆向突厥称臣,还接受了突厥人的设,特勤、可汗可汗的针号,意恩你们皆是突厥的臣子。</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