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登场(下)(1 / 2)
第二百零四章登场下</p>
晚上徐令宜回来:听说五姨来过了。可有什么事</p>
侯爷回来了十一娘笑着上前接了斗篷,闻见他身上有淡淡的酒香,五姐夫也听说了孩子的事,特意让五姐过来问一声。在太夫人那里吃了午饭,小坐了一会就回去了。</p>
徐令宜点头,到净房洗漱更衣出来。</p>
晚上都吃什么了他边问边脱鞋上了临窗的大炕。</p>
吃羊肉火锅。十一娘接过小丫鬟的茶端给徐令宜,有种晒干了的野菜,叫山苋的,放在火锅里煮了吃,很好吃。然后笑着问他,侯爷今天喝酒了</p>
徐令宜啜了口热茶,神色惬意地倚在了大迎枕上:王励来了,大家一起喝了点。</p>
十一娘笑着去铺床。</p>
徐令宜却拉了她的手:我们坐一会</p>
十一娘依言坐到了炕上。</p>
徐令宜透了口长气:我长这么大还没有这样狼狈过。他朝着十一娘苦笑,说什么的都有。真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说不出来的。</p>
十一娘笑起来:谣言就是这样的普通大众对公卿之家王公贵族辛秘有着乎平常的兴趣,何况还有区家人在其中推波助澜。</p>
我本来想解释一番的,可看他们一个个贼眉鼠眼的样子,分明是来看我热闹的。我不解释还好,只怕越解释他们越来劲。索性什么也没有说。徐令宜无奈地笑道,眉宇间并不见愠色,显然对一帮好友的闹腾并没有放在心上。</p>
谣言止于智者。十一娘还是说着宽慰他的话,过些日子也就好了。</p>
徐令宜点头:正好工部侍郎家出了桩杀夫夺妻案,我已派人去宣扬。大家听到了新鲜事,过两天也就把我们这桩事渐渐淡忘了。</p>
与其费心去避谣,不如用其他事取而代之,转移人的视线,让人逐渐淡忘。</p>
夫妻两人商量着如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时候,皇上却眉眼带笑地去了坤宁宫。</p>
皇长子昨天刚回宫,皇后找了他身边的宫女问话。听了内侍的禀告,忙迎了出去。</p>
皇上携了皇后的手进了内室。</p>
宫女上了茶,蹑手蹑脚地退下。</p>
皇上笑道:今天下午和几位阁老议福建防御之事,倒听说一件有趣的事。</p>
皇后心中一惊,想到区家。</p>
能让皇上说有趣,那肯定是极有趣。皇上快说给臣妾听听。皇后笑语盈盈,让臣妾也开开眼界。</p>
皇上大笑,道:说永平侯三年前从苗疆带了一位女寨主回来,养在城西的贩马巷。如今孩子都有三岁了。</p>
怎么可能皇后满脸的震惊,侯爷怎么会做出这样不知道轻重的事来。</p>
要知道,当年平苗是皇上登基后次用兵,为显大周威武,被俘的寨主全被斩带一位女寨主回来,等同私放战俘,御史们要是捉住不放,完全有要可能上升到通敌叛国的高度上去。这可是要灭九族的</p>
这定是谣传皇后神色焦虑,鬓角已有细细的汗。</p>
我知道。皇上低头拂着茶盅里的嫩叶,没有注意到皇后的异样,老四为人一向谨小慎微,就是有这种事,也不会弄得满城风雨。他抬头,眼底飞逝过一道锋利,不过,梁老阁说的有鼻子有眼的,连孩子长什么样都说得清清楚楚,这件事只怕没那么简单。我看,你尽快安排一下,把永平侯夫人请进宫来叙一叙明天封印,御史的折子一时送不进来,可到了初三开印</p>
那时候只怕弹劾的奏折要如雪片飞了</p>
臣妾知道了。皇后急急应喏,又委婉地商量皇上,只是永平侯夫人年纪轻,我怕她一时说不清楚,不如请太夫人进宫</p>
还是请永平侯夫人进宫吧皇上沉吟,太夫人年纪大了,小辈们有事,多半会瞒着。要是一时激愤气着了,反而不妥。</p>
皇后听着心中微微有些凉。</p>
皇上下午听到这个消息,到这时落钥了才告诉自己,又点着要年纪的十一娘进宫时光荏苒,以前的夫君变成了现在的君夫</p>
但一起到自己那个美貌聪慧的小弟媳,她心里稍安。</p>
皇上说的是。她应喏道,明天一大早臣妾就唤了永平侯夫人来问问。</p>
皇上颌,吩咐身边的贺公公:你们都退了吧</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