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6章 黄甫国与鲜卑河(2 / 2)

加入书签

</p>

黄郦寻思着说:“大王呀,臣不知道您注意过没有?不管是咱们鲜卑人,还是匈奴人、乌孙人或康居、奄蔡人,与那些蛮族小瘪三的死人脸比起来,咱们的肤色都有些偏黄。而黄色是这世间最为高贵的颜色,比如贵重的黄金,比如太阳的光芒,还有成熟的谷物。这说明什么?说明大王您,本身就是这世间最高贵一族的王!还有一句话,不知道臣说的是否合适,大汉……其实也推崇金黄之色。”</p>

这倒是实话,咱都被大汉撵出这么老远了,每回一看到汉正军军旗中间那个“蛋黄”,就好像能被刺瞎眼似的。</p>

虽然嘴上万万不能说,但是轲比能心里服气大汉,也希望自己能够掌管着像大汉那样强大的国家。而且黄郦此议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只要咱的国推崇黄色,就说拥有黄色皮肤之人,都是天生的高贵之人,这样便会更加利于收拢从前那些匈奴、乌孙、康居以及奄蔡人的心。如此,将要建立的这个国,便有了一种更大的凝聚力,至于那些长着惨白的死人脸的蛮族小瘪三们,能够留着他们的性命,为大家牧马放羊,耕种劳作,已是恩慈。</p>

虽然轲比能说不出“凝聚力”这样的词儿,但是能够理解黄郦的意思,而且十分赞同此议,于是便问道:“那咱们新立之国,就叫……黄国?”</p>

黄郦连忙说:“不不不,这也太简单且直白了,臣建议再加一个甫字。”</p>

“甫”乃新苗健壮之意,又是对男子的美称,“西有甫草,驾言行狩。”黄郦忽然给轲比能来了一段诗经中的《小雅》,描绘了一番君王驾车出门狩猎的盛景,以此来展示一个充满希望的强大国家该</p>

有的样子,只不过把其中的“东有甫草”改成了西边有的。</p>

轲比能会汉话,只是理解不了这么深,经过黄郦的解说之后,想象着诗歌中所描绘的盛景,再看看自己眼前所处之地,水草丰美,一望无际,果然心中大为畅快。</p>

于是乎,轲比能亲自拍板,“南鲜卑”所立之国,就叫作“黄甫国”!</p>

但是轲比能并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鲜卑人,于是便将他们附近那条发源于北方沼泽地,横穿“水欧洲”大平原,最后汇入黑海的长达几千里的大河,命名为“鲜卑河”。并且还将王城定在了“鲜卑河”的中游河畔,与国同名,取之“黄甫”。</p>

…………</p>

大汉罢战,对于南鲜卑来说,是托天之幸,所以建立“黄甫国”之后,轲比能不仅不敢再与大汉为敌,甚至还询问过黄郦,有没有可能再向大汉俯首称臣,侍奉上国。</p>

这可不是说轲比能的脑袋让驴给踢了,而恰恰是他的高明之处。虽然他们已经从漠南蹿来了水欧洲的“鲜卑河”,但是大汉不仅没有收兵,还在“铁马冰河”的对面驻扎了下来,设置了蒙州。</p>

这说明啥?</p>

别说当初的漠南、漠北了,就连从前的乌孙、康居、奄蔡等地也全都归属了大汉。甚至连轲比能都有些难以想象,现在的大汉究竟有多大。再者,大汉的战力也太强了,重骑旅好像刀枪不入似的,破甲锥又像是无孔不入。尤其是他们那些霹雳弹、霹雳箭,只要一炸起来,连小毛驴都能吓怂,除了逃跑,根本无法可想。</p>

所以轲比能觉得,别看自己现在建立了一个“黄甫国”,也混了个国王,可是如果不设法与大汉搞好关系,万一哪天他们再追着打过来,只怕自己这个“黄甫国”就得黄。</p>

除了需要谨慎对待大汉之外,另外就是那个罗马,听说他们现在在一些高山上修长城,防得就是我们鲜卑。</p>

我们也没抢这帮骡子和马呀,咋滴,这还害怕上我们了?</p>

听说罗马很富裕,既然如此,等到自己整治好本国之后,不如干脆就率军去罗马抢一圈。但是黄郦又说罗马也很强大,要自己千万小心,不可盲目妄动。不过自己也不急于一时,反正黄甫与罗马中间还隔着乱七八糟的蛮族小瘪三,暂时互不相见,他们爱修长城就让他们修去,只要不耽误咱们放羊就成。</p>

回过头来,轲比能的眼中还真盯上了一个敌人,就是与他们渊源甚深的“北鲜卑”。这其中,除了前有匹孤杀掉苴罗侯的仇之外,关键是到了现在,“北鲜卑”都不消停。</p>

当初匹孤带着“北鲜卑”可是从西长城山脉中间翻过去的,也就是现在“貂蝉公主城”所守御的位置。但是翻越了西长城山脉之后,“北鲜卑”等于是来到了“水欧洲”的东北地区。那个地方,地广人稀,到处都是森林和沼泽,也不适合放羊。关键是好像比漠北还冷,而且是阴冷阴冷的。</p>

这让匹孤咋办?</p>

除了是把当地极为少有的一些蛮族部落当成菜之外,只能率领部族向西南而行,试图找到一个适合放羊之地。然而南鲜卑势力强大,征服当地的蛮族也多,发展起来自然比北鲜卑也快速的多,于是必不可免地与北鲜卑又撞在了一起……</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