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光谷” (第二更求票)(2 / 2)

加入书签

</p>

“光谷”这个概念是一名理工大的光电子专家在九八年提出了,当时就受到了楚州各大高校及国家重点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的欢迎。此时陈进无耻地剽窃这个概念,提早一年让“光谷”这个新名词面世。</p>

沉默中的黄致远心中正在迅速地评估陈进的话,身在官场的他敏锐地意识到“光谷”不但是个新概念,而且还是一份巨大的政绩。作为一名副厅级干部,他是实打实靠自己努力干出来。他今年也已经四十九岁了,他知道自己目前最大的不足就是上面没有强有力领导罩着。如果在镜湖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的位置上做不出成绩的话,最后也只能在这个级别上混到退休。但是如果自己能在镜湖开发区开创出一片新天地,将镜湖开发区真的能建设成为填补国内空白的“光谷”那他就能成为一名政治明星,就能进入省委领导的视线,在以后十年的仕途中提升到正厅甚至进入省部级也不是没有可能的。</p>

黄致远突然眼前发亮,早已磨灭的雄心一下子又膨胀起来,同时他也对眼前这个年轻人重新审视起来,只见他规规矩矩地坐在自己的面前,脸上始终挂着淡淡的微笑,浑身充满了一种和他的年龄不相匹配的沉稳。他的心里甚至暗暗拿这两天老伴一直挂上嘴上的老郑家的那个儿子跟眼前这个年轻人比较。如果这个年轻人就是那个郑小飞的话,那肯定是我们家睿蕊的良配。</p>

黄致远心里有些好笑,自己怎么突然生出这样莫名其妙的比较。表面上依旧极力保持着矜持和淡定,有些打官腔地说道:“小陈,你这个想法的确很新颖。不过,这里要涉及到一系列的政策调整、法规的制订,不是这么简简单单一句话就能办成的。”同时他也有些奇怪,这个陈进不过是个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小县城里的普通公务员如何会有这等见识。</p>

陈进看着黄致远那张强自镇定的脸,不由腹诽道:我给你出了这么好一个主意,你还打官腔,要不是看在黄睿蕊的面上,才懒得理你了。</p>

“黄主任,我觉得黄睿蕊刚才说的挺好的。‘光谷’这个概念一旦出台,一定会得到广大致力于科研的专家学者的拥护。他们中不少还是两院院士和全国政协委员吧?而且在目前全国大力发展新科技、新材料、环保、绿色新型科技园区的大气候下,我相信市委市政府,省委省政府乃至中央和国务院一定会大力支持的。到时候,您作为这个项目的发起者和实践者一定会在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历史上抹上浓重的一笔。”</p>

开玩笑,陈进清晰地记得前世“光谷”这个概念一经提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那些专家学者来说,他们的科研成果能够得到认可,并且及时地转化为产业,实现自己的理想,并且能带来经济效益。对于楚省和楚州市来说既能大力发展本地经济,更是在倡导高新技术和科技产业化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不论是市委市政府领导还是省委省政府领导,都是一份沉甸甸的政绩。</p>

前世那位光电子专家向楚州市政府提交了《关于将楚州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光谷”的建议》后,楚省和楚州市很快就做出了决策:“光谷”这面大旗,楚州志在必夺</p>

更关键是楚州的那些拥护“光谷”知名的专家学者,他们中的两院院士和全国政协委员分别在第二年联名向国务院提出建议和在全国**上联名提出了提案,建议在楚州建设“光谷”。很快,国务院相关部门就正式批准在楚州建立国家级光电子和信息产业基地。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主任从此也高配为正厅级。只不过,在陈进的记忆中后来的管委会主任已经不是黄致远了。</p>

陈进的话,黄致远一点就通。不但和他自己心里想的一样,而且还点出了楚州那些专家学者的能量,心情顿时大好,哈哈大笑道:“想不到你小陈还挺会拍马屁的嘛。不过,你确实说的很好。嗯不错,目光敏锐,有想法。待会咱们好好喝两杯,我这儿可是有三十年的茅台呦。”</p>

听到黄致远对陈进的评价和看到他高兴的样子,黄睿蕊的心中也充满了甜蜜。前天她还在跟父母说,自己一定会带一个让他们满意的男朋友,眼前的陈进不正是最佳的人选吗?</p>

[奉献]</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