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我给你写保证书(1 / 2)

加入书签

 “实话,我对烂尾楼,有点不太想沾。在琼州那边就和我谈过这个问题,我没接。从我的角度来,我宁可多花点钱重新买地新建几个。”

“问题在哪里呢?”

“产权啊,债权啊,都是糊涂账,沾上容易解决难,这也不是我现在能办得到办得好的事。”

“渝州这样的地方不少,在保留原貌风格的基础上现代化,科技化的进行开发,即是景点又是商业街区,又是历史文化展示区。

“你准备改造哪里?”

反而我感觉这种即发展又保留才会让渝州突出出来,钢铁丛林里一片吊脚楼老城墙,历史遗迹里的高楼大厦,他们相互衬托相互映照。我感觉很美。”

有了解放碑的全面现代化,高楼林立,难道就能影响这边的吊脚楼?还是人们看刘脚楼就容不得高楼大厦?相融相接并没有那么难的。

“不可能的事。”张彦明直接接过话头:“发展的大方向统一,这种问题就不存在,新旧并不是不能共存,文化和发展也可以交融。

“会不会和城市的发展之间产生什么矛盾?”大哥问二哥。

很多方面,后面考虑起来,真的是太可惜了。连补救的余地都没有,很多东西消失了就是消失了,再也无处找寻。

这种现像放在全国都差不多。

其实最关键的问题是,决策者都是外来者,对本土文化和历史并没有什么认同感,甚至都不知道不了解,自然也就不存在保护保留的想法。

有得必有失吧,虽然码头的改造是必然的,但也并不是不能保留一些历史印迹,哪里用得着这么彻底?

等若干年后,人们心里就只剩下了现在的这个钢筋水泥造就物,再也记不起原来的大梯坎和吊脚楼,还有那些各色各样的生意,密密麻麻的挑夫棒棒军。

包括这个时候已经建成的朝门新码头,确实是比过去好看了,但也彻底抹除了原来的印迹,一丁点都不存在了。

码头,老城,吊脚楼,青瓦白墙,都在高楼大厦玻璃幕强面前败退,烟消灰散。

张彦明在朝门上重重的点了几下,想起来后来渝州很多的大工程大改造,古老的痕迹全部被人为抹除了,地还是那个地方,但已经没有了一丝一毫的历史记忆。

于其去搞高楼大厦,我到是更愿意把钱花在这里,恢复重建开发一些典型的地方。这里即是渝州的历史,也是渝州的象征,就这么没了现代化了太可惜了。”

他的手指在渝中半岛上划过:“关于商圈,我就不掺合了,我的是周边,沿江两岸,独特的人文景观,醒目的地理标记,全都在这里。

点零地图,张彦明严肃起来:“渝州的精华,全在这里,这里是渝州的母城,也是渝州的历史,渝州很多方面的浓缩。”

几个人都笑起来。

嘿嘿,张彦明笑了一下,:“反正也是挨一刀嘛,我就想,我就按着我的想法来得了,化被动为主动。这句话刘大秘你别记啊。”

大哥点零头:“继续,你的想法。”边上,刘秘书长拿出本子和笔记录起来。

二哥的手指在桌子上轻轻敲击着:“我感觉的有道理,很明确。”

咱们渝州做为历史名城,做为一个地域特点特别清晰的地方,是不是多从这方面考虑一下?我感觉旅游肯定会成为渝州的支柱,但让人来看什么?”

可能我的不太好听,但我感觉,这就是事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