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高歌(上)(1 / 2)

加入书签

 .23uS.</p>

曾高把地图摊开,昏黄的煤油灯光下,只见一条黑色的铁路线醒目的纵惯地图,五颜六色的铅笔围绕在铁路线周围画满各种作战图标。北边的武胜关,南边的孝感,是连接这条纵惯铁路的两端,更是各色作战图标最密集的分布带。</p>

李想,曾高,刘经,林铁长四人围桌而观,用心研究。时间异常紧迫,北洋军正源源不断的向孝感集结,黄兴率领的民军可能和冯国璋率领的北洋军掐起来,没人敢掉以轻心。</p>

小楼外的风雨有缠缠绵绵,已经化为倾盆而下,这在湖北秋季实属罕见。喧闹的大雨拍打着紧闭的窗户,伴随着狂风在外头掀起的噪音,也无法使他们分心丝毫。</p>

李想指着位于孝感和孝昌之间稍南处,一个毫不起眼的小镇:“冯国璋第一军主力全集结在此,两万精锐,还是原装进口装备。部队素质过硬,火力强大,你们也是见识过的。”</p>

自第一次冯国璋出武胜关,大悟战役打响以来,远在孝感的李想就不断接到有关此次战役的战况汇报。北洋军一路高歌猛进,这个被李想划分为第一战区的军队却鲜有胜绩。最激烈的李店战役,只能算是惨胜。这令当时的李想心中有些不安,更是坚定了他坚持战略防御的决心。</p>

李想在北上广水之后,就在这个地图上找不到坐标的村子里,针对当时战场的情况,召开汉口政府军事委员会最高幕僚会议,也全部通过战略防御的作战方案。</p>

李想以指轻点着桌面,脸上混合着无奈和不满,“谁也无法预料,计划难以跟上变化,新来乍到的黄兴一举推翻我们的战略防守构想,欲以装备低下,拼凑起来的杂牌军去与冯国璋打阵地战。黄兴也不是没有可能取胜的机率,而是根本就没有取胜的机率。”</p>

在李想了解的历史中,阳夏之战以民军惨败结局。黄兴把拉出屎,又坐了一屁股回去。想起此战结果,李想心情复杂的继续道:“但是我们却不得不管,黄兴所负责着湖北南部防线,至关重要。如果真使冯国璋夺取孝感,他便可以和由江北突入黄州府第二战区的段祺瑞连成一片。李西屏到时候将失去和段祺瑞周旋的余地,只有退出黄州府,而武汉三镇失去屏藩,赤果果的暴露在北洋军鸟抢下。清军陷城之后,会怎么做,大家也知道,军中有不少子弟兵是汉口人,所以我们绝不能使冯国璋如愿以偿。”</p>

李想再次重申,也是为了坚定部下和自己南下的决心。不敢李想显然是多虑了,从襄阳回来的刘经就道:“我们早憋坏了,就等着你这句呢。”</p>

曾高却没有他的乐观,“黄总司令坚持要与冯国璋阵地战分高下,我们驰援的军队也只能帮助其守城。要坚守住孝感,从如今的情况看,几乎不太可能。须知我们部署在前线的民军皆是原湖北第八镇的久练精兵,正不断地向后败退,根本无法阻挡北洋军前进的步伐,虽然这是战略防御,不与敌人主力兵团硬碰的结果,但是北洋军却是胜我们太多,却是不争的事实。而孝感民军派系复杂,本就内患严重,因此我们对保卫孝感不要抱有太大的希望。”</p>

林铁长皱眉道:“如果不参与保卫孝感之战,那又该如何援应黄总司令?难道围魏救赵?集中兵力,不计伤亡的去啃武胜关,冯国璋见后路补给线危机,便会放弃孝感,挥师回援。”他马上摇头,“北洋军可不止冯国璋所领这一军,袁世凯坐镇信阳,随时可以抽调兵力应援武胜关。而即使铁路线全被破坏,冯国璋也可以等那些孝感,与段祺瑞会师,取得江北的军需补给。这样我们要控制北洋军在铁路线附近打持久战的目的就破产了,一场矿日持久,更大规模的大战将不可避免。”</p>

林铁长的推演使所有人不免心中一寒,虽然早就已意识到一个旷日持久的更大规模的大战将不可避免,但最初的战略防御的计划也是战场控制在铁路线地域。而且随着孝感战端的掀开,冯国璋扑灭革命的决心会愈坚,与段祺瑞的会师势力大涨,战争范围会不可控制的扩散开。</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