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功高惹是非(上)(1 / 2)

加入书签

 在李想的屋子里面,满满当当的都是人。冯小戥之后,革命军高层陆陆续续的都来了。</p>

曾高正在拿着雪茄,晃燃洋火烤着:“大帅这个爱好,正对我的胃口……此次耀威祝捷办的非常成功,生前死后都可以获得这样崇高的荣誉,战士们感动的要死。影响力可谓空前,堵在兵营要求参加革命军的热血青年不计其数……”</p>

李想笑着摆手:“军队的事情,就按咱们先去商议出的建军方略办着。我其实想知道,你们对南京临时政府怎么看?你们对黎元洪怎么看?”</p>

一听李想问话,所有人顿时就是一怔。李想重回汉口之后,波及的利益范围之广,甚至已经囊括了全国革命各方面地发展。目前形势的严峻和在安陆的可怕推断,可是一直烦恼着他们。</p>

曾高是心思极灵,顿时就是下意识的反问:“我始终想不明白一件事情,作为革命同志,当初同盟会宋教仁和黄兴来武汉,为什么没有拉拢你,而是选择和你对立?这是为什么?还有黎元洪,咱们和他武昌军政府也没有利益冲突,当初竟然也联合压迫咱们。”</p>

接连反问,句句都到了点子上面。李想欣赏的看着这个手下,微笑点头,淡淡的道:“他们拉拢了,光绪三十二年,在黄鹤楼,那场萍浏醴举义的密谋我也在。那时候的你还不知道在哪里,所以不大清楚。只不过我和他们同盟会俩似乎天生有点对冲,存在理念之争,无论他们的表现多么诚恳,我却觉得他总是对我怀着莫大的敌意,还有轻蔑。”李大帅指了指自己的脑袋:“我的直觉是在职场上打出来的,这种感觉从来就不会错。”</p>

曾高只是沉吟,下意识的敲打着雪茄。虽然不知道李想说得职场是什么,估计和官场没有什么区别,不然怎么历练的这么精明,厚黑的像个老官僚。</p>

“还有,你们说说,武昌革命军能用吗?黎元洪这个家伙我降服得住么?”李想又追问一句。</p>

曾高神色平静,将雪茄轻轻放下。“大帅,黎元洪是人杰。武昌革命军不足道矣,大帅已经有骨干将备,都是百战精锐。武昌革命军当中,只要再汰换一批人,还怕掌握不了?武昌革命军经历阳夏大败,军心早散尽。大帅要担心的,只有黎元洪!此人在满清时候便以气量宽广著称,待人接物有孟尝君之风,格局也很大…………”</p>

在湖北军界,素来都是,张彪第一,黎元洪第二。</p>

黎元洪这个人,不仅仅是军中“知识分子”,人缘也很好。别的军官中饱私囊,克扣军饷,黎元洪从来不干这种事,且常常与士兵共苦乐,很会带兵。这种小恩小惠、与兵同乐,看似简单,关键时刻却都救人一命。</p>

给人印象更深的是,还是黎元洪的“开明”态度。革命前,四十一标有位名叫李佐清的学生兵自己剪辫,为军法官所告。如此“大逆不道”之举,当着一帮军官的面,黎元洪打个哈哈,一笑了事:“剪辫之举,大可免受猪尾之讪笑,倡文明之先机。”</p>

本来能杀头的罪过,黎元洪轻轻带过。</p>

1906年,他奉命督师,率兵前往镇压萍浏醴起义。进入战区前,他召集属下军官们,说:“我们打仗,一定要预先辩明暴徒的性质。如果对方是具有政治意味的党人武装,不要与他们死战,应该设方劝说他们,让党人自动解除武装,遣散人众。如果对方是抢掠杀戮为目的的土匪,就一定要坚决予以消灭,以绝根株!”</p>

可见,黎元洪确实具有比较有开明的政治眼光。</p>

保路运动**时,他加入立宪派阵营,作为军界代表加入铁路协会,给时人印象极佳。</p>

陈夔龙任署理湖北总督时,由于他老婆是庆亲王奕劻的干女儿,湖北大小官员皆曲意奉承。陈夔龙的小女儿病死,办丧事敛财,张彪等人追悼金一送就是十万银元,巴结孝敬,无所不为。反观黎元洪,仅送数元作吊仪,很显“吝啬”。不久,汉口慈善机构筹善款,他反而出手就是三千大元。为此,时人对黎元洪交口赞誉。</p>

陈夔龙经张彪阴激,深恨黎元洪,很想找借口罢掉他。无奈黎元洪在军中人缘、口碑太好,投鼠忌器,陈夔龙最终奈何不了他。</p>

由于本人出身贫寒,黎元洪生活节俭,与结发妻始终关爱。他对下属对士卒,无论生活还是学习,皆关慰有加。连小兵家里有丧事,他都会亲自,慰问并送奠仪。</p>

所有一切,使得他在士兵中的口碑非常不错,广得军心。</p>

“最重要的是,他功名心,豪杰气概也是极重!武昌党人把他当做傀儡高高挂起,最后还是被他反复,连黄兴都在这里败阵,可见其手腕能力!大帅若不能得之…………”他脸上闪过一层青气儿,看了管家小妹一眼,轻声道:“不如杀之!”</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