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无法拒绝的创意(1 / 2)

加入书签

 我的盛世文娱正文卷第73章无法拒绝的创意秦川选的这首歌,就是《清平调》。

是秦川前世一代歌后邓丽君的遗作,一直没有发表过。

后面又被邓丽君的公司,邀请天后王菲合唱复现出来,惊艳世人。

这首歌的词,是大唐诗仙李太白所做的三首七言名绝句——《清平调》。

相传,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

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不可用旧日乐词。

因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

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这三首诗,把木芍药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

后人有云,第一首赋妃子之色,二首赋名花之丽,三首合名花、妃子夹写之,情境已尽于此,使人再续不得。

又说论到诗喻美人,太白词有“云想衣裳花想容”,已成绝唱。

这三首诗,被一代天后邓丽君邀请著名作曲家谱曲。

可惜歌曲只录了一半,邓丽君就因哮喘发作,香消玉殒。

《清平调》这首歌,就此成为绝唱。

恰逢邓丽君20周年纪念日,由天后王菲亲自进录音室,重新录制隔空对唱单曲版本。

在当天下午5点零8分全球发行外,MV也于同日做全球影音网站与电台同步首播。

这首经典,才得以重见天日。

选择这首歌,正是由于春晚的节目中,有一段是歌颂大唐盛世的歌舞剧节目。

这个系列歌舞剧节目,由3个单独的节目组成。

节目串联在一起,描绘了由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万国来朝的盛唐气象。

秦川分析后发现,这个节目才是冯柯导演的真正倾力之作。

不仅是整台晚会的精华,也是冯柯导演最在意的环节。

拿出这首《清平调》,可以毫无违和的加入到这个系列节目当中去。

而且,同为导演出身,秦川有一个让冯柯无法拒绝的创意。

秦川让唐若筠先拿谱子回去熟悉,自己先去把伴奏制作出来。

这首歌,当然不可能像奇点乐队那样,完全现场演奏录制。

都是一个一个乐器录好,最后混合在一起。

唐若筠拿着谱子,也就熟悉了一天,第二天就找到秦川说可以开录了。

秦川忙带着她,到浪潮唱片这边的录音棚,开始试唱。

伴奏还没制作好,秦川只能用钢琴给她伴奏。

为此,他把水怪李明远都喊来帮忙。

毕竟,钢琴是他的强项。

唐若筠,就属于天生会唱歌的那种人。

她对于音乐理解,也是有着顶尖的悟性。

秦川只是依照前世两位天后的版本,稍微提示了一些转音技巧和停顿气口。

她唱出的效果,比印象中的两位原唱,还要好几分。

更不仅嗓音如,比两位天后的版本,更有一丝盛唐风华的古风韵味。

秦川一边快速把伴奏制作出来,一边让唐若筠录出了一个完美的版本。

最后,伴奏和人声混合录制在了一起,终于做出了一个完美的Demo。

顾不上做后续的修音,反正也不发专辑,秦川就马上联系冯柯导演,要求当面再沟通一次。

其实唐若筠演唱的已经非常完美了,也不怎么需要修音。

但如果发专辑,还是需要处理到最完美状态的。

只是秦川现在没有这个时间,春晚节目组可不等人。

接道秦川的电话,冯柯立刻答应了下来。

第二天,秦川就又赶到了央视大楼,见到了冯柯导演。

“冯导,您好!感谢您这么快就安排碰面,我还担心完全没有机会了呢。”秦川客套地说道。

“嗐,还不都是我不好意思嘛。

之前答应了让小唐来演唱,结果被挤下去了。

我也想看看,秦川你到底做出了什么作品?

让你这么有信心,说一定能打动导演组和评审专家组。”冯柯略带歉意和好奇的问道。

“是这样的,冯导。我新创作一首歌,我想请您先听一下。”

说着,秦川拿出了《清平调》的DemoCD。

顺带着,他还带了个便携式CD机,超薄的那种,把耳机递给了冯柯。

冯柯见状,就带上耳机试听起来。

一首《清平调》,短短几分钟,可是冯柯听得如痴如醉,闭着眼睛沉浸其中。

听完后,冯柯缓缓打开了双眼,颇有些回味未尽的感觉。

他赞赏地说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啊。

这词,是诗仙李白的《清平调》吧?”

“没错,冯导,歌词,就是直接用的李白的《清平调》,在这首词上直接谱曲而成的。”

“唉,你要是早拿出这首作品,就没有后面的事情了。

可是现在,怎么说呢?

这首歌,好是好,还是没办法让大家改变主意啊。”

“冯导,我当然知道,只凭一首歌,不足以让导演组和评审专家们改变主意。

毕竟,现在慕青青天后,要比唐若筠红太多了。

而且我相信她的那首选送作品,也是上佳之作。”

“没错,她送来的作品,是不如你这首,可也没有差太多。”

“冯导,我这次的作品,并不在于歌本身。您再品味一下歌词看看?”

秦川有些故弄玄虚表情,让冯柯也来了兴趣。

他想着清平调的词,这是诗仙李白的三首七言绝句。

这三首是一气呵成,在唐玄宗的命令下,只为杨贵妃所作。

可这几首诗,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