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秦川,别毁了了摇滚乐(1 / 2)

加入书签

 【#这个夏天很燥热】,这句话已经成了微博热搜。</p>

华夏流行音乐圈,从未有过如此盛况。</p>

秦川也很感慨,这真是个最好的时代啊!</p>

流行音乐还没有一统天下,摇滚乐也没有彻底没落。</p>

其它音乐类型仍然有市场,各种音乐风格百花齐放。</p>

不是他前世那会儿,短视频平台横行,各种快餐神曲满天飞。</p>

那会儿,哪还有乐队什么事儿,就连流行天王天后,都要靠边站。</p>

科技如果不善加引导,也许带来的并不是文明的进步。</p>

有时候,反而会对文化产生极大地伤害。</p>

互联网各种软件,各种平台作为新生事物,对任何事物都是一样的。</p>

传播美好的事物,如虎添翼;</p>

可对恶俗、恶习及各种不良现象一样会加速发展。</p>

大多数时候,资本逐利,就会导致平台管理者放纵那些不好的一面,最后就变成了劣币驱逐良币。</p>

前世的短视频平台,一首好的原创音乐作品很难得到传播,可一些快餐神曲,却动不动几十亿播放。</p>

秦川在前世,也试图通过剪辑一些短视频,试图推广乐队音乐文化,却收效甚微。</p>

发达的大数据投喂方式,早已经改变了用户的行为习惯。</p>

用户不自觉地就被软件app所控制,却不自知。</p>

想要靠个体的力量,再重新推动一个文化的复兴,被广大用户接受,真是千难万难。</p>

所以,《乐队的夏天》能在这个时空大放异彩,还得益于正处在这个文化的黄金时代。</p>

只要能让乐队音乐,成为最潮流的文化,且一直持续下去。</p>

那无论后面互联网发展成什么样,就都不会没落。</p>

在这个文化的黄金时代,正好为乐队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p>

这周六晚,《乐队的夏天》第二期播出,又有十几支乐队登场。</p>

不同乐队带来的各种音乐风格,让所有的观众们都大呼过瘾。</p>

寂静心情乐队、旋转木马乐队、彩虹乐园乐队、春日阳光乐队</p>

、黑皮书乐队等等,都纷纷拿出了精彩作品上演。</p>

当晚,燕京卫视的收视率再次轻松夺冠。</p>

而且平均收视率比上周还要高,达到了17.8%。</p>

最高收视率,已经突破了20%。</p>

这不仅是文化的黄金时代,也是电视媒体的黄金时代。</p>

放到前世互联网发达的年代,哪还有年轻人看电视啊?</p>

电视机放家里大多数时候就是个摆设,手机、电脑多香。</p>

这个时代,电视媒体还能创造各种破纪录的收视率。</p>

也许再过十几年,这个时空的电视媒体们,也纷纷要叫苦连天了。</p>

要开始感叹观众们都被视频网站和游戏给抢走了。</p>

时代的趋势不可阻挡,反正秦川投资了微讯公司,以后科技再进步,时代再变化,对他也没有很大影响。</p>

他的盛世文娱公司,一样能搭着互联网的高速列车,快速前行。</p>

当晚,QQ音乐的《乐队的夏天》专题,又把第二期登场乐队们的作品,更新了出来。</p>

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QQ音乐点播排行榜的前二十位,都是《乐夏》节目中的乐队音乐作品。</p>

唯独只有一首《一起摇摆》,是奇点乐队和徐天合作的,仍然排在了第一。</p>

《乐夏的热度》,让其它歌手们,甚至是天王天后们,都要避其锋芒。</p>

第二天,华夏流行音乐排行榜也再次更新。</p>

排行榜前二十,也成了《乐夏》的狂欢。</p>

只有五首作品,是属于其它歌手,剩下的全是来自于《乐夏》的乐队们。</p>

而且,包揽了所有前十的位置。</p>

这个巨大的风潮,让媒体们也开始纷纷跟踪报道。</p>

“这个夏天,秦川再次用实力证明,华夏流行演艺圈第一人,实至名归。</p>

他一手打造的音乐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引爆了乐队音乐的风潮。”</p>

——《华夏流行音乐周刊》</p>

“《乐队的夏天》,一个现象级的音乐综艺节目,为整个华夏流行音乐圈,带来了新的音乐氛围。</p>

秦川不仅创作超凡,制作音乐综艺的水平,更是领先于这个时代。”</p>

——《江南娱乐报》</p>

“《乐队的夏天》,不仅仅是个音乐综艺节目,更是一种流行文化。</p>

秦川不满足于奇点乐队的一家独大。</p>

而是通过这个节目,致力于让各种音乐风格的乐队,都有一个很好的展现舞台。</p>

在推广音乐风格多样化这件事上,秦川做到了知行合一、兼济天下。”</p>

——《燕京日报·娱乐版》</p>

“这个夏天,真的很燥热。</p>

《乐队的夏天》以全新的节目形式,顶级的乐队现场演出水准,带起了一股乐队现场音乐的流行风潮。</p>

据本报记者独家采访,各地的酒吧、Live House等的上座率,比以往要高至少20%。</p>

而且,不少消费者就是专门奔着乐队燥热的现场演出而来。</p>

另外,记者特意专访了三支在Live House演出的乐队。</p>

据这三支乐队声称,他们的出场费翻了好几倍,每个月的收入,已经达到了以往的十几倍。</p>

不得不说,秦川创造了一个《乐夏》的奇迹。”</p>

——《华夏娱乐周刊》</p>

各大媒体对《乐队的夏天》都是各种夸赞,各种吹捧。</p>

谁让,现在读者们最爱看这些内容呢。</p>

要问这个月,最热门的话题,最流行的文化,非《乐夏》莫属。</p>

不过,总有一些媒体,喜欢另辟蹊径。</p>

想要弄些负面报道,想要博眼球,提高销量。</p>

尤其是一些八卦小报,就更是喜欢这样做,语不惊人死不休。</p>

“《乐队的夏天》真的好吗?</p>

来自本报对资深乐迷的采访,他们对此纷纷表示不认同。</p>

资深乐迷们认为,《乐夏》是对小众音乐的亵渎。</p>

独立音乐和商业流行,本就不兼容。</p>

为何要强行把小众乐队搬上电视荧幕?</p>

如果独立乐队们,都去随主流了,那还叫小众音乐吗?</p>

乐队的音乐调性,乐队的逼格,还会存在吗?”</p>

——《都市娱乐新闻报》</p>

“摇滚乐天生就带有批判精神,本身就和主流文化相冲突。</p>

如果让摇滚乐,都和流行歌手一样,去迎合大众,那摇滚精神何在?——特约评论员,王XX”</p>

——《娱乐先锋情报周刊》</p>

“摇滚乐注定是属于地下的,这才是摇滚乐精神内核的源头。</p>

到了电视上,一味地迎合大众流行,摇滚已经变味儿了。——乐评人周XX”</p>

——《娱乐最前线·日报》</p>

这些八卦小报,竭尽所能去唱反调。</p>

别说,还真迎合了部分保守乐迷的喜好。</p>

于是,这些人也开始在QQ群,和微博上,纷纷讨论开了。</p>

“就是啊,摇滚乐就应该是underground (地下)啊。</p>

到了电视上,乐队们最屌的歌都不能播,还比个锤子啊?”</p>

“知道最过分的事情是什么吗?</p>

自从《乐队的夏天》开播后,酒吧和Live House的价格都上涨了很多。</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