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 少数服从多数(2 / 2)

加入书签

高鸿仕可以指出一条明路,但有些事情还是要金九亲自去做,这也有点“投名状”的味道。

就向秦致远所说的,想要独立自由,如果没有付出,那就是痴心妄想,秦致远又不是金九他爹,没有必要为金九铺平所有的道路。

就在高鸿仕和金九见面的时候,秦致远也在和老雷诺密谋。

“高丽那个地方,说实话没多少好东西,不过如果仔细算算,好东西还是不少,比如说可以停靠战列舰的釜山港,比如说高丽北部的铀矿,这些东西其实其他地方也有,高丽最大的不可替代的优势是人力资源,2000万高丽人,啧啧,这可是目前兰芳人口的两倍,如果这些人全部进入兰芳的工地,那兰芳的建设速度将会成倍提升。”秦致远不放手高丽的理由很充足。

“铀矿?那是什么东西?”老雷诺好奇。

“呵呵,一种很特别的矿物质,铀矿的作用体现在未来。”秦致远不想说的太详细。

铀,1789年由马丁·海因里希·克拉普罗特发现,这是一种稀有矿藏,老雷诺作为一名普通人不了解情有可原。

“还有人力,你想没想过,如果这2000万高丽人都拥有和兰芳人同样的待遇,那兰芳的国家主体就将不再是华人,这是很危险的。”老雷诺考虑的比较多。

就在前几天,兰芳刚刚完成了第一次人口普查,在民政部得到的数字中,兰芳目前的人口已经突破1200万,其中华人占据绝对多数,达到了1100万之巨,另外的100万是来自欧洲各国的移民。

在从欧洲移民兰芳的人口中,科技工作者和军人占据了大多数,华人则是更多的从事农业,工人等工作。

这也是无奈之举,毕竟华人的受教育水平和西方人比起来还是有差距,不过兰芳目前正在推行义务教育,在不久的将来,当华人的受教育水平得到提升,这种局面肯定会有所改进。

1200万对2000万,这个比例确实有点大,如果这2000万人都成为兰芳的正式公民,兰芳的人口主体确实会发生一定改变,老雷诺的担心并非是空穴来风。

“这个倒没关系,这些高丽人如果想成为兰芳真正的公民,享受兰芳公民应有的待遇,那么必须展现出自己的价值,在我的计划中,这些高丽人将是开发西伯利亚的主力,同时他们将会进入矿山,先把高丽的矿给我挖完再说,最后还会进入工程队,咱们需要更多的工程人员,不管是修路还是修建港口,人总是不够用。”秦致远有打算。

兰芳当然不会给所有的高丽人国民待遇,在那之前,高丽人必须要展现出自己的价值。

其实现在的民国国内就有高丽人,他们的统称是“朝鲜族”,当然了,那些民国的朝鲜族已经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他们一样奉公守法,在为建设国家付出自己的努力,这就证明并不是所有的高丽人都是和那些“抢注端午节”的高丽人一样无耻,只要对他们进行适当引导,高丽人也会成为国家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对于某些一意孤行的高丽人,兰芳就会坚决打击,比如说李承晚那样的,如果李承晚一意孤行,那么李承晚有没有回到高丽的机会都不一定。

在秦致远这里,“高丽人的价值”就体现在挖矿修路上,这些工作当然都是危险工作,如果全部由华人来承担那肯定是力不从心,现在有高丽的人手补充进来,正好可以承担这部分工作。

还是那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高丽人想要获得国民待遇,那么就要付出自己的努力。

兰芳的建立,是当初所有的华人一刀一枪拼出来的,现在兰芳有了这个局面,所有的华人都功不可没,如果现在高丽人加入兰芳,那么高丽人就会享有兰芳所有的福利政策,比如高丽人如果要前往北疆区,也会获得每个家庭一百亩耕地的福利,高丽人如果在兰芳的军队中工作,也会享受兰芳军人的高薪待遇。就连最普通的高丽人,哪怕是只打个零工,都不至于饿肚子,这已经比高丽人原来的生存环境要好多了。

1919年的这个冬天,兰芳人的温饱已经不成问题,但在遥远的民国,因为战乱和天灾,正在上演着一幕幕人道主义灾难,用易子而食来形容都不算是夸张。

高丽国内的情况也好不了哪儿去,就在兰芳和日本开战之前,黄博涵的手下到民国和高丽去移民,都不用许下太多诱惑,直接一句能吃饱肚子,就能让无数人趋之若鹜。

对于民国华人正在承受的灾难,兰芳肯定不会坐视不理,于是一船又一船的大米从兰芳发往民国各地,这些大米甚至都不是出售的,而是无偿赠与的。

“如果需要更多人,那不如去非洲弄,阿尔及利亚、马达加斯加等等等等,只要你需要,兰芳有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老雷诺还是习惯用法国人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

“非洲人?算了吧,兰芳现在民族属性已经够复杂了,如果再弄回来一堆非洲人,那可真令人头疼。”秦致远不准备引进非洲人。

如果兰芳现在要进行民族划分,那兰芳的问题就多了去了,五十六个民族肯定是不够的,百八十个都有可能。

幸好兰芳国内没有民族区别,所有的兰芳人都只有一个称呼,那就是“兰芳人”,这或许看上去有点不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对那些少数民族有点不尊重,但现代社会,少数服从多数本来就是基本的社会规则,既然是少数,那就少点抱怨。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