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京华烟云 第九十四章 拉二胡的人(2 / 2)

加入书签

浑然天成的太极起手式,勾勒出一个大圆,手法自然,脚步紧随手势移动,滴水不漏,分毫不差,无懈可击。</p>

对面的叶河图没有做出明显的动作,看到杨洛完全使出太极才不紧不慢地比划出一个勉强标准的太极手势,水准比较杨洛而言,劣拙很多。</p>

“我不像你。打架的太极不是用来审美的。”叶河图没有觉得自己哪些地方不对,站在原地作防守姿态,等待杨洛的第一波进攻。</p>

杨洛默不作声,完全进入状态的他决计不会让外界因素影响,练了二十年的太极,重在磨砺心性,平淡的心态才是太极追求的根本。</p>

一进一退,脚步变幻,速度一次又一次地提升。</p>

叶河图依旧在原地,他知道杨洛每一次移动的方位,但看不出杨洛的身法,这不是太极,仿佛又是太极。太极从未有过这般飘渺,真人不露相,看上去不闻不问的杨洛在太极上的天赋堪称惊人,这样的阵势说明他在在十三式小架上有了很大的突破。</p>

杨洛逐渐逼近叶河图,脚下的梧桐树叶自由地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波浪,杨洛的身形没有停止,脚下的变化同样在演变,伴随他的每一次移动,梧桐树叶就会飘舞一次。</p>

叶河图眼睛微微眯起,看出一些名堂来了。</p>

杨氏太极能够让杨洛展示出如今这副风采,这一辈的年轻人中,无人能及,这是叶河图在会太极的所有人中,见到最有神采的一人,这也难怪他是杨东篱的儿子。中国当代太极第一人的杨东篱,自然能够教出更为出彩的儿子。</p>

同样的一式太极,在不同人中心有着各自的感悟。正因为感悟不同,所以施展出来的招式也是大不一样。</p>

杨洛手中没有任何掌风,轻飘飘地向叶河图攻来,叶河图酝酿已久的一式终于出动。</p>

太极十三式,有大架小架之别。大架是大多数人走的路子,小架则是少数天赋异禀的人选择的路,小架的杨氏太极,和大架太极的区别很大。大架是传统的套路,不需要太多感悟,只要按着原路走,自然能够略有小成。而小架则是按照原番套路,自行感悟,每一式,都有着不同的风格与衍变,招式是死的,人是活的。</p>

叶河图的故宫交给杨棋的一式“八风不动”,正是杨氏太极的小架十三式。完全靠自我感悟,最终能够想通的杨棋,属于他的那一式“八风不动”和叶河图交给他的可以说是不尽相同。</p>

叶河图只肯留给杨棋一式太极,不是吝啬,要是杨棋不能领悟到三十年前的正统杨家太极中的那份神髓,就算他教的再多,也是无济于事。</p>

同样杨家,学的同样是太极,杨洛和杨棋两人的差别天壤。</p>

叶河图左手划圈,右手出拳,一心不能二用,但这一式完全是自然发挥,不需要刻意而为之。</p>

杨洛向叶河图的左侧袭来,被叶河图的太极圆弧卸掉大半的力度,一击不成,再度袭向叶河图的右侧,凑巧碰撞上叶河图的一拳,手掌挨着叶河图的拳头,柔和地抵挡住叶河图拳中的暗劲,四两拨千斤,太极便是如此。</p>

但是叶河图的拳中,并没有暗劲迸发,他岂会不知道太极的妙处。能够领悟杨氏太极的精髓,学会所有架势的叶河图,不会笨到想要强势地用刚猛劲道对付杨洛,用太极以柔克刚的道理早已被他验证。</p>

化拳为爪,扯住杨洛的掌心,顺势一拉。</p>

叶河图等待的正是这个突变,契机一到,便是接踵而来的进攻。</p>

杨洛脸色一变,他感觉手似乎挣不开叶河图掌心。</p>

叶河图的左手巧妙地用正宗的太极招式抵御杨洛的攻击,右手却是用自己的套路主动出击,两边根本是两个趋势,一防一守,同样是完美无懈可击。</p>

就在这时候,胡同忽然响起一阵连绵不绝的琴弦声,空灵悲恸。在某个角落坐着一个人,手中持有一把乌黑油亮的二胡,紧闭双眼,拉出了这段《二泉映月》。声音动听,包含曲中所有悲伤气息,正是在叶河图与杨洛战况激烈地时候响起,不知有何意图。</p>

叶河图停止进攻,退后十余步,暂时站在原地静静地听着这曲《二泉映月》。</p>

另一边的杨洛也停止了反击,叶河图放手之后,他没有乘胜追击,这样的方式毫无意义。</p>

两个人彼此对立,直至听完这段二胡拉奏的《二泉映月》。</p>

“出来。”</p>

叶河图向二胡声传来的方向喊道,距离他们交战的地方只有五十米。</p>

无人答应。</p>

“只数三秒,要是你还不出来,那我只好自己来了。”叶河图对着那个角落不耐烦道,敢在这个时候打搅他,那人要是没有足够的理由,别想轻易离开这里。</p>

“三!”</p>

叶河图刚念到“三”,人便消失在杨洛的眼前。(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