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义结金兰(1 / 2)
太史慈跳下马车,将弓放下,待那人赶近,躬身行了一礼,道:“太史慈谢过救命之恩。敢问恩公姓名?”</p>
那人还礼,翻身落马,道:“恩公不敢当。我姓凌名守义,下邳人,久仰太史兄大名,今日一见,名不虚传。”原来这支马车,正是高顺的送亲队伍,只是他现在不便透露真姓名,是以用凌守义的名字。</p>
太史慈有勇力,箭术更是绝卓,比之曹性的五箭连珠有过之而无不及,高顺没想到竟在此遇上。</p>
“慈儿,车外可是救我们的恩人。”</p>
马车厢内传出老母的声音,太史慈忙转身恭敬回道:“正是。”</p>
“扶我下车,我要好好谢过恩公。”</p>
母命不可违,太史慈急忙上车,将老母扶了下来。高顺抢先行了一礼,道:“见过老夫人。”老母忙道:“恩公快勿多礼,折煞老身了。老身在这多谢恩公救了我家慈儿。”说罢要弯腰行礼,高顺忙将她扶住,道:“老人家,且勿行礼,您身子不便,还是上车厢休息。”老母道:“我家慈儿性情刚直,不会说话,曾得罪过不少人,恩公若见他有什么失礼的地方,不要见怪,老身在这里谢过了。”高顺忙道:“子义兄义薄云天,是天下一等一的好汉子,我交结尚来不及,又怎会对他怪罪?老夫人勿要担心。”老夫人虽然年老,却并不糊涂,早看出高顺非寻常人,太史慈性情耿直,当年得罪了北海权贵,不得不避祸辽东,后来投孔融,也不见被重用,投刘繇,也被弃之一旁,满腔热血,只能化作怨恨,她这般话是在提醒太史慈不要再意气用事,眼前这恩公需得好好结交,不能再作那得罪人不讨好的事情了。</p>
老母将话说完,便在太史慈的搀扶下回了车厢。</p>
太史老母却不知,高顺待己虽严,与人却宽,别说太史慈与他志趣相投,便是个寻常武夫,他也能与之相处融洽。当下高顺与太史慈并上马车,执臂而谈,令护卫开路,一行人再次起程。高顺暂不便透露身份,是已吕雯也没有引见给太史慈。</p>
太史慈先前见过高顺用弓射杀贼人,也算箭术了得,二人先从箭术谈起,再谈到枪法、刀法,最后又说及战阵用兵,当真是口惹悬河,滔滔不绝,听得那老母也暗感太史慈结交对了人。二人越说越投机,大有知己之感,说到后来,竟是停车在路上比起武技来,一个执刀,一个用枪,当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臣,比得难分难解,直斗了三百回合,才各收兵器,将兵器插在地上,相视哈哈大笑。</p>
太史慈忽然道:“我与恩公一见如故,不若结为异性兄弟,好今生今世永固这份情谊。”高顺立马道:“妙哉!子义之言正合我意。”正欲拎土为香,请老母作证,高顺突然止住道:“且慢。”太史慈讶道:“莫非恩公不肯。”高顺道:“非也,而是有一事需得向子义禀明清楚,还望子义莫怪。”太史慈道:“恩公快快道来。”高顺道:“我本姓高,名顺,字守义,乃吕布帐下中郎将、彭城太守,此番隐姓瞒名实为替主公送女去淮南,又不愿声张,故尔隐了真姓名。”太史慈道:“原来如此。我早瞧出恩公不是寻常人,想不到竟是有兵神之称的高守义。”高顺道:“你不怪我先前隐瞒姓名?”太史慈笑道:“恩公肯将这等机密之事告诉慈,慈又岂会怪恩公。”高顺喜道:“如此,我与子义继续结拜。”当下请出老母,二人捻土为香,各拜了三拜,高顺道:“我愿与太史子义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太史慈亦道:“我今与高守义结为异姓兄弟,今生不背,不求同生,但愿同死。”然后同拜老母,老母笑盈盈将二人扶起。</p>
二人互问年岁,太史慈长一岁,是为兄,高顺为弟,当下互称兄弟,结义完毕,高顺请吕雯与太史慈及老母相见,双方行礼,各自对答。老母瞧见吕雯甚为欢喜,拉着她坐回马车,高顺与太史慈亦同乘另一辆马车。</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