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有喜有悲(2 / 2)

加入书签

“嗯!”唐姬点了点头。</p>

黄忠留下了一百名侍卫,分头化妆进入扬州、庐江、荆州三地寻找王爷的下落与线索,而且加大对庐江鲁家庄后山的搜索,一有情报立即禀报坐镇扬州水域的侍卫;扬州水域留下一条三层楼船、三条游艇、两条斗舰,与相应的水贼,由张虎率领,十名侍卫坐镇指挥;其余所有人等立即开赴幽州。</p>

</p>

却说黄忠与唐姬在一个月后终于抵达了幽州的右北平渡口,而这时,刘辩已经成了一名光荣的小太监,天下谁能找得到?</p>

唐姬在下船时又看了看已经化装成刘辩的荆山,此时的荆山已经非常酷似刘辩了,因为有了唐姬这名好老师,不进步哪能行?尤其是那一口的荆州腔调已经完全地改成了大汉的官语,即便是熟悉的人也不能短时间判定他的真假。</p>

黄忠下船后先是找来了右北平太守魏攸,假传了刘辩的旨意,命令右北平成立幽州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命令甘宁为大都督,周泰、蒋钦为海军校尉,负责招募训练、海军,命令右北平从甄家盐场抽取资金建造幽州的海军船队。</p>

然后,黄忠等人才簇拥着假刘辩急速奔往幽州城。</p>

回到幽州以后,徐庶等人正在焦头烂额地应付着诸侯联军的进攻,虽然联军已经打下了幽州范阳郡南面的几个城镇,但幽州损失并不大,因为大部分的城市都已经成了空城,而他们最终的目标就是幽州城,但此时的幽州城不能说是固若金汤,也不是这些联军们可以随意攻破的,毕竟这些联军各自有各自的心思,根本没有全力进攻,所以,徐庶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使用刘辩的超时代“发明”。</p>

现在刘辩回来了,他回来的消息就像是给全幽州的军民打了一剂强心剂!百姓们、士兵们、君臣们站在城墙上大声地呼喊着,就连就连几十里外的联军都听得清清楚楚,“王爷回来!幽州王万岁!……”</p>

听到幽州城传来的阵阵欢叫,联军的大寨内立即召开了紧急会议。</p>

“坏了!幽州王回来了,我们怎么办?”袁绍开口道。</p>

“怎么?你袁本初也有怕的人?”李傕调笑道。</p>

“哼!”袁绍当然看不起董卓手下的这些无能之人,明明自己带着八万凉州大军来到幽州,却一直为了保存实力而驻扎在大军的后方,只是命令几路诸侯前去攻城,前面的几座城池还好说,城里面除了一些老百姓,连一个守城的幽州士兵都没有,根本就是几座空城,得来也是无益,现在倒好,刘辩竟然回来了,看你们还能坐得住?</p>

见到袁绍并不答话,曹操开口讲道:“幽州王这一回来,定然会引起幽州大军的士气高涨,所以,操以为,我们应当打一场大胜仗,鼓舞一下我军的斗志,降低一下敌军的士气!”</p>

“这倒是好办法,但,这件事你去做吗?”袁术冷冷道。</p>

“这个时候我们不应该再互相推诿了,如果在这样下去,我们必定会铩羽而归,董相国降罪下来,那就悔之晚矣了!”郭汜说道。</p>

“对!郭将军说的对!”曹操并不理会袁术的冷嘲热讽,而是赞成道:“现在我们诸侯联军共有三十一万余人,但整个幽州不过有军队二三十万,听说他们的两个精锐军团现在还被滞留在羌胡与高句丽地区不能迅速回援,那么,我们此时已经可谓是胜券在握了!但是,……”曹操看了袁术一眼,然后缓缓道:“我们的军心不稳,各自打着各自的小算盘,我们现在就像是一盘散沙!”</p>

“对!”袁绍起身赞成道:“我们的确是少了一个做主的人,有道是令行禁止!现在没有发号施令的人,我们就注定要失败!”</p>

“对!”曹操就像是唱双簧似地拍掌笑道:“本初言之有理,本初家乃四世三公,操举荐本初为大军盟主!”</p>

“对!”袁术当然也赞成自己的哥哥当盟主,于是立即响应道:“盟主一位当然要大哥来担当!”</p>

“嗯!”李傕、郭汜也不是傻瓜,想当初,即便是在凉州之时,袁本初也颇得董卓的厚爱,职衔也在二人之上,而且,现在也的确是需要团结的时候,他们当然乐得给袁绍送个人情,于是纷纷点头。</p>

其余各路军马都是亲董的一些小诸侯,没有什么大能力,比如像南阳太守杨俊这样的,当然也要跟着他们拍马屁,于是,大家立即通过了袁绍成为盟主这个事实。</p>

永汉年十月底开始的幽州大战,其实是一个双方都无法回避的结果,因为它的结局基本上决定了双方未来在大汉北方的统治权。</p>

其实,自从诸侯联军赶往幽州的时候,徐庶就已经坚壁清野了,那些还没有成熟的庄稼也都被收割完毕,就连一粒粮食也没有给敌人留下,各个放弃的城池更是如此,除了给百姓留了点口粮,其余的全部迁往了幽州城的后方。</p>

而沦陷的各个城镇中不想离开的居民则大多数都是当地的老弱百姓,他们不想跟着大队人马迁移,因为怕耽误了他们的行程,所以,即便是幽州派来了大批的马车、牛车,他们都不走,也许他们对自己的家有太多的眷恋吧!</p>

也幸亏此时的联军并没有赶尽杀绝,在占领了一些城镇后,他们见到都是些空城,于是毫不可惜地离城而去,因为,他们的目标是幽州城。</p>

...</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