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九章开发东北(1 / 2)
22日,一大早,杨度便向来叶之魁报喜了。</p>
“大元帅,昨晚冯国璋部在三姓又取得了一次大捷。”</p>
叶之魁一边锻炼着身体,一边淡淡的道:“是吗”</p>
“大元帅,是大捷啊,你怎么就没有一高兴的表情呢”</p>
北洋三杰有两杰在那边,在加上中国最精锐的士兵,胜利是应该,打输是无能,要是再取不了胜利,只怕叶之魁不责怪冯国璋他们,他们自己也会扯根绳子吊死,买块豆腐撞死了。</p>
“没什么大惊怪的损失如何?”叶之魁一手拧着一桶水,反复上下提。</p>
杨度回道:“伤亡了大概二百多士兵。”</p>
“伤亡二百多士兵能取得什么大捷。”叶之魁不以为意的撇撇嘴。</p>
杨度嘿嘿一笑,道:“大元帅,这回你可猜错了,此次大战歼敌一万七,俘虏六千俄军。为交战以来取得最大之胜利。”</p>
啪嗒一声,水桶从叶之魁手中掉下来,溅湿了他的衣服,却浑不在意。</p>
“损失两百,歼敌一万七,冯国璋不会是报虚功吧,不过这报得也太离谱了,我绝不会饶了他。”</p>
杨度哭笑不得,只好递过战报,亲自给叶之魁看。</p>
看完之后,叶之魁终于了解了是怎么回事,不由感慨万千的道:“想不到几人合谋,演出了这一场大戏。”</p>
想到冯国璋等人在战报中不无邀功之意,开玩笑的要叶之魁这个大元帅上前线去犒劳他们,不用,冯国璋等人肯定是受江自康他们的胜利刺激了。</p>
毕竟他们的事迹,前段时间被军政府在全国上下炒的火热,江自康、宋得胜、鲍贵卿、马玉昆等一个个都被塑造成了抗俄英雄,民族之魂。</p>
不服输是好事,只是赏赐还真有让叶之魁伤脑筋了。</p>
以奇取胜,可一而不可二,不宜大肆宣扬,不定这计谋以后还用得着呢,要是宣扬出来,让俄国佬上上下下都知道了,以后还怎么再阴他。</p>
但是又不能冷了前线将士的心,难道还真要像冯国璋所,亲自去前线犒劳他们,不过这基本是不可能的。</p>
来到颐和园的时候,众位参谋大臣都已经得到消息,自己高兴之余,也纷纷乐呵呵的向叶之魁道喜,因为这只军队是叶之魁嫡系中的嫡系。</p>
参谋部各位大臣已经毫不怀疑中国会最终在这场战争中取胜,因为一切都已经按照既定方向发展,后方兵力源源不断的调入东三省,现在只是时间和自身损失多少的问题了。</p>
“周老,现在新兵招募进行的如何了。”叶之魁先出声问主管招兵工作的老将周鼎臣。</p>
周鼎臣拂了拂胡须,笑着回道:“大元帅放心,军政府二十万新兵计划已经完成了一半,各地办事处已经派人带领这些新兵入住直隶各地新兵训练处了。”</p>
叶之魁叹了一口气道:“我们稍微训练一两个月,就将他们送上战场,也不知是对视错。”</p>
屠夫劝道:“大元帅不要起妇人之仁,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这场战争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俄军与我们都一样,也有许多未经训练的农民拿着枪就直接上战场了。”</p>
徐世昌这段时间主管粮饷枪械后勤的,不由的出困难道:“大元帅,东北各族人民很是支持抗俄,肩挑手提,马车、驴车、牛车齐上阵,为我国防军运输物资,但是就像是屠兄的,这场战争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一旦天气转冷,运输就会变得困难,大元帅应该未雨绸缪。”</p>
“东北现在有多少军队?”叶之魁想了想问道。</p>
王士珍看了看记录,回道:“包括国防军刚刚不久调往东北的五万人,总兵力已经达到了十五万人,稍微多于俄军人数,现在是夏天,一旦入东,十五万人的物资还真是一笔不的开销。”</p>
由于战争的原因,东北各省不得不开始热闹起来,大量怀着各种各样原因的人纷纷闯关东,加上军政府的政策不像是清政府那时,严防死守,明面上不允许汉人入关,军政府虽然不明面上鼓励,但也不见劝阻。</p>
叶之魁思考了一会儿,觉得现在应该是开发东北的大好时机。利用战争之便,可以集中全国之力,倾助车隅之地。</p>
新兵招募顺利,一方面是国人的爱国之情被燃,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军政府的饷银十分不错,历经这么多战乱,流离失所的人多得是,为了养家糊口,最简单,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投军了。</p>
叶之魁可不想军队中成为养闲人的地方,而且因为有了巡警,军队的作用,只要一个,那就是抵御外辱,不过不可能每年都有外国来侵略吧,再,就是有列强来侵略,也不可能全国的兵一股脑的上,所以那些不要上战场的军队训练之余,怎么办?</p>
再和东三省开发联系起来,这不就是后世的自力更生,军垦运动吗?东三省富饶人稀,还是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一旦开发出来,供应东北军民是绰绰有余了。</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