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传神(2 / 2)

加入书签

碎俑的树木过于庞大,即便是把整个唐安的文物修复专家都招来,没个一年半载的也休想完成。

更何况,这种陶俑的价值,根本没办法启动这样规模的修复。

估计他们请田子厚,也只是为了修复其中一些比较有研究价值的汉俑。

想着想着,赵御就这么在紫藤椅上打起了呼噜。

也幸好异能带来的弊端这两天消除的差不多了,不然赵御这么大咧咧的睡在阳台,非冻死不可!

第二天,当赵御睁开眼睛的时候,已经是早上七点多了。

即便是唐安的六月,早上还是带着一丝凉意的。

起身洗漱完毕,顺便在书架上又找到一些历朝历代异俑的记录,赵御开始查阅。

还别说,还真让赵御在田子厚收藏的这些杂七杂八的手札当中,找出了一丝线索。

原来这种奇异的陶俑,不但在国内有记录,在尼罗河流域一带更是常见。

多是一些五官夸张的至极的陶俑塑像,有些事眼睛,有些事耳朵,甚至还有阔口塑像,很具有抽象学派的风格。

在国内,不单单是这一次挖掘出的汉俑,早在先秦时期,就在一些王侯的墓葬当中发现过类似的陶俑。

按理说那个时候有身份的人殉葬,大多会选择一些仆人或者奴隶,用活人来殉葬。

但是赵御眼前的手札上却记载着,在先秦时期,有一部分南蛮或者北域的小诸侯国,会出现活人和陶俑共同殉葬的特殊陪葬坑。

手札的解释是,这种殉葬的模式,是一种文明萌芽产生的体现,是奴隶制走向封建制的过渡。

赵御看到这里的时候却微微皱眉,他觉得这手札的解释,有些过于牵强了。

因为除了先秦能用这种说法来解释,后来的那些怪异陶俑的出现,却就显得很突兀了。

这种怪模怪样的陶俑,在国内的历史长河中,从先秦到始皇帝的兵马俑,再从兵马俑到现在挖掘出的地皇兵俑。

其一直延续到隋唐时期,有些墓葬当中,还会出现这样的陶俑陪葬。

甚至这些陶俑的绘制手法,横跨千年,除了面部的特征有些变化之外,其中粗狂的传神感,却好像一脉相承。

“额……老祖宗的脑袋,咋长得?”

赵御看着手札下面田子厚对于陶俑的一些见解和注释,心中不由得吐槽道。

投身他们考古这个行业的,有时候真的能让古人清奇的脑回路给逼疯。

赵御知道,或许他们这里小心翼翼的研究的,不过是古人的一时兴起罢了。

更或者,就是一种古代早已经失传的仪式或者流矢的风俗罢了。

这种事情也不是没有。

赵御知道一个在考古界广为流传的笑话。

说的是,在一个比较久远的古墓当中,出土了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文物。

这东西的造型和那个时代文献记载和风俗很不相称。

圆形中空,成规则蜂窝状,其形成物质脆弱无比,但是却经历了上千年而未损坏。

所有的专家都投身其中,打算解开这个秘密。

最后都无功而返,最后甚至有人断言,这可能是外域文明留在地球的遗物。

随即该文物到各大博物馆做展览,因为专家给出的不同定论,倒是吸引了不少的人前来参观。

可是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东西最后被一个老知青看到。

老人下意识的说了一句:“这不就是还没烧完的蜂窝煤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