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如火如荼(2 / 2)

加入书签

皇上不好意思再提了,殊不知这银子是无分肮脏与干净的。关键是谁来huā销。他huā,就是铜臭,就是与民争利。大臣们自己huā,就是“舍生取义”,消灭人世间的罪恶!</p>

不是有句话说,金钱是万恶之源嘛。</p>

可惜皇帝不知道,自己固然是天下最大的“地主”,可是同样的天下最大的地主阶层,却是他的那些忠臣们!</p>

古代官员士绅不纳粮,不承担劳役,不纳捐纳税,这是“特权”是“祖宗规矩”。</p>

拿“祖宗”说事儿,离开都是一把无往不利的利刃。古代人都怕,现代人也怕,除了某个时期之外,任何人都不敢轻易去触碰这条底线。于是,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自耕农的减少,大地主的不断出现,国家的税赋自然也是一年不如一年。</p>

于是商业税赋收不上来,农业税赋日渐枯竭,反复的恶性循环,皇朝的更迭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断的演化,进入了一个怪圈。有人给这个循环,定义称之为“周期律”。</p>

不过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自甘陷入这个怪圈的。</p>

正如赵越所知道的,古代人并不笨,聪明的时候与现代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p>

历史上更是有不少能人志士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尝试着解决。</p>

于是一次次成功或者是失败的“变法”就这样开始了。</p>

就赵越知道的,历史上变法成功的就有秦朝的商鞅。不过这哥们成功是成功了,可惜因为他触动了统治阶级最大的蛋糕,犯了众怒。等到秦孝公一死,商鞅就立刻被秦朝的贵族给“车裂”了。落下一个“死无全尸”的杯具结局。</p>

</p>

而第二个赵越所知的,就是宋朝王安石的变法。相比之下,王安石对现代人而言,要比商鞅有名,可惜他变法的初衷是不错,但是却被下面的人扭曲利用,把与国有利的事情变成了误国误民的坏事!结果这位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拗相公”也只能在忧愤和遗恨中黯然离世……</p>

至于明朝,也有“变法”的强人。</p>

这个人就是未来发明了“一条鞭法”的内阁首辅张居正!</p>

只不过算算时间,眼下张居正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举人,还没有步入他的政治生涯。</p>

可是这个人的改革与变法,也仅限于农业税上,商税的内容涉及有限。可以这样讲,回顾历史,商业税对于封建时代的统治者来说,简直就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p>

也正是因为如此,商人手中所握有的庞大财富就可想而知了。</p>

因此,十万两对于商人来说,猛地听起来tǐng吓人。其实并不是什么难题。而且要知道,这个时期的大明朝在地球人的眼中,可是享有“世界银窟”的美誉!</p>

而事实上也正如赵越一开始所预料的,几乎是第二天一大早,就早早的有人将一万两的“风险金”偷偷的送上。</p>

为什么说是“偷偷”的,其实还是因为赵越之前和吴家冲突的事情,让这些商人mō不清底细。</p>

在无法预料,赵越与吴家最后谁会占据上风之前,出于利益也是自身安全的考虑,他们决定“低调”的参与拍卖。</p>

可是很可惜,等到大家集体来交钱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和自己打着一样主意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而能够参加拍卖的只有三十家,结果拍卖还没开始,这三十张“门票”却是先让这帮商人险些大打出手,不得已赵越只好“不情不愿”的举行了一场“预热会”,来了一场小型的拍卖。</p>

于是原本一万两的风险金,最高被提高到两万一千两,这才挡住了大家的热情。同时,这也让赵越身边的人惊叹大明朝富豪如此众多的同时,对赵越更是佩服到五体投地!</p>

只是这样一来,拍卖还没开始,沈村的火药味就骤然被有意无意的掀动了起来。</p>

不过谁都没有注意到,就在拍卖会即将开始的时候,就在沈村外那条田间的沙土路上,一伙扮作商人打扮的车队,正快速的向这里接近……</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