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节 夺取台湾(1 / 2)
台湾这个后世的宝岛,此刻在满清政府中并不受重视,从施很入台湾到现在已经有一百七十余年,台湾依然没有设巡抚,而是归福建管辖,在康熙时期,甚至还有弃台的争议。【】</p>
正是因为朝廷的不重视,使得台湾经济发展缓慢,历代官员视台湾为蛮夷之地,只知道搜刮,引起台湾民众诸多不满,时有起义发生,从历史记载看,几乎每隔十余年就会发生一次起义,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乾隆年间林爽文起义。</p>
林爽文发动起义是在乾隆五十一年,起义后,很快击败台湾本地兵马,知府、同知、游击等人全部被起义军所杀,起义军发展到十万余众。清军得知台湾起义后,惊恐万分,水师提督黄仕简、陆军提督任承恩两人率四千余福建官兵对台湾驰援,同样被败,乾隆不得不下旨撤了两人官职。</p>
后清军将援兵增加到八千人,依然得不到胜利,乾隆只得任命当时陕甘总督福安康为主帅,又调集了各省精锐兵马九千人,方才将此次起义扑灭。</p>
就在今年四月,台湾又发生了一次起义,这次起义与太平军和汉军息息相关,在两支起义军的影响下,原本许多不满清廷统治之人都活跃起来,在各地发动起义。</p>
李石、林恭两人正是其中之一,今年四月,李石与杨文爱、林清等十余人在台湾县湾里街打出了“兴汉灭满。”的旗号,吸引民众纷纷参加。知县高鸿飞闻报,带兵镇压,被李石击败,高鸿飞被杀兵勇逃散。</p>
就在李石击败高鸿飞时,林恭也在凤山县举旗,林恭原本是凤山县壮勇,被知县王廷干撤职,听闻李石起义,林恭邀请百余人潜入凤山县,杀知县王廷干二十余人举起反旗。</p>
两支义军造相呼应,一支进逼嘉义,一支进攻府城,将台湾知府徐宗干吓得紧守府城,不敢轻出。</p>
不过这两支军队缺泛训练,领导人也没有多少军事才能,只凭一腔热血行事只坚持一个多月,就被福建派过来的援兵剿灭,李石、林恭两人,一人兵败身死,一人兵败被捕,不久同样被杀害余部星散。</p>
两人的起事虽然失败,只是无疑动摇了清廷在台湾的统治,尤其李石喊出“兴汉排满。”的口号,更是让满清统治者颇为惊恐,生怕这此义军与汉军有联系平定起义后,没有见到汉军出动的迹象才松了一口气。</p>
李石、林恭两人起义时,汉军正在淅江和江西两个战场与清军战斗,自然顾不上台湾等到汉军取得胜利后,两人的起义已经被清军平了,只能说两人起义的不是时候。</p>
十一月初,汉军水师正式出动发起收复台湾的战役,这次水师四艘铁甲舰全动出动随行的船只四十八艘,共载土兵六千余人,这已是汉军水师一半家底,也显示出汉军对台湾战役的重视。</p>
事实上,即使不以后世眼光来看,台湾此时对于汉军也是非常重要,眼下汉军的物资绝大部分源于海上,台湾和福建正卡在汉军的运输要道上,若不是清军水师实在太差,无力对台湾海峡封锁,汉军的运输必定要绕过台湾海峡才行,不但增加成本,更是大大降低效率。</p>
目睹汉军水师的壮大,清军不会一直无动欲衷不作反应,事实上,清廷已经放开水师的限制,开始建造更大的海船,福建巡抚王懿德甚至还想到了向洋人购卖军舰的办。只是在与太平军连续作战三年,又失去江西、淅江、苏南等地后,朝廷的财政已经极为拮据,洋人军舰的报价又颇高,王懿德舍不得由地方掏钱购买,这才绝了心思。</p>
一旦等到朝廷水师重新建起来,再来进攻因难就大多了,汉军自然不会自找苦吃。</p>
五十二艘船只组成的水军舰队在长江上显得浩浩荡荡,只是一到大海,依然如同沧海一粟,显得无比渺小。</p>
经过四天水上舰行,汉军水师到达澎湖,清政府在一百多年前已</p>
在澎湖设了澎湖厅,驻扎了一支水师防守。只是这只水师人员不到一千人,战船虽然有数十条,与汉军水师相比数量也不见少,只是最大的战船也不过数艘千料左右的木船。齐谦没有出动海蛟一号,只是出动了两艘江级铁甲蒸汽船,饶得如此,铁甲舰一出现,也将清军水师官兵吓得目瞪口呆,数艘大船来不及逃跑,就被两艘江级蒸汽舰用大炮送入海底。</p>
这数艘大船一沉,其余水师官兵很快投降,齐谦一审问,才发现原来这支水师官兵的长官都在几艘大船上,他们被汉军的大炮送入海底后,其余官兵群龙无首,谁也不愿送死,才如此轻易投降。</p>
攻下澎湖后,汉军水师在澎湖休息了一晚,第二天才全军出发,直抵台湾府。</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