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新年伊始二(2 / 2)

加入书签

蓝茵投资,当然按着老流氓的吩咐,在这一年里,金融投资部门继续慢慢收购华夏石油的H股,谨守“5%的原则”参与一些庄股的短期炒作;实业投资部门呢?除了蓝茵汽车之外,又准备在华夏的化工城市,王子璇的老家石庆市注册晶体硅的生产和提纯业务。</p>

在前世,老流氓炒股时混迹几大论坛,看过不少关于太阳能电池和多晶体硅方面的资料,他知道,虽然在01年之后几年,华夏的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很快,但是呢,华夏本土的太阳能电池原料的多晶体硅产能并不大,虽然上马的项目比较多,但很多都是炒作,用来吸引融资的,或是给自己的股票来一个所谓的“利好消息”。太阳能电池厂的“原料”90%都是从海外进口的。</p>

试想一下,欧美日本的芯片设计和生产技术当然高于华夏大陆,既然芯片的“9N”纯度的多晶体硅能够生产,那么“6N”纯度的当然也不在话下了!</p>

“9N”级别的多晶体硅的提纯技术,前世,就算华夏在2010年时,也是没有掌握的,这项技术当然是高科技产业链上巅峰技术。在今生,老流氓当然也不会一开始,就上马这样的项目。</p>

毕竟姑奶奶虽然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呢,干实业,还是得一步步来嘛,就算姑奶奶有这样的技术,那怎么去购买实现这项技术的高精密化工机械啊和雇佣人才啊,哪个国家愿意卖给你啊,顶尖的人才去哪招啊?所以技术积累是十分重要的!</p>

用来制作芯片的多晶体硅称作“晶圆”,晶圆的尺寸更新一般需要十年左右,这个时空中,2001年伊始,使用的晶圆尺寸还是1991年200mm技术。当然有了“晶圆”,就是切割和蚀刻了,蚀刻的技术越先进,在相同尺寸的“晶片”上就能“刻画”出更多的“微型电路”,这样就代表着芯片更“先进”了。</p>

晶圆尺寸大,蚀刻的技术越高,那么就能制作出成本更低,速度更快的电子芯片了。</p>

投资大尺寸的晶圆需要巨额的投资,一般来说年收入低于100亿美元的企业都无力承担。老流氓就记得在前世,虽然intel公司会在华夏大陆滨海城修建芯片组工厂,在蓉城修建芯片测试厂,但是它从来没有在华夏修建过“晶圆厂”,不是它不想,而是美国政府不容许!</p>

对于电子芯片如此重大而且重要的有战略意义的“器件”,老流氓不止一次的想,难道华夏真的缺100亿美金或者200亿美金吗?当然不是,华夏一年的公车消费都是这个数字的好几倍,问题是,在华夏现有的体制下,有钱也修建不起来一座领先国际的晶圆厂的。</p>

晶圆厂,当然,华夏有,华夏有好几家研究所都有这个技术,但都是小规模的作坊,而且,技术永远都是在模仿,都是跟在最先进技术后面,差一代或者两代。</p>

比如,美国佬的intel开始45nm的蚀刻技术了,华夏的那些研究所还没有攻克60nm,依然在为90nm的技术忙碌着。</p>

研究所不是私人的,因此也缺乏创新的动力,因为创新是要冒风险的,特别是超大型的项目,研究所的领导当然不想冒风险,也冒不起。所以只能在别人的脚步后面模仿了。</p>

老流氓想,这就是为什么在前世的09年左右美国的B2轰炸机快要退休了,华夏还在使用1947年由老毛子研制,1957年开始装备的轰六,一使用就是半个世纪。为什么就无法改进呢?因为改进轰六是超大型的项目,没有一个人愿意承担改进失败的后果。</p>

因为企业不是自己的,做出了成绩是大家的,失败了却要承担责任,再升官就升不上去了。很多国有企业的领导也许就是这个想法吧!</p>

所以这也是国有企业的悲哀之处吧!</p>

不过再说,模仿也行啊,华夏的模仿能力不是超强吗?</p>

那要看模仿什么了!模仿一个战斗机的空架子,行!但发动机呢?航电呢?航电的芯片呢?哪模仿去?也能模仿!但模仿永远都是跟在人屁股后头的!小创新可以,因为小创新花的钱不多。大创新不行,没有超大的投资,大创新玩不开,而且就算钱到位了,还不一定成功。</p>

而且,华夏研究所那么多,每年国家的科技拨款是有定数的,要吃要喝的那么多,国家怎么可能会往你一家不是最先进的晶圆生产技术的研究所投100亿美金?</p>

所以说,代表着华夏国有生产力的研究所都无法“玩转”生产芯片的第一关:晶圆的生产,那么那些垄断国有企业呢?当然更不能,谁见过这些垄断国有企业中有高科技企业啊?无非都些能源矿产电信银行交通等产业。</p>

国有企业和国有的研究所玩不转,那么华夏的民营企业呢?当然更玩不转了,前世的2001年,华夏最富有的人,才不过100亿人民币的资产!</p>

因此可以说,华夏民企或者私企的老板想玩转“晶圆”这个东西,一是没钱,银行不会贷款给你一个私人几百亿人民币的,二是没技术,在前世的2001年,华夏高校的顶尖人才,有几个愿意去华夏的民企工作的?三是没魄力,没这个理想,大部分的民资老板想的是趁年轻捞一把,老了去地广人稀、气候好、治安好、“有钱就有一切”的诸如澳洲啊、加拿大啊养老。</p>

这样一来,只得引进外资了,以市场来换技术,可是老外不傻啊,跨国企业们怎么可能把核心的技术往你华夏搬啊?就算这些企业的资本家想降低成本有意搬过来,但它们的政府不容许啊!</p>

所以,用市场来换技术,终究是一方的自我感觉良好吧,换来的仅仅是淘汰的技术,以及污水横流的环境!</p>

在去拍摄《大剑师》之前,老流氓就思索,老子虽然不做圣人,不追求高尚的人格,也不谈什么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但凡是凭良心,老子有姑奶奶做靠山,又有先知先明的优势,当然就可以为国,为民,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当然,老子所说的为国,绝对不是为那帮狗日的贪官们,老子所说的为民,当然也不是为那帮子已经吃得满嘴是油的既得利益集团。老子所说的为“国”,为的是这个几千年来不倒的“国魂”,为“民”,为的也是几千年来,这块土地上不屈的“民魂”。</p>

当然说的坦白的一点,不管谁坐那个“江山”,老子都会爱这个“国”,国在某一个意义,和“江山”不是一个含义,和慈禧太后的“大清朝廷”也不是一个概念。</p>

石庆市,当然已经知道了它们的地盘出去了一个超级美女CEO,如今,这个CEO要在家乡开设生产多晶体的工厂,当然政府的头头们是举手欢迎的,石油总有一天会抽完的嘛,产业多元化,也是一大政绩嘛。</p>

当然有点“戏剧效果”的是,在石庆市这个传统的石化能源城市,开建一家绿色能源的工厂,消息一出来,就吸引了华夏,包括前世界能源产业和投行的关注。</p>

在这年,2001年,石油价格并不高,“新能源”的光伏电池并不被看好,投资达20亿人民币进行晶硅片研发、生产、销售。被外界说成是“李老板有钱往水里扔”!</p>

在石庆,石油就是天,就是绝对的主体,一提“替代产业”,有人就急了,什么替代产业?在石庆有什么能替代石油?</p>

每年,石庆油田从地底下抽出了几千万吨的原油,2000年,这些原油每年留在石庆炼制的有1100万吨,按80%的成品油出油率计算,留下的化工原料是200多万吨,使得石庆的化工产值是300亿元左右。</p>

蓝茵投资的20亿对比300亿,当然是小巫见大巫了。</p>

有眼光的石庆人就说,来了也好啊,原油是不可再生的,而化工是依托原油的,将来油没有了,化工也会随之衰退。石庆要想可持续发展,就要先抛开油,再慢慢抛开化工,真正发展属于自己的地方产业。</p>

没有眼光的人,当然不屑了,什么太阳能?太阳能真这么好搞,赚钱,没有污染,老外不都早就搞了吗?你蓝茵集团是有钱,李老板是有几百亿人民币,但人美国欧洲日本有钱的财团多了,这些财团哪个不是几千亿甚至上万亿美元的资金?</p>

这些话王子璇当然也是一笑而过了。</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