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少梁和约(2 / 2)

加入书签

良久,公孙衍若无其事地说道:“在下此番前来,乃是奉魏王之命前来与少梁协商,希望少梁将秦王转交于安邑,由我魏国出面与秦国交涉。”</p>

“这个……”</p>

王廙与范鹄对视一眼,正在考虑如何婉言回绝,却见李郃先开口拒绝道:“不必麻烦魏国了,在三日之前,我少梁便已与秦国达成了基本的协议……”</p>

“哦?”公孙衍轻笑道:“不知是怎样的协议?”</p>

听到这话,龙贾移坐至公孙衍身旁,附耳对后者说了几句,直听得公孙衍眉头深皱。</p>

在听完龙贾的讲述后,他皱着眉头对李郃几人说道:“这可是对魏国的背叛呐,我劝诸位三思,莫要被秦国所利用。”</p>

不等李郃几人回话,他又立刻说道:“在下可以理解少梁向秦国求和,终归少梁国小,抵不住二十万秦军的攻势,但我可以负责地做出保证,秦国狂妄不了多久。……或许少梁还不知,我魏国的良将庞涓,日前已攻破漳水,围住了赵国的国都邯郸,过不了多久,赵国便只能向我魏国乞和,介时我魏国必当兴兵收复河西,此时少梁背弃我魏国,在下认为并不明智。”</p>

他顿了顿,仔细观察李郃几人的神色,随即又微笑道:“何不将秦王交予安邑,由我魏国出面与秦国交涉,介时若得秦国割地赔款,我魏国可以与少梁平分。”</p>

哼!</p>

李郃暗自轻哼一声,淡淡说道:“魏相的好意我少梁心领,然我少梁已答应释放秦王,一言既出,岂有毁弃之理?”</p>

公孙衍看了眼李郃,忽而摇头哂笑道:“李五百将勇则勇尔,然欠缺眼界与智慧。”</p>

说罢,他正色对王廙说道:“公子,我要见东梁君,与他当面相商。”</p>

王廙微吐一口气,拱手说道:“家父卧病在榻,实在不便与魏相相见,魏相若要商议什么,与翟司马、李五百将以及范大夫商议即可,家父已将此事全权交予这三位。”</p>

公孙衍的面色终于沉了下来,他目视着王廙沉声说道:“想不到东梁君如此薄情寡义。……昔日若非大王仁慈,应诺东梁君重建梁国,今日又岂复有少梁?想不到大王一片善心,今日竟换来少梁的背弃!”</p>

“……”</p>

王廙谦谦君子,被公孙衍说得面色发白,无言以对。</p>

毕竟当初少梁之所以能在梁国的废墟上重建,也确实是依靠了魏国的力量——当时是魏国派兵击退了占据梁国土地的秦军,并给少梁提供了种种所需之物。</p>

否则别的不说,单凭少梁狭小的国土,仅十几万的人口,又如何能养得起两万军队?</p>

从旁,李郃见王廙被说得哑口无言,淡淡说道:“公子不必羞惭,即使魏国之前对我少梁复国一事出了力气,此次我少梁打到国土碎裂,坚守至最后一刻,迫使秦军至今也未能渡过大河,使战火波及河东,令魏国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这足以偿还魏国昔日的恩情。”</p>

“……”</p>

公孙衍舔了下发干的嘴唇,皱着眉头看着李郃,一时间也说不出反驳的话。</p>

半晌,他沉着脸问道:“看来少梁已打定主意要背弃我魏国了?”</p>

李郃摇头道:“魏相巧舌如簧,威逼利诱无所不精,但辩解终是辩解。此次并非我少梁背弃魏国,而是魏国先背弃我少梁,既然魏国拒绝履行宗主国的义务,又何来颜面强求我少梁继续侍奉魏国?”</p>

公孙衍面无表情地点点头,忽然问翟虎道:“翟司马,如今一介五百人将,也能代替你等做主了么?”</p>

翟虎摊摊手,一脸哂笑地说道:“没办法,我翟氏如今在少梁可说不上什么话咯……”</p>

公孙衍深深看了几眼翟虎,点点头道:“好,既然如此,在下亦无必要继续留在此地。”</p>

他站起身来,目视着翟虎、李郃、范鹄、王廙几人沉声说道:“但愿他日少梁不会后悔今日做出的决定!”</p>

说罢,他拂袖走出了屋子,而龙贾紧跟其后。</p>

唯独瑕阳君稍慢一拍,起身朝在座几人拱了拱手,欲言又止,最终苦笑一声,也走出了屋外。</p>

看着远远离去的公孙衍几人,翟虎收起了玩世不恭的笑容,沉声对李郃说道:“要当心了。公孙衍此人,外宽内忌、睚眦必报,今日他折了颜面,回到安邑后多半会对魏王进谗,怂恿魏王派兵讨伐我少梁作为报复……”</p>

李郃神色如常地说道:“我少梁想要独立自主,不受他国摆布,这是必定要经历的。为今之计,唯有尽快加强我少梁的军力,联合秦国、共御魏国。”</p>

从旁,范鹄患得患失地说道:“所幸当前有赵国拖着魏国,魏国短期内应该不会贸然派兵,就不知赵国还能支撑多久……”</p>

次日,即十二月十二日,少梁与秦国于少梁宫正式签署停战约定,称《少梁和约》。</p>

和约内容如下:</p>

一,秦国立即于少梁撤兵且归还芝阳、东梁、繁庞三城。</p>

二,秦国抵赔元里、合阳二城于少梁,再赔付一百二十万石粮食作为赔偿。</p>

三,少梁断绝对魏国的附庸,并与秦国结成‘共守之盟’。</p>

《共守之盟》:秦国承认元里、合阳归少梁所有,少梁承认河戎旧土归秦国所有;两国于河西境内互为盟友,若遇魏国兵犯,两国联手对抗。</p>

消息传开,驻于魏国的各国使者顿时哗然。</p>

谁也没有想到,小小一个少梁竟然挡住了秦国的进攻甚至于最后还让秦国割地赔款,更没有想到少梁作为魏国的附庸国,此次竟解除了与魏国的附庸关系而与秦国结成了同盟。</p>

驻于魏国安邑的各国使者,纷纷派人打探究竟。</p>

尽管魏国对此缄口不言,但各国使者终究还是打听到了一些真相,并迅速将这个震惊的消息通禀本国。</p>

一时间,小国少梁之名,遍传天下各国。</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