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和谈之议(2 / 2)

加入书签

众人走入府内的前屋大堂,府上下仆奉上茶水,恭敬离去。</p>

此时狐贲便手舞足蹈般向王廙口述当日那场仗的凶险,只听得王廙咋舌不已。</p>

他惊讶对李郃说道:“如狐贲所言,若非子梁,当日秦军或有覆亡之险?”</p>

李郃摇摇头说道:“也没狐贲说得那么夸张……”</p>

从旁狐贲一听连忙说道:“我可没瞎说,这话是嬴虔说的。”</p>

说罢,他效仿当日嬴虔的口吻,正色说道:“若非子梁,今日我军或有覆亡之险!”</p>

</p>

王廙忍俊不禁,旋即察觉到举止不合适,这才勉强克制笑意,旋即好奇问李郃道:“子梁为何要相助秦军?据狐贲所言,当日是嬴虔不肯听从你劝告,既然如此……”</p>

“魏军比秦军威胁更大。”</p>

李郃皱着眉头解释道:“我虽不知庞涓为人如何,但从他先前毫不犹豫派兵攻打我少梁的举动来看,此人多半也与公孙衍类似,倘若秦军败地太惨,庞涓必然顺势攻取河西,介时难保他不会对我少梁不利。”</p>

“原来如此。”</p>

王廙恍然大悟。</p>

见此,李郃又问王廙道:“大公子,为何你会与瑕阳君他们一同前来?”</p>

“是这样的……”王廙将事情经过告诉了李郃:“……此番瑕阳君出访我少梁,奉还了当日家父归还魏国的印玺,还说是魏王的授意,家父过意不去,不忍当面拒绝瑕阳君,于是便派人前来,听听子梁的建议,看是否应当推动秦魏和谈。”</p>

“有必要么?”李郃有些不解:“秦魏两国僵持不下,对我少梁更为有利不是么?”</p>

王廙点点头说道:“话是如此,但魏国……唔,似乎也出现了一些变化,瑕阳君向我等做出承诺,他目前正在想办法罢免公孙衍……你知道,在秦魏两国之间,家父终归还是稍稍偏向魏国。”</p>

顿了顿,他又补充了一句:“再者自卫鞅变法后,秦国对外战争的欲望便空前高涨,从这一点来看,其实较之魏国威胁更大。”</p>

“……”李郃摸着下巴若有所思。</p>

事实上,他少梁内部就‘魏国威胁论’、‘秦国威胁论’展开过多次的探讨,双方各有论据。</p>

魏国威胁论,基于自少梁解除了与魏国的附庸关系后导致两国关系迅速恶化,但倘若回溯几十年就能发现,魏国对少梁也好,对少梁的前身梁国也罢,其实都是持一个扶持的态度,帮助少梁训练军队,为少梁提供粮食,虽然目的是想让少梁作为秦魏两国之间的缓冲,但不可否认魏国对少梁确实没有土地上的侵夺。</p>

而秦国威胁论,则基于卫鞅变法后秦国屡屡出兵侵夺他国土地,河戎国因此覆亡,魏、韩两国也频繁遭到秦国的进攻。</p>

倘若从‘秩序’的观点来看,魏国作为中原霸主,无疑是秩序的维护者,而秦国则是秩序的破坏者,因此才有那么多人认为秦国的威胁更大,虽然秦国目前对少梁倒无威胁,但其频繁战争的举动,却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个和平的国家。</p>

见李郃沉思不语,王廙压低声音说道:“我来时,家父与我谈论了一番,即使抛开与魏国的感情,家父也认为不宜让秦国得到河东。河东的地利不止对魏国十分重要,对秦国也同样如此……子梁想必也知道,河东与魏国东部的联系,仅在于一条‘王峘’山陉,可谓是十分脆弱,一旦河东彻底落入秦国之手,秦国陈兵把守箕关,纵使魏国派几十万大军,也再难收复河东。如此一来,西河、河东的局势将会被彻底打破,秦国将长期占有二地……这于韩国,于我少梁,大大不利。”</p>

“唔……”</p>

李郃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p>

别看他此次协助秦国攻打魏国的河东,但那只是因为他知道魏国绝不会坐视河东被秦国所占,肯定会打回来。</p>

比如这次就派来了攻赵的良将庞涓。</p>

在维持秦魏两国平衡局面的前提下,使少梁获利,这才是李郃此次主张协助秦国攻打河东的目的。</p>

而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秦国彻底占领了河东且让魏国从此无法再夺回,那么少梁就失去了从中取利的便利条件,介时,秦国以渭南、西河、河东三个方向包夹少梁,甚至不用出兵,只要像魏国先前那样施行禁盐,就能将少梁逼到绝路,不得已只能被秦国绑上战车,成为秦国攻打三晋乃至其他国家的马前卒。</p>

诚然,少梁确实拥有与秦国同归于尽的能力,但这是最后的手段,也是最最无奈的手段,总不能次次都拿这招反制秦国吧?</p>

万一有朝一日这招对秦国不管用的,那少梁也就无计可施了。</p>

鉴于此,自然还是维持秦魏两国在西河、河东的平衡更佳,省心省力。</p>

只是这件事,他少梁不宜出面,反而要坚定地站在秦国这边,以淡化将来少梁与魏国和解后,秦国对少梁的敌意。</p>

谁都想左右逢源,但如何做到这一点,不遭至两个大国的嫉恨,这才是真正的考验。</p>

当日晚饭过后,李郃将王廙请到书房,二人又聊了数个时辰,仔细讨论推动秦魏和谈的具体步骤,直到深夜。</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