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力劝魏王(2 / 2)

加入书签

而迄今为止,魏国已经在少梁赔上了合阳、元里、皮氏三座城,虽然迫于形势魏国暂时还没打算秋后算账,但不可否认魏王心中却有极深的芥蒂。</p>

瑕阳君也猜到了这一点,因此便用玩笑的口吻说道:“臣与庞涓谈过此事,臣建议将定阳转让给少梁,然而庞将军却笑臣意图未免太过于露骨,笑臣不如索性将雕阴也一并转让。”</p>

说话间,他顺势取出了庞涓的书信,递给魏王。</p>

看罢信中内容,魏王恍然大悟。</p>

还别说,这还真是个很不错的建议。</p>

『向少梁请援么……』</p>

他闭目沉思起来。</p>

见此,瑕阳君又劝说道:“大王,少梁已非是无足轻重的小国,而是足以影响河西、河东局势的强国,比之鲁、卫、宋三国更为强盛,若我魏国始终冷漠对待,终有一日会将其推到秦国一边……臣以为,不若借此事与少梁缓和关系……”</p>

魏王缓缓睁开眼睛,皱着眉头说道:“可少梁与秦国有盟约……”</p>

瑕阳君拱手劝道:“少梁与秦国的盟约,无非就是河西之盟,索性我魏国就暂时放弃河西,以大河作为魏、秦两国的国界,如此一来,秦国就再无任何名义拉着少梁对抗我魏国……臣以为,既然秦国可以与少梁缔结河西之盟,那我魏国何不也与少梁缔结河东之盟呢?”</p>

放弃河西,不得不说这是一项相当大胆的建议,但仔细想想却也并非没有道理,魏国就真的非要夺回河西么?夺回河西也不过就是扶持河戎国的王室复国而已,舍弃河戎国而与少梁缔结河东之盟,共御秦国,这对魏国当真有什么实际的损害么?</p>

有,但微乎其微,远不及因此绕过了‘秦梁河西之盟’而给魏国带来的利益——绕开‘秦梁河西之盟’,使少梁能无负担地与魏国缔结河东之盟,再加上韩国,这不就形成了一个稳固的‘小三晋同盟’么?</p>

可以说,瑕阳君提出这项建议目光是非常远的。</p>

寂静的宫殿内,魏王闭目思忖着瑕阳君的建议,足足过了小半炷香工夫,他忽然吩咐卫士道:“来啊,请相邦前来。”</p>

“……”瑕阳君舔了下发干的嘴唇,但也没说什么,毕竟事关他魏国的对外政策,确实很难绕开公孙衍。</p>

不多时,公孙衍匆匆而来,瞧见殿内坐着瑕阳君,稍稍皱下了眉。</p>

“大王。”</p>

“唔。”魏王点点头,在示意公孙衍入座之余,将瑕阳君方才的建议重复了一遍,随即问公孙衍道:“相邦意下如何?”</p>

不得不说,抛开个人恩怨不谈,无论是瑕阳君的‘舍河戎、结少梁’之策,亦或是惠施的‘小三晋同盟’之策,在公孙衍看来都是最符合他魏国目前利益的建议,比他主张的‘三晋同盟’实际多了,只不过他心底不想承认罢了。</p>

但不管他承认与否,他都无法再阻止瑕阳君了,毕竟他的‘三晋同盟’已经失败了,并且他也想不出更好的,能与瑕阳君、惠施二人所献之策相当的策略。</p>

“臣……无异议。”高傲的他带着几分尴尬说道。</p>

见此,瑕阳君不动声色地暗暗冷笑,带着几分嘲讽意味拱手道:“相邦总算是做出了一次明智的判断。”</p>

公孙衍心中气恨,眼中闪过几丝阴骘之色。</p>

“好了。”</p>

魏王阻止了瑕阳君对公孙衍的嘲笑,沉声说道:“既如此,就由瑕阳君担当使者,前往少梁……请援。”</p>

“臣遵命!”</p>

瑕阳君躬身而退,待离开王宫后,顿感神清气爽。</p>

因为他已经感觉到,自公孙衍力主三晋同盟失败而反令魏、韩两国的关系变得格外紧张起,这位相邦在魏王心中的地位就急剧下降,只要他此次能说服少梁派兵支援西河,且以此为契机促成惠施主张的‘小三晋同盟’,那么公孙衍在魏国担任相邦的日子,也就差不多走到尽头了。</p>

“相邦么……”</p>

在走向马车的期间,瑕阳君带着几分自嘲暗暗想着。</p>

说实话,昔日作为河西守的他,此前并未想过出任魏国的相邦,因为那不符合他的性格,但如今想想,倘若他成为魏国的相邦,或许也未必会比公孙衍差。</p>

至少能让魏国得到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p>

“走,先回府。”</p>

“是!”</p>

当日,瑕阳君回到自己府上歇息了一宿,次日便带着魏王的授权再次返回河东,继而代表魏国出使少梁。</p>

与以往几次不同,这次他信心十足。</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