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拜师(2 / 2)

加入书签

“是没有啊师傅,我身上除了这身衣服什么都没有啊,不信我脱了给您看!”到底是小孩子,一听到师傅不相信自己,李淳风都快急哭了,就准备脱下衣服让师傅检查。</p>

“且慢!仙长,风儿出生之时,胸口有一葫芦形的胎记,随着年岁渐长,也慢慢的快消失了。那块胎记上有一些奇怪的花纹,原先我们以为是经络,后来也就没有去管它了。要不您看看,说不定是那块胎记有古怪!”李天镜突然想到一处,忙说道。</p>

“胎记?风儿,你过来让为师看看。”天玑拉过淳风,解开上衣,才看一眼,便大吃一惊,“这分明就是‘老子化胡坠’!怎么可能啊!”</p>

“师傅,什么是‘老子化胡坠’?”李淳风看师傅表情古怪,不由得问了一句。</p>

“‘老子化胡坠’是道门秘宝,相传是鸿钧道人传给老子的,功能清心启智,修道之人如果佩戴此坠,修行起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可贵的是,‘老子化胡坠’是极为罕见的能改变佩戴者运势的法宝,功能逢凶化吉,而且最为变态的一点,它居然能抵御天劫!可惜这件宝物在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化为胡之后,就再也没有在尘世中出现过,因此才被称为‘老子化胡坠’。此坠被列为道门三大顶级秘宝之一,我也只在书上见过图形,风儿胸口这个胎记,分明就是一个‘老子化胡坠’!居然能够把顶级道门秘宝化在灵体中转世,风儿,看来你前世一定是一个了不得的大人物啊!”老道咂咂嘴,看那个神情真恨不得把自己徒弟的胸口的皮给扒下来,搞得淳风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p>

“前世……”淳风心中一动,那种感觉又来了,好像想起了什么,又什么都想不起来,不上不下的好不难受。</p>

</p>

“风儿,你的灵识本就比一般人聪颖,加上十年来日日都在对抗着禁制,磨砺之下更是强大,而且又有‘老子化胡坠’护身,今后修习我道门功法自是事半功倍,也不必急在一时。如今你们一家人初享天伦,为师也不好马上带你走,你就留在父母身边尽尽孝道,等时候到了,为师再来接你。”说着,天玑从身上掏出一卷书来:“此乃我天青门筑基用的基本功法,你在家只要勤加修习,基础打牢了,将来修习本门其它功法的时候自然就会得心应手了。”</p>

淳风接过书,嘴里“诺诺”应着,却也不翻开看看——开玩笑,现在他除了自己的名字之外,认识的字加起来不超过五十个,看书?看图识字还差不多!</p>

天玑见状,略一思索便已明白,暗自一笑,也不说破:“此书浅显易懂,如果对于书中所提到的经脉穴位有什么不懂之处,可去查阅‘黄帝内经’,那里面差不多都有解释。”说罢一转头向李天镜道:“李施主请放心,天玑既然已经收下风儿,自会照顾于他!”</p>

李天镜至此一颗心才放到肚子里,老道这话等于是在给他做了个保证:“你放心吧!你们挂了还有我呢!风儿不会吃苦的!”老道之前说的那句“时间到了”是什么意思,李天镜也心知肚明,不由得喜笑颜开,赶紧把老婆也叫出来,要她赶快张罗拜师宴。</p>

“不用了!贫道不食人间烟火久矣!诸事已了,贫道也要走了!”老道倒是潇洒得很,来去了无牵挂。</p>

李淳风一家自是苦苦挽留,却被老道一句话堵住了:“贫道此次所耗过多,急需回山潜修!”没办法,只好多准备些金银细软之物,结果老道大笑不止:“我辈修真之人要这些尘俗之物何用?”</p>

怕李天镜再啰嗦,老道手一摆,就这么不见了,只听见半空中回荡着老道的声音:“风儿,好好孝敬父母,勤加修习,你我师徒自有相见之日!”待众人出的房来抬头寻时,只见碧空如洗,哪里还有天玑的影子?!</p>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李淳风已经十七岁了。</p>

在这七年中,他的进步简直可以用神速来形容。仅仅半年,他就能背诵百家姓,三字经;十一岁读孔孟,十二岁学老庄,到了十三,诸子百家,无不涉猎。到了十四,全乡已经找不出愿意当他老师的人,因为李天镜所请的每个老师都不到三个月就请辞,而且理由都一样:“学生才疏学浅,唯恐耽误令郎良材美质,还烦另请高明!”久而久之,全乡都没有人愿意来了。那些老师一个个都被淳风吓着了,什么时候看见过这么聪明的学生!他们的学识顶多能撑一个月,过了一个月他们就感觉自己的东西不够教人了。</p>

倒不是没有想混日子的,可没有新东西教的时候,淳风就会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先生,为什么圣人说:‘人之初,性本善’,这个世上还有那么多人做坏事呢?”“若是说有人教人为恶,那么他又是被谁教坏的?”“世上第一个恶人是怎么来的啊?”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有个夫子被问得快发疯了,只好绝了混日子的念头,请辞了事。</p>

这事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那几年李淳风乡里很是出了几个白头进士,而且无一例外都在李家作过西席。没办法,受了刺激啊!本来以为自己懂得挺多的,结果自己会的东西被人半个月就学完了,而且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这也太气人了吧!一气之下,这几个人又去埋头苦读,居然都在不惑之年考取了功名,一时之间李淳风乡里名声大噪,这是后话。</p>

第二个后果就是李淳风“天才”之名不胫而走,而且就算李天镜一再提高薪资,也没有人敢再来应聘李家西席。这事让李天镜又喜又愁,喜的是自己儿子聪明伶俐,愁的是没人来应征,儿子总不能不读书啊。还是李淳风自己说话了:“算了,您就负责帮我买书回来吧,我自己看书学好了!”</p>

儿子要看书,当老子还有不支持的?反正家道殷实,李天镜每隔一段时间就托人把市面上能够买到的书都搜罗了来。几年工夫,也不知道淳风学得怎么样,家里的藏书倒是有了几万册——李淳风看书的速度简直让人怀疑他是他看书还是翻书!李天镜心存疑惑,故意相试,结果非但是过目不忘,他还能对每本书作出点评,虽说有时点评由于少年气盛不免失之偏颇,但其一针见血之处,却让李天镜也不得不佩服。从此之后,李天镜再也不试他了,毕竟被十多岁的儿子问倒,做老子的心里就算是再高兴,面子上也是有点挂不住的。</p>

看书看得多,第三个后果就慢慢出来了:李淳风居然成了李庄方圆几十里内最有名气的“神医”!其实这只是李淳风修习老道留下的功法时产生的副产品。</p>

淳风初修习时,被书中一大堆的名词弄得头昏脑胀——想当然耳,连什么是丹田,什么时穴位都不知道的小孩要看懂修真秘诀,难道也太大了一点。好在李淳风还记得老道说的话,赶紧去翻《黄帝内经》,一看之下,竟然欲罢不能了——他现在就像是一块干燥的海绵,只要是水就想吸收,好不容易碰到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领域,当然是马上一头扎了进去。结果李天镜不得不把市面上所有的医书都给买了回来让他好好研习。</p>

看书还不够,三个月后淳风开始手痒痒。于是先是家里的动物遭了殃。猫啊,狗啊常常扎着针满院跑;猪啊,羊啊常常趴在地上不肯起来——拉稀拉的;最惨的就是那些鸡鸭鹅之类,它们是李淳风练习接骨的对象。结果一阵下来,家里的动物一看到十几岁的小孩就躲——都成条件反射了。</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