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八章 败因(1 / 2)

加入书签

 下到这里,陈启楷停止了落子。</p>

如果继续走下去,双方中腹的对杀是双活,白棋得到先手转到右下角二二扳,黑棋只能提劫,虽然还可以继续打劫,但白棋已经没有那个必要,二路粘住忍耐就可以了,为防被吃接不归,黑棋需要一路接,于是白棋角上一路立,因为有边上一路打吃的先手,角上的两只眼已经摆出,而白棋角上活出以后,黑棋外围还需要补棋求活,不管走在哪里,先手肯定还在白棋手里,右上角三路退,把全局最大的官子抢到后,全盘白棋实空五十二目左右,而黑棋的实空不足四十,这样的差距没有追上的可能。</p>

</p>

“不行了。”摇了摇头,陈启楷叹道——胜负的差距虽然很大,但就棋局的质量而言,自已的表现也不算差了,棋输了,的确有点儿失落的感觉,好在这只是一场私底下的个人交流,自已也达到了试探对方实力的目的,从这个角度讲,也没什么好可惜的。</p>

“呵,承让。”王仲明笑笑答道。</p>

陈启楷的实力要比想像中的要强,特别是左下角二路侵分的选择显示了很高的才能,右边的借劲缠绕攻击以及强杀右下角的决断也表现了这位年轻棋手思路的灵活和冷静,无愧于国内排名前十的地位。</p>

“您客气了,是您下的好。说实话,这盘棋的感觉有些怪,右边冲断吃住一子时,感觉明明是黑棋不错,为什么下着下着就不对劲儿了呢?是右上角的四路压太缓了吗?”陈启楷恭敬地求教道。</p>

“嗯,那步棋的确是稍有疑问,被白棋中间取得确实的联络,对全局的厚薄影响很大,不过这是结果论,因为那的确是一步价值很大的棋,依我看来,真正问题出在上边黑棋求活过程中的三路挖粘,虽然是先手将白空压缩到二路,目数上便宜了一些,但上边定型以后,白棋也就能够安心的对右上角动手了,所以,黑棋不如直接做眼求活,不去贪官子的便宜,这样目数上虽然吃亏,但外围下留下了几处断点,如此可以有效牵制白棋在右上角的打入,实战黑棋不得不花一手棋去补角,被白棋抢到下边的三路打入,黑棋就变得很难下了。”王仲明讲说道。</p>

“噢......,嗯,您说的很有道理,我当时觉得先手挖粘总不会有坏处,现在看来,的确是目光短浅了些。”盯着棋盘,脑中回忆着刚才的棋局进行过程,陈启楷赞同道——棋风细腻是他的长处,但此时却成了他的致命伤,单从作活的角度,先手三路挖粘无疑是正确的次序,没想到就大局而言,这反而成了败招。</p>

“呵,这种小巧的地方,注意一下儿也就可以避免了。不过中盘时,黑棋的确错过了一个可以一举领先的机会。”王仲明笑笑答道——现在的年轻棋手计算力都很强,但对力量的理解却有偏差,常常喜欢在每一个地方都以最强的姿态战斗,不放过每一个可以占到便宜的地方,所谓聚沙成塔,积腋成裘,以为只要每一场战斗都占到便宜,最后形势肯定也会是优势。这样的理解也不能说完全错误,但凡事都有例外,就象童话故事里讲的动物拉车,有向前的,有向后的,有往左的,有朝右的,每一个拉车的动物都用劲了全力,但车却还是留在原地没有移动半分。围棋中也有类似的情况,棋局是由一个个局部所组成,这些局部就象拉车的那些虾蟹牛羊等动物,而棋局就是被拉动的那辆货车,动物拉车时所使出的力就是每一场战斗中取得的‘利’,那么就道理而言,这些力如果是朝着一个方向,车当然是向前移动,力的方向不同,力的作用便被互相抵消,结果越是努力,结果越是悲剧,所以,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每一个拉车都在拼命用功,而在于大家的用功方向是否一致,所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这才是由量变转为质变的意义所在。‘每个地方只要都做到最强,结果就一定好的’,这样的思维太简单,太武断,也太一厢情愿,光想到每一个地方得到的‘利’,却忽视了这想‘利’和‘利’之间是否存在一致性,就好比一个搞拆迁的,一个搞盖房的,一个盖,一个拆,大家都在努力用功,每一次行动都在创造着‘业绩’,可最终的结果,那块双方创造出无数‘业绩’的地方却还是一片废墟。</p>

“呃......,是什么地方?”陈启楷连忙问道。</p>

“中腹冲断后,黑棋长的方向有问题,对于左侧被断开的两颗黑子利用不够。如果改为向右长,先逼迫白棋右向逃,然后左边六路虎,让白棋靠出来再多贴一手,因为左下角存在断点,白棋不能继续出头抵抗,大致是六六位断开吃通,如此黑棋利用弃子就能得到中腹的先手封头,之后右下角三路小尖,露骨的封取腹空,如此黑棋单这里就能围出至少四十目以上的大空,实地领先明。实战黑棋简单的向下长,被白棋一手吃通,没有了进一步的借用,也才有了以后白棋在下边三路打入的反攻。”王仲明将棋局复原,然后把关键的地方重新又摆了一遍。</p>

“啊.......,完全没有想到,我一直担心左下角黑棋的死活,怕这里白棋走厚后会有强杀。”看到王仲明所展示出来的构思,陈启楷当真是大吃一惊,心里暗自庆幸是面对面的与之对战而不是自已一个人打谱研究——这样的构思,自已就是把棋谱反复研究十遍也绝不可能往这个方向想,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说的大概就是这样的情况,如果不是人家当面讲出,说不定自已会糊涂一辈子,以为自已当时的下法才是最好的。</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