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停战协议】(1 / 2)

加入书签

 对于察合津的突然进攻,大狄显得毫无准备。这并不奇怪,从地图上看,益州汉中郡距离大狄的心脏上京,也就是长安的直线距离仅四百里,骑兵放开马蹄,一天半即可叩关城下。

可是,让大狄无比放心的是,在这四百里中,一道三千里长的秦岭山脉横贯其间,像一道天然的巨大城墙,将近在咫尺的敌人阻挡在天涯之外。——别说是骑兵,就是山地军也绝过不来!

可是,没有人想到,察合津汗国的铁骑竟会借道大华,横穿过整个大华国,先南后北,由荆北而入司隶,在中原版图上划开一道华丽的弧线,马不停蹄地出现在长安城的最后防线面前——潼关。

大华国同意借道敌国,这已是一奇。可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大华国布置在前线的20万黄龙军也随之而动,皇帝赵濂的御驾跟随在铁骑之后,一起到了潼关城下。

怎么可能呢?大狄在这个方向上还有屠天煜的20万左路军呐!他怎会眼睁睁看敌人从鼻子底下溜过去呢?

确实,他没有放任不管,而是积极果断的采取了行动。

然而讽刺的是,正是他的这个举动,让大狄国陷入了亡国的危机。

叛变!

无耻又无畏的第二次叛变!

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可眼前的事实是:曾经的逐寇军霸王二十八宿将之首,如今的大狄国天下第一汉将,对军队进行了残酷血腥的大清洗,超过五万名鞑靼族将士被身边的袍泽杀死,而这位堪称当代三姓家奴的猛人,则率领剩下15万效忠于他的叛军,投入了大华国的麾下。

护国公。这是他用大狄枢密院佥书枢密院事的官职换来的新爵位。

他,彻底抛弃了人格,又一次在关键时刻改变阵营,将故主无情地推入绝境。

于是,潼关下迎来了第三波客人,也使不速之客的总数达到了惊人的55万。

而大狄方面却将上京卫戍部队,也就是龙军的主力人马布置在了秦岭山脉的另一端——陈仓、雍县附近,驻防在潼关的守军不到对方的一个零头——3万。

没有人知道,这三方到底是何时达成的协议,可是很显然,之前察合津的观望,以及赵濂和屠天煜的对峙,这一切都是骗局,为了营造这场偷袭而制造的障眼法。

这次事件,史称潼关剧变。由于地缘上的优势,上京收到消息只用了一天,立刻就向全国及前线各部队发出了勤王令,而远在万里之外的刘枫,却要近一个月后才知道实情,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消息传来,对前线产生了难以想象的巨大震动。

于勃罗没有一丝犹豫,立刻抛下朵里尔的五万人马,全军回师豫州,并且准备率军进京勤王。

朵里尔也没有一丝犹豫,立刻向对面的武破虏递交了降表,成了大狄首位临阵投降的大督帅。

这是阴山北麓,庐江南境的讨伐军主力也面临同样的情况,要是上京不保,皇帝被俘,大狄也将不复存在,讨伐还有什么意义?

值此关键时刻,主帅太子乾昊突然展现了他果决的一面,他收到了于勃罗关于朵里尔叛变的报告,压下了,不动声色地邀请他这一路的二位大督帅赴宴,并在宴席上伏兵,将洛萨哈和夜于罗一举擒拿,并以此为要挟,携裹了部队连夜北撤。

当天亮时,杨胜飞和洪涛炎这才发现,对面的狄营竟已空无一人,狄军主力早已撤出百里之外,追之不及,唯有望洋兴叹。

这时,除了武破虏这一路之外,其余的楚国军队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又怕是诱敌,也不敢擅自追击,因此全都选择了固守防线。

而武破虏就没那么客气了,他一面通报各路人马,一面指挥大军紧跟狄军的脚步,迅速接管了整个荆州。同时向广信传讯,请楚王回驾主持大局。

虽然同为反狄联盟,可察合津和大华的偷袭却瞒过了楚国阵营,楚国对此作何反应,是否趁势发起北伐,这样的重大决策,即便是武破虏也不敢擅作主张。

毕竟,楚王已经醒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