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三章 天下大同(2 / 2)

加入书签

“牵一发而动全身,真要是直接抄了他们这些人的家,那必然会留下很大的隐患。”</p>

“因为五姓之家,在士林之间的名声也不错,他们并没有犯下大错。”</p>

“只是不想分出田地,还想要一些其他的利益而已。”</p>

“这种无形之中的罪恶,就算是说出去,又有几人能懂?”</p>

“而且,朕还发现,这些世家有着阴族,他们隐藏在各个地方。”</p>

“一旦本家被问罪,他们就可能带着人造反。”</p>

“难啊!”</p>

李世民叹了口气。</p>

其实,如今的大唐发展的也相当不错了。</p>

工厂建立起来之后。</p>

很多无业游民,也就有了一些可以养家糊口的地方。</p>

特别是盐田的建立。</p>

就特别要依赖槽帮,因此这很多个码头,也养活了不少的百姓。</p>

至于这农耕,其实也有不少百姓在朝廷的鼓励之下,开始了开荒。</p>

以前那些个被贪、官、污、吏霸占了的肥田,也被李世民给收了上来。</p>

变成了军田。</p>

大唐采用的乃是府兵制。</p>

闲的时候,开始大练兵。</p>

农忙的时候,这些将士们就会在各地耕种。</p>

等到要打仗的时候。</p>

便会穿上铠甲,然后跟随校尉和将军对前往战场。</p>

如今大唐的战事很少。</p>

只有边关,会时不时有着突厥人扣关。</p>

但是都是小规模的战斗。</p>

至于那种大规模的入侵,则是在贞观三年之后,就很少出现了。</p>

毕竟突厥的可汗都被抓了。</p>

让突厥的损失很大,再加上,有了虎樽炮和威远炮。</p>

这些突厥也很难对边关形成一个什么大的损伤。</p>

这也让大唐的兵力都成为了农户,在各个地方从事生产,这粮食也就源源不断地提升。</p>

因为突厥南下,后来的和世家掰手腕受到了影响的百姓,总算是可以果腹了。</p>

听完李世民的讲述。</p>

始皇帝无奈摇摇头,每个王朝都有着每个王朝的特殊情况。</p>

李世民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是非常不错了。</p>

至于朱元璋。</p>

这个时候的大明还没能从蒙元的影响中恢复过来,要知道,朱元璋推翻了蒙元的时候,也算得上是天下诸侯割据的场面。</p>

连年征战,不知道死了多少人。</p>

再好的肥田,那也都成了荒草地。</p>

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开垦出来,相比较蒙元时期的农田,如今大明的农田,减少了差不多一半。</p>

这些年。</p>

朱元璋都在鼓励农桑,对外的战争也少了很多。</p>

北方和南方的蒙元,也被虎樽炮还有威远炮给镇住了,几次入侵,都是损失惨重。</p>

</p>

大明的边关,有着蓝玉、徐达等将领守着。</p>

他们只是守城,而不是主动出击。</p>

蒙元来了,那就是一顿火炮出击,然后早就准备好的投石机、箭矢等。</p>

几番下来,蒙元攻城的气势就弱了。</p>

等到一番血战。</p>

蒙元最后也不敢继续攻城,而是分化作战,时不时一场小偷袭。</p>

对于边关来说,那就是挠痒痒而已。</p>

他们守着关口不出,蒙元也打不进去。</p>

最后只能是僵持。</p>

而大明境内,却是在快速发展和壮大。</p>

首先就是高产农物开始大面积耕种,因为士兵的裁员,让大明地方的农事有所提高。</p>

不再把目光放在朝堂的争斗,和对那些开国功臣的怀疑之上。</p>

而是放在了整个天下之后。</p>

朱元璋自然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够让大明快速地强大起来。</p>

“崇祯,你也来说说你吧。”</p>

朱元璋讲述了自己的情况之后,对崇祯皇帝说道。</p>

对于这个后辈,他还是非常关心的。</p>

崇祯皇帝如今的气色,倒是好多了。</p>

“太祖,这大明开海之后,从海外获得了不少的物资,从而解决了大明一部分地方的旱灾。”</p>

“再加上南方的受灾影响比较小,这高产农物经过这几年的耕种,也破有一些收获。”</p>

“那些因为旱灾受到了影响的百姓,也能够有吃食,度过旱灾。”</p>

“就是这地方上,唉,还是有一些一言难尽。”</p>

毕竟这个时候的大明。</p>

那真的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p>

要不是洪承畴和孙传庭等人,有着崇祯皇帝的手书。</p>

而且,也进入了仙境,从而坚定了自己干一番大事业,辅佐崇祯皇帝建立盛世的愿景。</p>

这大明的地方,怕是真的矛盾激化,百姓们纷纷造反了。</p>

现在嘛。</p>

稍微好一些。</p>

可是还是会发生一些地方的百姓,直接杀死了地主,然后自己选了个地方官,来治理他们。</p>

不交税、不交赋、不交粮食,也不听朝廷的法度。</p>

让崇祯皇帝颇有一些头疼。</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