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这么多知识,你是怎么记住的?(2 / 2)

加入书签

“好吃!太,太好吃了!果然盐真的很重要啊!”</p>

姜红豆一脸满足的感叹。</p>

虽然确实没有季澄说的好吃100倍那么夸张,但吃过饭后,她还是充满了十足的动力。</p>

姜红豆眼睛放光道:“快干活了,干完活就可以吃下一顿了!”</p>

“......”</p>

刚吃完饭,然后动力还是吃吗?</p>

这样以后不会长胖吧......</p>

原始社会的人几乎不存在胖这种说法,季澄瞄了眼少女苗条养眼的身材,有些些担忧,然后道:</p>

“嗯,工作吧,今天陶轮你自己转。”</p>

“诶?”</p>

“你试了两天应该熟悉了呀。”</p>

季澄偏头道:“做瓷坯也不是一直要转,什么时候需要转一下,你自己把握,这样更效率嘛。”</p>

“喔,也对哦!”姜红豆恍然点点头:“效率,嗯,你做你的事吧。”</p>

“那行哈。”季澄点点头,转身拿来昨晚用小刀削了皮的木头。</p>

他已经在上面大致刻画出了纺车各个部件的形状。</p>

今天的任务是再仔细描线,以小刀为标准,尽可能精确一下尺寸,再然后就要开始着手分割了。</p>

至于等分割完后的下一步,那是最痛苦的事情......</p>

他不是人形车间,因为精度问题,一件件沿着刻线切割磨下来的零件尝试组装,如果组装不成就要继续打磨,无尽的打磨,直至成功......</p>

季澄做的不是公元前8000年时期的纺锤,也不是500年的老纺车,而是16世纪的现代纺车。</p>

所以零件要更多些,可想而知打磨也会更痛苦些......</p>

时间在两人的工作中一点点流逝。</p>

快中午时分,姜红豆那边因为今天没有季澄帮忙转动陶轮,动作慢了些,但现在也已经把新一批的容器雏形坯子放进了火炕中烧制。</p>

接下来,她又开始了坐等素瓷和草木灰的模式。</p>

不费什么体力,可以休息,而且看火的话,坐哪儿都一样。</p>

姜红豆走过来坐在季澄身边,看他刻画了将近一上午还没刻画好的木头,眨眨眼好奇道:</p>

“不是说做纺车吗?画了这么多个,哪个是纺车啊?”</p>

“不是哪个是......”季澄瞥了她一眼道:“它们组合起来才是啊。”</p>

“诶!?”</p>

“就像石刀。”</p>

季澄努嘴示意了下手中刻画的刀:“它是由刀面,绳子,木头握柄,3者组成的,不是吗?”</p>

“喔!......”</p>

组成。</p>

姜红豆怔了下点点头,然后再看向刻画的木头,突然感觉一阵头皮发麻,脸色有些僵硬。</p>

季澄顺着她的目光,以刀代替教棍,点了点刻画的图案道:</p>

“看不懂是吧?没事,我来教你,我也正好休息下......</p>

你现在看的这个叫做锭子,是最重要的构件,它能把麻纤维抽出,纺成线。</p>

而锭子要快速转动才能顺利有效的抽出麻纤维,所以我们还需要一个大轮子,也就是驱动轮。</p>

诺,就是这个。”</p>

季澄‘教棍’往旁边移了些,继续点着道:</p>

“轮子你已经见过了,不过这个不是陶轮那种盘子样式,而是镂空的,外面带锯齿的,叫做齿轮。</p>

设计成这样,是为了方便以后的改进——</p>

再把它和小齿轮连在一起,外面套上传送带,就可以控制锭子的转速了。</p>

但要获得传送带,我们得先获取麻线,可恶,所以这里是预留改进的地方......</p>

然后,继续往下看,杆子和平板连接叫做双脚踏板。</p>

另外这个U形,呃,就是这个形状的木片,可以绕着锭子转动,叫做锭翼。</p>

锭翼上的叫做制动器。</p>

当锭翼和锭子不在以相同的速度同步转动时,麻纤维就会拧转,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线的韧度,就不容易断了。</p>

......”</p>

季澄不断认真讲解,姜红豆的表情从僵硬茫然,到似懂非懂,到最后又变成了些许震惊。</p>

听完后,她抬头,张了张嘴道:“季澄,纺车怎么做,你记的好清楚啊......”</p>

“嗯,是的。”</p>

“那织布机你也记得这么清楚怎么做吗?”</p>

“呃,记得。”</p>

“那......”</p>

姜红豆顿了下,轻蹙眉道:“那以后还有其他的新工具,像这么复杂的,你也都记得怎么做?”</p>

“这个,记得呀......”</p>

“为什么啊?......”</p>

姜红豆不解道:“族中知识传承也是用兽皮和木炭记载的,但我没见你带记载的东西啊。</p>

这么多知识,你是怎么记住的?”</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