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你可真敢想!(1 / 2)

加入书签

 跟着老师和几位大佬们来到《醒心书院》的后院花厅里,刚坐下,岑国璋就被人点名。</p>

“益之,知道唤你过来有何事吗?”</p>

问话的是文坛大佬典林公。</p>

岑国璋很想翻个白眼,妈蛋,你这样问,我怎么回答?</p>

“回典林公的话,晚辈不知。”</p>

王云不绕弯子,直接说道:“益之,就在昨晚,入京述职的兵部左侍郎、北三河总督张临海遇害了。”</p>

哦,原来是要叫我查案子啊。</p>

岑国璋沉住气,没有急着出声,继续听老师说话。</p>

“张公不过四旬,却是我朝难得的能征善战的名帅。德熙十二年,他率军平定昌都山六土司之乱;十四年率军增援安息援征军,帮助贵霜击败入侵的末窝尔军;十七年,平定兴安岭卜鲁丹部、黑水巴忽鲁部叛乱;十九年平定鞑靼人巴尔塔部叛乱;正弘元年,出镇乌梁海托锦城,弹压受罗刹国挑拨的瓦刺人贴良、勿尔迷等部。”</p>

“上月,他奉旨回京述职,十一天内,皇上六次召他进宫面圣,垂询北三河、北海、兴安岭、黑水一线的情况。张公从德熙十七年开始,一直在北疆统军镇抚,很熟悉那里的情况。只是万万没有想到,张公昨晚就遇害了。”</p>

王云话刚落音,李浩迫不及待地接言。</p>

“张临海此人,背景复杂,他遇害一事,也是扑朔迷离,可能牵涉到极大的风险。益之,你查案的时候,一定要跟我们多通气,免得出了差池。”</p>

岑国璋觉得很奇怪。你说我查案,我就去查案?人家可是兵部左侍郎、北三河总督!</p>

本朝疆域数万里,现在有,也仅有九位总督。每一位都是口含上宪,手奉王命旗牌,平时七品、战时五品以下,无论文武,说杀就杀,都不带眨眼的。</p>

这样的大员,在京师城里,天子脚下遇害,我就算是想去查案,混些功绩,也不够格啊!</p>

“益之,此案原本该顺天府会同刑部、大理寺通力查办,但是今天一大早宫里传了中旨出来,张公遇害案,皇上指定由你全权查办!”</p>

王云的话刚落音,岑国璋被吓住了,低着头许久不吭声。</p>

“益之,此事重大,恐你能力不及。趁着内阁还未正式下文,你赶紧写份谢恩折子,把这祸事推掉再说。”</p>

典林公说道。</p>

岑国璋看了他一眼,难怪如此这般满腹文采,名声和官位却远在自己老师和博翰公之下。先是少了一份担当,遇到棘手的事情,先想着推脱,而不是想清楚里面的关窍,尝试去寻找合适的解决办法。</p>

其次就是不醒目,也就是没有什么“政治敏感度”。这差事是皇上亲自下中旨钦点的,你二话不说就上折子推辞!什么个意思?</p>

当然了,像他这种文人,骨子还有一股子所谓的古风,以推辞皇命为荣。好像越是这般推辞,名气就会刷得越大。</p>

</p>

问题是古人推辞的是征辟诏书,表示不想当官,彰显自己不贪慕荣华富贵的清高。现在这是任事的旨意,要你去办实事的。推辞了跟清高没有一文钱的关系,只会让人觉得,你这家伙怕担责任。</p>

别的人这么认为,还没有太大关系。要是皇上记住你难堪大任,呵呵。难怪你到现在还只是个詹事府洗马。</p>

不仅官阶不及杨谨师兄,还是个能闲得蛋痛的闲散官。有什么前途?</p>

岑国璋把目光移向王云。这种大事,肯定是听老师的。</p>

王云还没开口,李浩开口了。</p>

“此事,先等等看吧。”</p>

典林公于是不再开口了。</p>

又说了几句,大家便散了,王云把岑国璋叫到书房。</p>

“益之,现在没有外人,我把此案错综复杂的背景跟你说清楚。”</p>

“谢谢老师。”</p>

“首先张临海此人,虽然只是一介举人,但是家门显赫,祖父贤咏公曾是阁老次辅,伯父、父亲都是进士。一门三进士,当时被传为美谈。他最先是作为乐王的幕僚入仕途的。当时乐王还是清河郡王,张临海是郡王府长史司典簿。昌都山平叛,先是乐王为主帅,轻狂妄动,结果中了伏击,官军死伤惨重。张临海临危受命,收拢残兵,安抚军心,暗出奇兵,一举扭转了战局。最后率军平定了昌都山之乱。”</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