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盐政改革要两条腿走路(2 / 2)

加入书签

“还能压?那负责转运的人肯答应?”许遇仙不解地问道。</p>

“奉贤兄,术有专攻,专心做转运,他们肯定知道怎么压低成本。此前盐价这么高,实际成本并不高,主要在各个环节卡要索取的额外开支太多,加上浪费得有些多。比如盐商用漕运偷运私盐,实际运费没有多少,可是一条运河上这么多关卡,这么多胥吏,都要伸手分一杯羹,这成本就高了。”</p>

王云这时开口了,“益之,那你的另一个计划是什么?”</p>

“成立淮海盐业社,囊括淮东数十家盐场,再在覆盖的各省省城和要地设立分社,产销一条龙。通过大生产和大规模运作,提高效率,把盐价压下来,官盐的品质和价格跟私盐一样,谁愿意去买私盐?”</p>

“益之,说说你的具体想法。”</p>

“老师,淮海盐业社其实就是一个大商号,由户部直接主管。淮东数十家盐场,连在一起的全部合并,可以减少到二十几家。”</p>

“每家盐场,盐业社占六成股,盐场盐户们占四成股。单价下去了,但总产量上去,中间没有盘剥的话,落在盐户的钱比以前多多了。盐场用新法产盐,盐业社收盐,同时把关品质。再转运到各处去贩卖。”</p>

许遇仙发现一个问题,“益之,盐场产盐,盐业社销盐,谁来运?”</p>

岑国璋嘿嘿一笑,“肯定有专门的转运。只是现在事情才刚有眉目,暂时不方便说。</p>

“嗯,益之请继续。”</p>

岑国璋把自己的想法一一细说,最后总结道:“各个环节效率提高,成本压一压,皇上再恩泽天下,把盐税降一降,降到一两。盐政改革后,相信九成以上的盐都会交上税,这税银总额会超过两千万两,稍微恩惠下百姓,有何不可。”</p>

许遇仙也想到了一点,补充了一句,“可以奏请皇上,盐业社盐税定为一两,其余任何人凭票去盐场买盐,税银为一两二钱。加上益之刚才所说的各项良策,官盐肯定比私盐卖得便宜!”</p>

</p>

岑国璋听得目瞪口呆,这位许遇仙果真聪慧,居然知道举一反三。</p>

“只是盐政改革,砸了多少人的饭碗。上至王公权贵,下至胥吏走贩。”王云喃喃地说道。</p>

“老师,改革最大的阻碍之一,就是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扰。”</p>

许遇仙眼睛微微一眯,此时他明白了,岑国璋在淮东走一圈,结果数十万盐户暴乱。</p>

一场变故后,盐官没了,现在盐商也没有了。所谓盐政既得利益群体最前面的那两拨,悉数完蛋。躲在后面的那些人,恨得牙根直痒痒,却不好直接出手。</p>

“三位大人,前面到了崔镇闸渠了。”潘士元上前禀告道。</p>

“崔镇闸渠?”许遇仙有些不解。</p>

“崔镇北边的运河,比南边的要高五丈六尺。由南到北的船只,必须先进闸渠,在那里放水上浮,与北边运河平齐,这才能行入北运河。”</p>

王云解释道。</p>

许遇仙震惊了,王云不仅是名满天下的大儒,现在更是伯爵、太子太傅、兵部尚书,一品大员,却把这漕运上的关窍摸得清清楚楚。</p>

果真是务实第一的王门。</p>

漕船吱吱嘎嘎地驶进一道四丈宽的石头砌成的槽渠。渠顶有七丈高,与船桅杆几乎平齐。站在船头上,赶紧像是被关在一个笼子里。</p>

一个小吏从渠边的沿道上走了过来,看到穿便服的三人,嘴巴撇了撇,老鼠眼睛转了转,估计对着船老大咳嗽了几声。</p>

潘士元站在身边,虎视眈眈地看着。船老大很无奈地摊了摊手。</p>

小吏冷笑几声,高声道:“吃水三尺四寸,放水甲五。”说完转身就走了。</p>

船老大看了看潘士元,又看了看岑国璋三人,只能长叹了一口气。</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