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九章 勇将死志南下取关(1 / 2)
李彧的推测让杨璟感到心惊,倒不是因为王道明将他当成棋子,事实上他也是当局者迷,关心则乱,这路上清静下来,杨璟也能够想到这一茬。
王道明既然选择隐居山林,对权势便不会有太多的欲望,他之所以希望将杨璟推上权力巅峰,只怕还是为了百姓,为了大宋着想。
似他这样的人,境界已经超脱,对权势财富之类的东西,早已视为粪土。
或许他的目的更加单纯,只是想要尝试一下,看看自己的帝王之术,到底能不能逆天改命,创造一个新的天子!
当然了,杨璟并没有因此而责怪师父的意思,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考量,这件事对杨璟都没有任何的伤害,师父王道明也没有任何的私心。
只是杨璟对造反这个事情从来都是抗拒的,因为他清楚自己的能力极限,也知道这种事情只能给百姓带来更多的痛苦。
但同时他也明白,舍不得挖掉身上的烂疮,迟早会被这烂疮给拖死,不破不立,很多时候都需要忍痛做出一些改变,没有付出鲜血和代价的变革,是不可能会成功的。
正如他眼下所做的决定一般,在大局和这成千上万军士的面前,他选择了后者,没有对错,只有内心的权衡。
他不能因为贾似道的软弱,选择弥补贾似道犯下的过错,而眼睁睁看着几千上万的军士用牺牲来抵挡蒙古人!
黑天部落的勇士都极其熟悉地形,在长安府几乎没什么阻力,而让人感到不安的是,陈守度的叛军,也同样没有太大的动静!
这里是陈守度的老巢,按说是守备最为森严的地方,可连叛军斥候都极少见到,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只怕张长陵已经领军攻打湄河关,叛军都驰援这个要塞,才导致腹地空虚!
杨璟心中担忧,王道明也非常理解,一直赶路,直到天黑下来,便是部落勇士,也不敢夜行丛林,这才停下来歇息。
杨璟没法子睡觉,到了下半夜,泰族的斥候又赶了回来,杨璟眼睛看不见,便让李彧读了回信。
张长陵果然在攻打湄河关,不过此时腹背受敌,前头是狂轰滥炸的蒙古人,背后则是陈守度的守军,两面夹击之下,也是苦不堪言!
若非神火营仗着火枪的威势,早就让敌人彻底剿灭了!
杨璟赶忙去见王道明,将密信给他看过之后,部落勇士们终于不再停留,开始连夜赶路,火速增援张长陵的人!
到了湄河关外二十里处,叛军已经开始增多,王道明便让队伍把速度给降了下来,但凡遇到叛军斥候,无论如何都要就地斩杀,千万不可泄露行踪!
杨璟对具体的战术也不太了解,王道明正好一边发号施令,一边给杨璟传授这些打仗的知识。
王道明本来是道家巨擘,本该对战争没有太多经验才对,可他的每一道命令,都顺势而为,严整而有理,理论上到底是个什么水准,杨璟也说不好,但效果却是出奇的好。
接近关口十里之后,已经开始出现大量的叛军,王道明与杨璟等人商议了一番,便派出人手,召集了红棉等十几个大小部落的勇士,打算天黑之后,对叛军发动突袭,以缓解张长陵等人的压力。
那些部落的人不断汇聚到一处,杨璟也看到了王道明有着多么巨大的号召力。
要知道他们只是部落的土著,叛军于他们而言就是官兵,就是朝廷,可他们却义无反顾,没有任何迟疑就加入到队列当中!
大越之地本来就多灾多难,战火纷乱,即便在后世,也同样如此,少有安乐之日。
这种大环境下,也使得他们的百姓极其好斗好战,对于生死也看得非常的淡,国家概念更是淡薄,只在乎民族认同感。
杨璟这边还在等待援兵之时,张长陵等人已经骑虎难下!
虽然他们已经攻下了湄河关,可这个要塞很是老旧,防范叛军还成,想要对抗蒙古人的大型攻城器械,尤其是回回炮这种神器,就相当的勉强了。
早先解释过,这回回炮本来就是大型抛石机,抛射巨石来攻击目标,摧毁城池,无往不利。
蒙古人改进之后,开始将火物运用到回回炮之上,填充了稻草和火油之类的大藤球,甚至是石弹,震天雷这样的开花炸弹等等,回回炮也成为了蒙古人最为倚重的一种攻城重器。
面对这样的攻城器械,在加上数之不尽的蒙古大军,背后还有不断骚扰突袭的陈守度叛军,张长陵部根本就支撑不了多久!
虽然他们从泥石流里头挖出了不少矮脚虎铁炮,但火药的损失很严重,神火营的枪手们也即将面临弹尽粮绝的窘迫境地。
许多人已经开始动摇了。
他们曾经以为,有了自来火枪,就能够天下无敌,他们亲眼见证过神火营缔造的奇迹。
但他们也已经知道,贾似道已经开始与陈守度议和,商量着如何交易。
他们心中的怨气到底有多大,也是可想而知的。
壮族蛮兵虽然凶悍,但他们只不过是雇佣兵,虽然他们习惯了刀头舔血的日子,但这场仗无异于送死,若不是为了遵守与杨璟的约定,他们早就不干了。
这种原始而拙朴的契约精神,不惜用生命来捍卫的契约精神,无论在当时,亦或是在后世,都相当的难能可贵。
文人们常标榜什么一诺千金,可身为文官之首的贾似道,在杨璟受难失踪之后,便背信弃义,与敌人议和。
反倒是这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壮族蛮兵,却用生命在捍卫着杨璟与他们的一句口头约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