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7章 返回基隆和战端将启(1 / 2)
“我勒个去,你连这个都想到了?”马林大为震惊。</p>
之前,马林派张彩去太湖沿岸地区收购太湖猪,同时吩咐他收购吓煞人香(碧螺春)的茶种,偏偏忘记了嘱咐张彩收购桑树和蚕种。</p>
事实上,大明最好的蚕丝湖州丝的产地湖州,就在太湖南岸。张彩在收购太湖猪的时候,就去过湖州寻找马林说的“一胎产崽十几只”的家猪品种。</p>
当然,在湖州,张彩并未找到多少“一胎产崽十几只”的家猪。但是,来到这里的张彩,却想起了当地最著名的特产——湖丝。那可是大明最好的丝绸,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丝绸。</p>
而且,张彩也听说过,马林好像特别看重大明产的丝绸和瓷器。瓷器他没办法,但是,路过湖州,岂能放过湖州蚕丝?</p>
所以,张彩假模假样地在湖州当地官差的监督下,在当地收购了几头当地产的家猪。然后,又招募了因为借了高利贷还不起,快要家破人亡的两家蚕农。当然,名义上是“雇佣他们帮忙养猪”,骗过了监视的当地衙役。然后,趁着大晚上,张彩又悄悄派人去收购了几百株湖桑的桑苗和一袋湖州当地的蚕种,好带去台岛种植和饲养……</p>
张彩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湖州丝之所以名震天下,除了当地气候条件好之外,当地的蚕种和桑树品种好,也是重要的原因。</p>
比如,欧洲本地的丝绸,之所以质量不好,就和引进的蚕种和桑树品种不好有很大的关系。</p>
事实上,马林上辈子家里就养过蚕,而且种植过大片的湖桑,也引进过湖州的蚕种。不过,那是上辈子小时候的事情了。</p>
当时,年纪还小的马林还以为“湖桑”叫“胡桑”呢,以为是外国品种。直到长大了后才知道,家里种植的叫“湖桑”,湖是湖州的“湖”,而不是代表外来的“胡”。</p>
马林清晰地记得,当时家里养蚕,特地弄出蚕房。不但要求保暖,而且经常撒生石灰和漂白粉,用于消毒,避免蚕宝宝感染生病。</p>
当时,为了撒石灰,马林的母亲都是带着专门遮挡住眼睛的潜水镜和口罩,以避免生石灰粉伤到眼睛。甚至,还有类似防毒面具的东西。</p>
年少的马林,就经常带着妈妈的“防毒面具”,出去扮演生化兵,和小伙伴们玩打仗的游戏。</p>
而当年的湖桑田,也是马林和小伙伴们的重要“战场”。因为,每到夏季,湖桑田里的湖桑枝上,都挂满了桑葚……</p>
90年代江北农村还比较穷,农村孩子一般根本吃不上水果。所以,湖桑田里的桑葚,就成了孩子们最好的水果。马林上辈子就经常冲进湖桑田,吃得满嘴乌黑。甚至,还因为桑葚吃多了牙齿酸疼的……</p>
所以,看到这几百株湖桑苗,马林感慨万千,想起了上辈子小时候吃桑葚的经历……</p>
对于张彩的机灵,马林自然是大加赞赏。果然是当过大明组织部长的大人物,能力就是强。自己这个老爷差点疏漏的事情,他给想到和办好了。</p>
将那些太湖猪、桑树苗、蚕种、碧螺春茶种和招募的人员安置上船后,马林的船队继续向东航行。</p>
路过瓜洲渡后,马林向北看了看——那是他上辈子的老家……</p>
但马林并不打算回老家去寻根问祖了,毕竟,他现在是个德国佬的身体,遇到祖先该怎么说?</p>
而且,据说他后世居住的马家庄,是清朝后期才建立的,祖上是从哪儿来的则弄不清楚。因为,马家的家谱在十年不可描述时期被当做“封建残余”给焚烧了。甚至,连祭祖都不让。好像只要信了大胡子,祖宗都可以不要了……而自从家族里有文化且负责保管家谱的三太公80年去世后,马家就没人知道老祖宗的来源了……</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