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节 慧眼英雄(2 / 2)

加入书签

大家见礼完毕,各自入座。

熟悉的人都知道,左宗棠和人交往,人情淡薄,对自己要的东西最为惦记,果然此刻张口就是:“涤生兄,昨天我在太后面前,要了同文馆三十名生员,还请你帮忙代为挑选,到我离京的时候好带走。头件就是算术几何要好,他娘老子的,听说洋人造船,总要算来算去,没有这些生员,我怕到时抓瞎。”

好象他今天不是来拜会,倒是来传太后谕旨似的。

曾国藩却似浑不介意,答应道:“那是自然,季高,造船大业,利国利民,等你哪天有空,我陪你一同去同文馆考选生员。”

左宗棠大喜道:“那最好不过,多谢,多谢。我和太后也说了,以后说不定每年都来讨要;年年来要,怕惹你们厌烦,要商量个什么办法出来才好。”

曾国藩道:“同文馆的用度,都是照恭亲王拟定,每年定期从海关拨给。生员将来学成后,要转去水师造船,在同文馆自然是损失,不过那也没办法,大家都是为朝廷办事。只是生员在同文馆的花费,是不是由福建水师来补贴,这样同文馆也好另行补招新人?如此,同文馆对福建水师的生员供给,才能源源不断,而不至于几次之后,就要‘涸泽而渔’了。”

“不错,不错,那是自然。”左宗棠连连点头道,“就是如此,生员的费用,当然水师来出。这正好提醒了我,要把这个花费也算进水师用度,请太后一并拨给。”

“水师用度,太后已经定了么?”李鸿章穴话道。自从在上海筹过饷,尝过饷足的好处,他就认为银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就比如他,从前没兵没将,但是筹到大笔的银子后,就兵也有了,将也来了,更不消说添了洋枪洋炮后,胜仗连连。

“太后今天就让户部拨银子,文祥说要回去查,”左宗棠答道,“还不知道文文山会拿几两银子出来糊弄我?”

“又快到年底了,户部恐怕确实没有多少银子,季高,不如你别处也想想办法…”曾国藩道。

又闲谈了几句,李鸿章便知趣地先告辞了出来,留宾主相对把盏言欢,毕竟他们同是湖南老乡,又是拐了弯的亲家。

想到同乡,李鸿章便到安徽会馆去转了一圈。安徽会馆这一行也有所现,到处在听人绘声绘色地说左宗棠如何给太后讲铆钉。所以第二天,李鸿章廷对之时,当被太后问起洋枪的购买,对洋枪的价钱也对答如流,“每杆枪费白银一百三十九两”。

谁知这样的对答如流竟然为他讨来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差使:进陕甘剿捻匪、平回乱。

他一时都懵了,觐见的礼节恩师讲解得很清楚,该避讳的地方也都知道,领见的恭亲王对自己也很照顾,究竟哪里除了差错,才导致如此的结果呢?

恩师饯行时,嘱他要感谢太后,要“好自为之”。天知道到了那种苦寒之地,一个人如何才能好自为之。

没有人能对这个结果进行解释,即使看懂了的人也不能,比如曾国藩。

武则天读过从前曾国藩保荐李鸿章的帖子,知道他“善做官,善通财”,这次廷对果然也见他对银钱过目不忘。不过官家不比商家,如何个“通财”?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朝廷的银子大家一起敞开了花,那还了得?

何况少年得志,顺风顺水,常常难堪大用。锦上添花的事情,做与不做,没有什么分别,做了也不见得让人满意。对一匹能跑而多少有点懒洋洋不愿动,一心想吃好草料的马,既然不准备给它吃草料,那么朝它**上挥上一鞭,它也就奋蹄疾奔了。<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