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陈紫玥的小生意(一)(1 / 2)

加入书签

 签了字,拿到钥匙,陈二柱夫妻还是迷迷糊糊的,怎么就突然有房子住了呢?

叶师傅隐约猜到一点,也不知道对不对,没吭声,只让他们下了班赶紧去看看房子。.wenxue

分到的房子离邓悦家很近,只隔了两栋楼,几分钟就能到。房子不是很新,估计有几年历史了,地上还乱七八糟的堆着垃圾,陈紫玥捂着鼻子进了屋,客厅左边并排的两间卧室,右边是厨房厕所。楼层有点高,六楼,不过都是年轻人,也不存在爬不动。

把房子简单收拾了一下,陈二柱决定明天再带齐了东西过来大扫除。对面的人家听到动静,一个男人过来打招呼,“兄弟什么时候搬进来啊?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尽管说。”

男人叫郑明齐,跟父母妻子还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住一起。

陈二柱看了看他那房子得结构,应该也是两室一厅,这一大家子住得挺挤的。

郑明齐打了招呼就回去了,还叫陈紫玥过去找他女儿玩。

时间从乍暖还寒地初春到了清爽宜人的初夏,陈紫玥已经成功的和得到收发室老爷爷的同意,每天下午都可以去值班室看报纸。

这天,市级报纸上一篇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而摇旗呐喊的文章,让陈紫玥看到改革的春风已经真正吹到了身边,要抓紧时间了。

接连几天,陈紫玥都在盘算自己创业的方向,这目前仍得依靠她目前攒下的家底。年龄是她发家的弱势,陈二柱和赵芳不可能拿钱给一个还没到六岁的孩子做买卖。何况八十年代初,个体户基本上就是待业青年、劳改犯的代名词,听着咯耳,看着更扎眼。

而陈紫玥现在想干的事,就是个体户的性质。

谁也没想到,偏偏是这些被瞧不起的个体户,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快车,他们练摊、倒腾。倒服装,倒电器,把广州的东西运回内地来卖,就凭跑个差价,硬是发了,成了万元户。万元户什么概念?要知道现在陈二柱的工资是近三十块,过几年肯定能涨些,陈紫玥就算往大了估计,就两百吧。瞧,一比,就看出来了。

一分两分的一摞钱,陈紫玥数了又熟,还是只有五块七毛钱。这些都是两三年来大人给她,让她自己去供销社买东西吃的零花钱,陈紫玥一分一分的都存下来了。

五块五能干什么?

陈紫玥安慰自己,在这个时代这还是不少的一笔钱了,她决定趁今天星期六不上课,出去转转,调查市场去,看看她这小成本,能做什么生意。

初夏的省城,同世界上所有美丽的事物一样,让人感觉心旷神怡。这是个工业污染、汽车尾气还不严重的时代,走在刚下过一场春雨的城市街道上,似乎还能闻到泥土贺青草混杂的清香。

这时候没有双休日,星期六正是上班时间,街上的人不多。大家的衣着不论是颜色还是款式都比较素净单一,偶尔一两个穿得鲜艳点的,肯定是百分百回头率。

走了快一个小时,陈紫玥有些累,又有点渴,舔舔嘴唇。再往前面走十分钟左右就是市里的供销社,陈紫玥决定去看看有什么喝的。她记得她小时候,健力宝这种饮料似乎很受欢迎,当时家里条件也不是很好,常常眼馋人家,还装成自己不喜欢喝。

只是健力宝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被越来越多的新品种饮料替代了。

想到那种甜甜的饮料,陈紫玥觉得更渴了,不由加快了脚步。

供销社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计划经济时代里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很多东西全是凭票购买,没有票,你有再多的钱也卖不到这些再简单不过得生活必需品。改革开放开始后,科技进步产量开始提高,有些不紧俏的东西也开始有了剩余,除了拿票,钱也是可以买的。

到省城后,新家要添置的东西很多,陈紫玥跟着赵芳到供销社买过几次东西,每次都会给她买点小零食。

供销社里人很多,主要是卖油的柜台前排了好长一串的队,三个营业员在那打油,忙个不停。排队的基本都是老人家和妇女,手里拿着些瓶瓶罐罐,东加长西家短的在那唠嗑。

陈紫玥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卖冰棍的柜台前,叫了半天,那三个打油的营业员中一个梳着两个辫子的才走过来。

“喊什么喊?要什么?”

进出供销社很多次了,见过这些营业员更恶劣的态度,就当没看见好了,“要根绿豆冰棍。”

那营业员没说话,打开冰柜取出了一根,砰地一声关上盖子,“八分。”

陈紫玥在荷包里摸出一张一角钱递给她,那营业员两只指头接了,在放钱的抽屉里捡了一张两分的纸币扔柜台上,转头正要离开,被陈紫玥叫住了,“请问你们冰棍是从哪进货的啊?”

以前像什么伊利、蒙牛的雪糕,满大街都有卖,包装纸上也写得厂家的地址、联系电话什么的。这时候的包装很简单,就是一张透明塑料纸,其他什么也没有。陈紫玥也就这么一问,毕竟往大了说,这种供货渠道属于商业机密,人家不说再正常不过。

没有商业机密意识的某营业员,先是愣了一下,想都没想便回答:“中北街那的冰棍厂。”

陈紫玥谢谢两字还没说出口,营业员已经又过去开始打油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