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东坡井(2 / 2)

加入书签

“原来他们才是大逆不道之徒啊。”</p>

“呸,狗官,简直是胆大妄为。”</p>

周围之人闻言顿时彩声雷动,纷纷为李三坚喝彩。</p>

黄勾当的手下顿时低头不语,心中暗暗埋怨黄勾当口不择言,让对方抓住了把柄,同时心中将黄勾当鄙视了一万遍,连一名十余数的小儿都争辩不过,不如找个树吊死算了。</p>

“你你你。。。。”黄勾当结结巴巴的说道:“快快退下,我等奉命办差,若违逆了上命,我看你长了几颗脑袋?况且如此大事,岂是你一个无知小儿就能阻拦了吗?今日苏轼父子迁也得迁,不迁也得迁。。。”</p>

“我是阻拦不了。”李三坚闻言,指着众黎人问道:“你问问他们同意吗?”</p>

“我们不同意!”众人异口同声的大声吼道。</p>

儋州的学风不盛,苏轼父子被贬至儋州之后,就开办学堂,以文会友。</p>

同时儋州的黎人不耕种土地,以海为生,荒地极多,收获甚少。遇到疾病不请医生而相信巫师</p>

,思想封闭、文化落后,苏轼到了儋州之后,极力劝说当地黎族百姓,以农业为生存的根本,指导大家耕作的方法,并写了《和陶劝农六首》。</p>

同时苏轼耐心地教化大家讲究清洁,指导当地人勘察水脉,掘土打井,此井在许久之后被称为“东坡井”。 从此百姓不再饮用沟渠浊水。</p>

对此,儋州百姓怎不对苏轼感激万分?在儋州百姓心中苏轼就如同万家生佛一般,此时有人对苏轼不利,儋州百姓岂能不愤怒异常?</p>

儋州黎人朴实无华,谁对他们有一点好处,他们都会一辈子记在心里的。</p>

“你们。。。想造反吗?”黄勾当随后指着李三坚喝道:“狂妄小儿,竟敢阻拦官差办差?竟敢煽动百姓生事?此处你说了算吗?”</p>

此时黄勾当数名护卫拔出了腰刀,逼向了众人。</p>

“他说了不算。”正在此时一个豪迈的声音说道:“此处老子说了算。”</p>

黄勾当闻言向发声之处看去,只见一名三十余岁,满脸络腮胡子的大汉越众而出。</p>

此人正是毛道峒的峒主王坤瑞。</p>

“小的们拜见峒主。”众黎人见峒主到了,纷纷拜道。</p>

他来干什么?李三坚见状心中暗暗吃惊,此前李三坚与王坤瑞有些过节,因此此时王坤瑞前来,不知道是福还是祸?</p>

王坤瑞摆摆手对黄勾当说道:“我认识你,你不就是董必手下,叫。。。什么来着?”</p>

“峒主,他姓黄。”王坤瑞一名认识黄勾当的家丁说道。</p>

“哦,黄那个啥,这里我说了算,你有什么事情对我说吧。”王坤瑞说道。</p>

“原来是王知寨。”黄勾当闻言拱手道:“王知寨,下官奉命行事,请王知寨通融一二。”</p>

王坤瑞是此处的土皇帝,对此黄勾当心中是明白的,黄勾当可不敢得罪王坤瑞。</p>

“你欲行何事?”王坤瑞问道。</p>

“奉命将苏轼父子迁往他处。”黄勾当答道。</p>

“不许。”王坤瑞干脆利落的答道。</p>

“为何?”黄勾当愕然问道。</p>

“不许就不许,哪有那么多废话?再说,我女儿还想跟着东坡先生读书习字呢。”王坤瑞笑道。</p>

“你就不怕违背了董相公之命?”黄勾当问道。</p>

“什么象公,牛公,老子说不许就不许。”王坤瑞摇头道。</p>

“你。。。”黄勾当气得说不出话来了。</p>

双方也因此僵持在了一起。</p>

李三坚愕然的看着王坤瑞,李三坚万万没料到王坤瑞此次前来是来帮自己的,或者是来帮助苏轼的。</p>

躲在王坤瑞身后,未被李三坚发现的王雯怯怯的看着李三坚。</p>

正在此时,苏轼在苏过的搀扶之下走出了木屋。</p>

苏轼拱手对众人说道:“老夫多谢诸位父老乡亲,多谢王知寨了,不过,既然上官有命,老夫搬出官舍就是。”</p>

“师父,你。。。”李三坚闻言急道。</p>

“坚儿,你很好,你的孝顺之心为师心中明白,不过这个世上有许多事情是不能强求的。”苏轼微笑着对李三坚说道。</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