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建立新军(2 / 2)

加入书签

但李三坚仍在坚持,汗水连擦都未擦,原因就是今日是泉州新军成立之日。</p>

“为何不着军衣?”李三坚皱眉看着眼前这些仍是穿着普通百姓衣衫的新募军卒,皱眉问道。</p>

新募军卒之中的许多人身上衣物还极为破烂,破衣烂衫的。</p>

“禀李府尊,新军衣今日方才运到,因此。。。”军中军需官闻言答道。</p>

宋禁军军衣当然就是整齐划一,且大多是用绸、绢、棉制成,分春冬两季发给禁军士卒。</p>

而厢军、乡兵、蕃兵等,按宋制是与禁军相同的,但落实起来就是大打折扣了,一些偏僻之地,如泉州厢军,就是衣衫褴褛,甚至是赤身裸体的,一些厢军、乡兵、蕃兵甚至就是穿着百姓衣服,与百姓的唯一区别就是军牌。</p>

因此李三坚就命人制做了数千套军衣,以供泉州新军穿戴。</p>

一支无统一服饰的军队还算什么军队?这是最起码的。</p>

“都去换上吧,本官就在此处等着。”李三坚按剑而立,点头吩咐道。</p>

“按营、都、大队、小队,领、换新衣,都快点,不要让李太守等久了。”姚舆亦是一副威风凛凛的铠甲,按</p>

刀大声下令道。</p>

宋之兵制,禁军从大到小是按厢、军、营、都划分的,其中五百人为一营或称为指挥,五指挥为一军,十军为一厢,人数约在两万五千人上下,但不是定制,人数可多可少。</p>

其中厢一级的统兵官为厢都指挥使、厢都虞候等等;军一级的统兵官为军都指挥使、军都虞候等;营一级的统兵官为指挥使、副指挥使等;都一级的统兵官,马军统兵官为马兵是军使和副兵马使,步兵是都头和副都头。</p>

都以下的就是军头、十将、将虞候、承局和押官。</p>

厢兵、乡兵、蕃兵等与禁军大致相同,是按军、营、都划分的,只不过厢兵、乡兵、蕃兵乃是杂役军,是地方杂牌军,因此编制较为混乱,甚至没有编制。。。</p>

“元丰改制”,宋朝廷推行“将兵法”,将禁军按将、部、队划分, “将兵法”推行后,并未推翻宋军原有编制,一些军队是按厢、军、营、都和将、部、队一同编制,显得异常的混乱不堪。</p>

“将兵法”只在一些路推行,特别是在北方诸路推行,主要在西北战区推行,不过在元祐期间,就基本被废除了。</p>

</p>

随着李三坚对宋之兵制了解得越多,了解得越深入,就发现了宋兵制之中有许多弊端,可谓是百弊丛生。</p>

此时的李三坚已经有了变革宋兵制的想法,但却无法付诸于行,原因有二,其一就是李三坚还未完全了解宋之兵制、弊端,其二就是李三坚目前仍是官卑言微,根本没有能力对其进行大的变革。</p>

就算李三坚今后有机会走上执政之路,手握大权,也是不敢随便乱动的,要知道朝堂之事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涉及皇帝、百官、军旅等方方面面的。</p>

特别是容易引起皇帝的猜疑!若引起了皇帝猜疑,李三坚的后果就可想而知了。</p>

因此此时的李三坚只是对泉州军做了一些小改,如都一下的编制太过繁杂,都以下的编制为军头、十将、将虞候、承局和押官等等,太过繁杂的后果就是上阵厮杀容易造成混乱,且底层将领统兵也将会是难上许多。</p>

因此李三坚与姚舆、章阚等人商议之后,只是对泉州新军做了一些小小的变动,如都一下的编制就变成了大队与小队,十人为一小队,统兵官为队将、将虞候,三队为一大队,统兵官为大队将、队虞候。</p>

还有一处变动就是各统兵官身上均有特殊标记,为铁铸的铁狼。</p>

目前泉州新军有一千人马,就分成了两营,各领五都三大队九小队,两营分别被命名为“魁字营”及“彪字营”,山魁与许彪分别为“魁字营”与“彪字营”营指挥使。</p>

山魁与许彪原为李三坚的护卫,各领一些亲兵护卫李三坚,但朝廷有制,非战区的官员是不允许有亲兵的,至少不能够有大批的亲兵,因此李三坚为了避免引起朝廷的猜疑,就令山魁与许彪下去统兵。</p>

此时护卫李三坚的亲兵只十名,这还是泉州有匪患的条件下,李三坚才能够有十名亲兵护卫,同时李三坚必须要将此事上奏朝廷。</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