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七章 小鬼子援兵来了(2 / 2)

加入书签

同时,张青山还特意把本地区三个县所有经过培训后的旗语兵全都调集到三桥县城的周边地区,并主要沿着大路尽量多部署旗语兵,为的就是防止有意外敌人出现——小鬼子机动能力强,武器先进,很多时候都有汽车运输,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援兵十有八九会走大路,自然得加强对大路的监视。

要不说张青山是乌鸦嘴了,还真让他给说中了。

打旗语,受到了天色和雾气的绝对限制。

当时,那三百左右的小鬼子趁着夜色,几乎没遇到什么阻碍就突围出城,当时天色正黑。而他们跑了四公里后突然转入小道,当时天色还是麻麻黑,哪怕旗语兵看见了,却同样无法给别的旗语兵发旗语——有点远,加上雾气大,别的旗语兵看不见。

等天亮后,旗语兵把信号打出去,然后,顺着大路沿途的山头旗语兵,一条条地穿到了十三公里外的县游击大队手里。

一听说小鬼子居然放弃了大路,转而走小路这条消息,对县游击大队来说,很是郁闷,却无处发泄。

不过,在第二条消息中,知道已经拿下县城后,大家很是激动了一番。

既然已经拿下县城了,上面又没有下达进一步命令,大家也就不急着赶回去。反而在林子里生火做饭,好好休息一番,补一觉再说——从汇集到行军,再到预设的伏击点埋伏,他们一夜没睡,现在一下子把紧绷的神经线条放松,这股疲劳感一下子就上头了,大队长见如此情况,自然也就顺了大家的意思。

吃过饭,很快,林中就传来了一片鼻鼾声。

到了早上八点左右的时候,警戒人员突然叫醒了大队长。原来,旗语兵们通过辗转传递过来一份重大情报:刚刚有一大批小鬼子和二鬼子,从宝源县县城(三桥县东南面交接的县城,两个县城之间相距大约四十公里,算是比较远的了)出发,正快速向这边进发。

大队长虽然心惊,却因长期带兵的原因,让他几乎是养成本能的让旗语兵发信号出去,问有多少小鬼子?多少二鬼子?他们采用了什么交通工具……

半个小时后,得到了答复:大概有一千二百来个小鬼子,五、六百个二鬼子。开路打先锋的是两百来个骑兵,后面跟着二十多辆大汽车(他们无法知道这每辆大汽车里到底装了多少小鬼子,所以,只能判断个大致,有一千二百来个小鬼子,其实,说少了),大汽车屁股上还拉着六门大炮。在其后面还有三个铁疙瘩(别说旗语兵没见过坦克或者装甲车,就是大队长也只是连听都没听过这两种东西,就更别提见过了),最后就是好几百个小鬼子和二鬼子们……

随即,同样通过大路沿途布置的旗语兵,把这些消息源源不断的传回到了三桥县县城内的突击团临时指挥部内,自然就引起了大家的重视。

听完田国忠的叙述,张青山知道,别的不用说,可以肯定,这股小鬼子绝对是冲着三桥县县城来的。

“我进来的时候,看你们争论的挺激烈的,说说,都在争论什么?”

田国忠作为参谋长,是在场之人中除了张青山之外,军级最高的。听到张青山问话,他知道时间紧急,容不得大家一个一个地汇报,就干脆抢先汇报了。

“团长,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打,不管是对于我们突击团还是对于本地抗战大局来说,这好不容易得来的胜利,大家都不想轻易放弃。”

那是,突击团从张青山和胡英泽开始,一直到新兵,有一个算一个,都被潜移默化的培养出了傲气,又怎么会允许一枪不放的就主动放弃吃下去的东西再吐出来?甚至认为这种想法连有都不该有——由此可见,突击团是真的傲气到骨子里去了。

虽说骄兵必败,可只要把这股子傲气控制住,那么,其所产生的士气,必然如狼一般的凶猛,这也是突击团听到有小鬼子主动打过来后,如此激动的根源所在。

说到这儿,田国忠看了眼张青山,见其正色听着,便继续说:“有些同志认为,敌人武器确实比我们好,所以,咱们应该发挥城墙的优势,据城而守,如此一来,就算是小鬼子武器好,也必须先攻破城墙。然后,咱们还可以跟他们进行巷战,让他们的武器优势,特别是大炮优势无法发挥出来。”

又扫了眼张青山,见其点燃烟,默默地吸着,听着,田国忠也看不出张青山的真实想法,只得继续说:“另一部分同志认为,还是出城迎战,选定一个地区设伏,这样,不仅能打敌人一个猝不及防,还能打乱敌人的部署,也可以利用近战的机会,让小鬼子的大炮优势发挥不出来。同时,也能给本县县城里的百姓,尽量充足的离开时间……嗯!这里面当然包括我们的后勤和伤员。”

一听田国忠最后那句话,张青山扫了眼田国忠,问道:“这么说,老田,你是赞成出城迎战的了?”

“嗯!这条就是我提出来的。”

张青山点点头,没说话。

大家都知道他在做抉择,也不敢打扰他的思路,只得看着他。

直到抽完一根烟,张青山仿佛才被惊醒,然后,点燃第二根烟,站起来,看着地图,眉头紧锁,却问了个大家都感到很意外,却十分重要的问题……(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