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江船(2 / 2)

加入书签

丁林二人神色一愣,随后下跪道:“属下,在。”

“本将军命你二人将与那些叛逆的豪族门阀有关系的势力和官员全部揪出来,搜集他们所有与谋逆有关的证据,即便没有也要捏造一个,连同脏物一起送到京师去。”段虎眼中爆发出极度疯狂的眼神,说道:“我要让整个大秦的朝野为之血流成河,要让全天下所有的人听到我段虎的名字,都要为之胆颤。”

“属下,遵命。”或许是受到了段虎的影响,丁林二人起身对视时,从对方的眼中只看到了兴奋的神色,于是同时会心一笑。

在天江之上,摆渡人刘三今天接替他生病的父亲,在巴陵渡和龙泊湾之间的水域摆渡,接送过往的行商和旅人。两天前,由于太子妃鸾驾需要走巴陵渡道龙泊湾之间的航线,所以这段水域的所有渡船和渔船全都禁止出航。对于这些靠水吃饭的人来说,封江无异于断了他们的生计,还好只是两天,不过这短短的两天时间在一些人眼里也是决定他们生死的两天,刘三便是其中之一。

刘三他们家的船一直都是向当地的船行租用的,每三天付一次租金,以前都是按时付清。不过这次竟然封了一天半的江,使得刘三一家入不敷出,若是今天再没有弄到钱的话,船行便会收回他们的船。此事令到刘三的父亲焦虑万分,心病成疾,很快便病倒了,卧床不起,刘三只好赤膊上阵,第一次独自驾船摆渡。

那些行商和旅人为了安全,不愿相信新手的摆渡技术,都是看老船家才愿意坐船,所以刘三一个上午没有接到一个客人。就在他心急如焚的时候,有两个衣着华贵的客人点名坐了他的船,而且出手阔绰,随手给的酬金就是一锭七两重的银子,要知道这锭银子足够他们家买下这条船,还绰绰有余,所以刘三对这两人是感激不禁,心中连连向河神祈求,让这两人长命百岁。

说来也奇怪,在他们的航线上,原本几处湍急的险滩变得缓和了起来,就连刘三这样的新手也可以轻易的驶过,这也令他有时间可以好好的打量了一下这两位客人。说真的,那个看起来像是书童的小哥长得真的俊俏,恐怕那天上的仙童也没有这么俊俏的,只不过动作有点扭扭捏捏,就像是个女孩子似的,而另一位则长得高大健壮,相貌威严,身子跟个铁塔似的,比村里最高的二牛都要高出一个头,脸颊上也文了一只黑虎。

若是在一个月前,刘三看到这个文身肯定会觉得很稀奇,不过现在却没什么感觉了。在这条水域的人家,有谁不知道武安城里那位万人莫敌的大英雄,有谁没听说过虎煞段虎这个名字,又有谁不知道段虎这脸颊上有一个黑虎的文身。自从段虎之名流传开来之后,来往与南北两岸的旅人稍微有些武艺的都在自已的脸颊上文上一只猛虎,好像觉得这样就能借到那位大英雄的神威似的,殊不知这样只会让人觉得好笑。虽然如此,但刘三还是觉得那位客人脸上的黑虎文身,比他以前见到过的文身都要好,感觉活了似的,若是看久了,就会让人觉得喘不过气来。

其实在船上的这两人就是段虎和林湄娘,他们并没有大张旗鼓的离开武安城,也没有坐那种可以搭载很多人的大船,反而选择这艘小船,为的就是避开人们的视线,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的行踪。

段虎站在船头,负手而立,看着趟趟流过的江水,不禁想起过去曾经听到过的一首电视剧的主题曲,忍不住唱了出来。虽然他的声音并不好听,而且还有点走调,但胜在洪亮,整个江面上都听得到这首歌,特别是唱到最后一句,“古今多少事,都付诸笑谈”时,其中的超然洒脱更是发挥到了极至,令人忍不住陶醉其中。

“傻大个,这是你作的歌吗?”林湄娘痴痴的看着段虎,一脸崇拜的样子,说道:“这歌真是好听哩!教我唱好吗?”

段虎触景生情,想起了家乡的江水,想起了家乡的人,心情立刻变得阴沉下来,生硬的拒绝道:“不好!没那闲功夫。”

“哼!小气鬼。”林湄娘横了段虎一样,鼓着嘴巴,走到一边,生闷气去了。

“听客官的歌声也是个豪气干云的人物,”刘三摇着船桨,回味着段虎的歌声,道:“为什么客官要去学那段将军,在脸上文一只黑虎呢?”

“学段将军?”段虎现在是哭笑不得,没想到出来一趟,竟然会被人认为是在假装自己,看到一旁笑得弯着腰合不拢嘴的林湄娘,忍不住想要杀人泻愤,冷然问道:“你为何认为我是在学那段将军,而不是真正的段虎呢?”。

“现在人家段将军正在武安城里忙着了,又怎么会像客官这样空闲跑出来游玩呢?”刘三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走到阎罗王的跟前了,还在继续说道:“其实我也想要去文一只黑虎文身,在这片水域谁不知道虎煞段虎呀!这位段将军可是上天送给我大秦的战神,你想想看是个世上又有谁能够以一敌万,还周身无损,没有受任何伤呀?没见过吧!可这位段将军就可以做到,而且他还不畏强权,爱民如子,听说前两天晚上,这位段将军就因为白马岭外流民的安置问题跟那些豪族门阀起了冲突,一连查抄几十个家,抓了上万人……”

段虎看着这个极度崇拜自己的摆渡人在那里手舞足蹈,说得是兴奋异常,心中不禁有了一丝得意,淡淡一笑,站到另一边不再言语,林湄娘则恰恰相反,非常感兴趣的跑过去,蹲在地上,仔细的听着,当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便像个学生似的连连提问。

这时,一艘不久前与他们这艘小舢板擦肩而过的大船在一处相对宽广的水面,调转船头,赶了上来,没过多久便与小舢板并驾齐驱。

“刚才不知是哪位朋友在此高歌的?”这是从船甲板上伸出一个脑袋张望了一下,便大声询问,这人正式之前车行李老汉拉的那位常客。<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