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夺玉门关(1 / 2)

加入书签

 相对于风雨军的悠然自得,玉门关的呼兰守将翰鲁可就有些坐立不安了。

他原本是呼兰东路军团鲁固麾下的一名副将,虽然身经百战、久历沙场,但是说到地位自然不如在凉州大战中被韩让斩首的鲁固,更是远远比不上已故的哥舒行文。没想到也是时来运转,不知道什么缘故,最近一年呼兰大军的主力不是东移就是西去,几名重要的将领或者马革裹尸,或者在政治斗争中身败名裂,剩下的也另有调派,因此让他得以成为负责监控风雨军和圣龙西北方向的呼兰军团的统帅。

翰鲁知道论到调兵遣将、运筹帷幄,自己是远远不如哥舒行文统帅的,论到驰骋沙场、冲锋陷阵,自己也不如前任的上司鲁固,尤其是在半个多月前伦玉关下兵败之后,他对于风雨军的这次出征,更是小心翼翼,谨慎有加,不敢有半点懈怠。

由于这次哈尔里克汗正在猛攻鄯善城,准备一举灭亡鄯善,呼兰这一带的大部分兵马都被调过去了,他手头不过是四、万军队,远远不如风雨军,所以他甚至都没有认真去死守酒泉和总寨,从一开始就打定了主意,要依仗玉门关这座坚固的名关,来抵挡住风雨军的进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果然,尽管这两天城下的风雨军攻势猛烈,但是呼兰军凭借着坚固的玉门关防守得也不错,几天下来让风雨军除了在城下丢失了几千具尸首之外一无所获。

然而,不同于部下们的兴高采烈,一种不安的感觉却总是萦绕在翰鲁的心头。在他看来,虽然风雨军的用兵中规中矩,但是未免太正统了,只不过是一般将领发挥的水准,和自己领教过的风雨军第二号人物秋里应该发挥的水准,实在相差太远了。尤其是秋里如今一心忙着和那个鄯善王献上的银玲公主作乐的行为,不能不让人联想到就在几天前,正是这个狡猾的家伙,在麓城表面上无所事事,却暗中偷袭酒泉的前科。

而且这几日,风雨军竟然在城外挖起了一道道堑壕,并将翻起的泥土仔细的加固成了一道土墙,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最初,他还以为这是风雨军想要实施坑道战,把地道挖掘到城内,没想到连续几日在城中的监听,以及派出细作的打探,得到的结论就只有一个:风雨军根本没有准备挖地道,反而倒是像要在城外铸成一道防线,长久守备下去。

这当然是匪夷所思的,因为玉门关不同于其他城池,它傍山而筑,风雨军根本不可能将其四面围困住,虽然丢失了酒泉和总寨,也不过是将兵力更加集中而已,至于城中的补给充足,还可以通过西面的昌马和新民堡源源不断的运送过来。

翰鲁的直觉意识到这里面一定有什么阴谋,但是他实在无法想明白。

「启禀大帅,我军又截获了鄯善王求援的信件,看来鄯善城已经粮草告罄,危在旦夕了。等哈尔里克汗回师,一定要让圣龙人好看,杀他个屁滚尿流,知道我们呼兰的草原健儿可不是好欺负的!」

这个时候,部将们因为查获了鄯善王的求援信,认为战局已定,不由兴高采烈的纷纷发表着自己的高见。

这些天,翰鲁为了谨慎起见,特意加强了玉门关附近尤其是一些小道的巡逻,并且派遣细作潜伏于风雨军的军营四周,连续截获了类似的信件十余封,再加上围攻鄯善城的友军也同样送来了相当乐观的情报,以至于连原本还有些怀疑的翰鲁,如今也对鄯善王很快兵败的消息确信无疑了。

可是,秋里会就这样坐视不理吗?

翰鲁的思绪又回到了原先的起点,不由紧皱起眉头来。

玉门关易守难攻,像秋里这样的进攻,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拿下玉门关的,如果不是想用诡计夺取玉门关的话,那么要想救援鄯善城,根本是天方夜谭,除非他..

除非他绕过去..

翰鲁心里面突然一动,想到了这两天出了查获鄯善的求援信之外的另一个收获,那就是根据逃回来的呼兰被俘士兵和派出去的细作报告,风雨军正不断的派人四散砍打柴草,寻觅路径。

这个消息原本并不放在翰鲁的心上,因为从小路前进,一方面路陡难行,另一方面只要派一支伏军截断粮草,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大败对手了,可以说是非常危险的一招棋,为正统兵家所不用。但是如果鄯善城势危,而秋里又急着救援他的那个送上门来的老丈人的话,事情就不一样了。毕竟,从私底下说,银玲公主一定会在枕边吹风要求秋里救援鄯善城,而从战略上讲,风雨也不会允许好不容易天上掉下来的这么一个大有用处的盟友就这么完蛋了,这样既没有面子,又会蒙受重大的战略损失。

再联想到风雨军挖好了一道道的堑壕和土墙,所有的讯息在翰鲁的脑中综合起来,终于形成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思路:

风雨军是企图从玉门关四周的小路绕过去,然后一路兵马利用挖好的堑壕堵住呼兰人东进的道路,另一路人马则乘虚袭击玉门关西面的昌马和新民堡两座城池。这样一来,难以攻打的玉门关就成为了根本不需要攻打的城池,风雨军大可以浩浩荡荡的救援鄯善城,同时则兵不血刃的把玉门关中的呼兰官兵活活困死。

好毒啊!

在不动声色之间调兵遣将,本来就是秋里的拿手好戏,翰鲁是越想越觉得自己推测的不错,在冷汗之后,却又掩饰不住兴奋。尽管秋里擅长偷袭,但是任何偷袭战都是需要承受巨大风险的,而且如今既然已经被自己看破,那么又有何惧之?

于是,翰鲁嘴角泛起了冷笑,悄悄的对手下的部将布置起来。

秋风瑟瑟,西北十月的夜晚,无疑是寒冷的。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支圣龙的兵马正人衔石,马去铃,从风雨军的大营里出来,快速而又悄无声息的走上了一条羊肠小径,向北行进着。只是这条道路实在太狭窄了,队伍无法迅速通过,到了路口之后就只能一次走两个人,以至于整个队伍犹如那一条蜿蜒曲折的长蛇,在夜幕下不停的扭动着。

却见一名年轻的将领,玉面无须,眉宇清朗,不怒而威,正骑着战马在队伍中央前行,一面绣着大大的「秋」字的军旗在头顶上方随风招展;跟随在他旁边的是一个全身戎装、银盔银甲的女将,虽然看不清模样,但是在军旅中却显得格外的英姿飒爽;后面紧随几步的是一个中年文士,不过比起前面那对金童玉女般的人物而言,他却是相貌猥琐,仿佛是一个落魄而又势力的文案师爷,如今骑在一头矮小的毛驴上摇头晃脑、得意非凡的样子,更是让人有一种狐假虎威、小人得志的感觉,滑稽而可笑。

在这一行人走上那条小道没有多久,就看见一队长长的车辆,足有百多辆之多,在「吱呀吱呀」的声响中,缓缓的从风雨军的大营里出来,也走到了这条小道的路口。

就在这个时候,只听见一声声震天动地的擂鼓声响起,四下里突然出现了无数呼兰兵马,手舞着大刀,呼啸着杀了过来,手起刀落,鲜血飞溅,人头飞舞,不多时就涌向了车仗处,欲图抢夺。

「呼兰人听着,你们中计了,降者不杀!」

却听见一声清脆的锣声,掩盖住了夜色下的厮杀声,一员大将从风雨军的营寨里杀出,正是秋风军的统领秋里,而先前走过的却仅仅是一个容貌相似者的假扮。

与此同时,东面也杀出一员中年大将,文质彬彬,儒雅风流,却是拓跋家族的统帅拓跋山崎,他正统率着大约一万余人冲杀过来,长枪如林,尤其是在眼下地形无法充分展开的情况下,正好是骑兵的克星。

而北面,那位银甲银盔的银玲公主,也已经手提双刀,拨马而回,指挥风雨军的将士,发射出如蝗的箭雨,洒向在路口车仗前密集的呼兰将士,顿时让呼兰军队人仰马翻,倒下了一大片。

「撤退,快撤!」

翰鲁脸色苍白,知道自己中计了,立刻下令撤退。虽然西面玉门关的方向竟然没有风雨军的阻挠的确非常奇怪,但是此时他也无暇细想,很自然的第一意识就是逃回城高墙厚的玉门关。

撤退还算顺利,这也算是一道最顺应人心的命令。发觉中计之后,呼兰将士很自然的想到确保撤往玉门关的退路,只是碍于呼兰严整的军纪,不敢擅自逃跑罢了。而在主帅终于下达了撤退命令之后,所有的人也就有志一同的向西杀去,好在呼兰军队军纪严明,还不至于因此而引发溃散。

另一方面,风雨军也只是从三面逐渐聚拢掩杀,尽管声势浩大,但是由于没有在西面设置军队狙击,所以不过是加速了呼兰人行动的速度罢了。这虽然让呼兰军队受到了不小的损失,但是呼兰的主力还是乘势涌向了玉门关。

「还好!」

翰鲁在护卫的簇拥下策马进入玉门关之后,方才稍稍松了一口气,暗暗庆幸秋里没有在西面埋设一支军队,否则自己的兵马恐怕就要在玉门关下全军覆没了,想到这里,翰鲁就不由一身冷汗。

「大家快跑啊,统帅已经进城了,城门要关了!」

就在翰鲁暗自庆幸的时候,只见拥挤在玉门关城门口附近的呼兰官兵中,突然传出了这样的谣言,再加上尾随在后的风雨军也加快了追击的速度,顿时让原本在撤退中秩序井然的呼兰官兵一阵纷乱。

由于害怕被圣龙人全歼在城下,求生的本能让呼兰的将士慌乱的前拥后挤起来。虽然呼兰的将士个个英勇善战,军队的纪律也是天下闻名的,但是无论什么样的军队,没有人会心甘情愿的被自己的军队当作了弃子来牺牲。所以当他们看见自己的主帅已经进城之后,这个谣言的出现,顿时让许多人产生了这样的猜疑,再加上先前中伏之后对军心的影响,于是恐慌的情绪立刻军队中传播开来。

只是,兵荒马乱之中这样的恐慌和猜疑,引起的仅仅是士兵们为了逃回去而自相残杀、刀兵相向,不仅没有加快军队入城的速度,反而因为彼此的争先恐后,堵住了城门,而原先正在英勇奋战的负责殿后的呼兰军队,在看到自己后方如此情况之后,也因此一时间士气低落,战斗力大大的下降。

紧随其后的风雨军,则乘机大发神威,在战场上纵横驰骋,杀得呼兰人人仰马翻,狼狈不堪,转眼间就要逼近城门了。

「快,快落下城门!」

翰鲁大惊之下,倒是做出了让谣言变成事实的决定。

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从一开始,鄯善王的求援,风雨军挖掘堑壕、建立土墙,四处散开、寻找小路,所有的一切,都只是要让翰鲁相信,风雨军为了救援危在旦夕的鄯善城,不得已只好兵行险招,从小路绕道玉门关后。于是翰鲁理所当然的选择了伏兵于小道的路口,抢夺风雨军的补给,妄图让风雨军不战自败。

只可惜,这只是风雨军的一个计谋,当翰鲁真的从玉门关出兵之后,风雨军也就启动了第二个计画,反伏击呼兰军。而呼兰军队中计之后,翰鲁最好的选择其实应该是亲自断后,掩护军队后撤,以主帅的英勇激励起将士们的奋战,稳定军心提升士气;但是对于玉门关的极度关心和对于秋里的过分忌惮,使他的第一个念头是立刻返回玉门关控制全局,不要让风雨军有机可乘。

但是这个决定,却终究留下了后患——主帅的当先撤退,在军队中自然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负面影响。幸好呼兰军队毕竟是百战劲旅,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井然的秩序,殿后的部队也力战不退,誓死掩护友军的撤退。在这样的情况下,风雨军的第三步计画开始实施了。

传播「主帅进城,城门将落」的谣言,可以说似真似假,有真有假,真假难辨,这也恰恰是谣言的高明之处。这个谣言引发了呼兰将士害怕无辜成为弃子的心情,引发了原先还颇有战斗力的呼兰军的军心混乱,不仅让尾随追击的风雨军轻而易举的大量杀伤呼兰兵马,而且更使得玉门关的城门距离风雨军越来越近了,大有乘乱杀入一举拿下名关的态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