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巴蜀风云(2 / 2)

加入书签

当时风雨派出了使者团带着丰厚的礼物出访地处圣龙南疆的大理,希望大理土司段远效能够一如以往的先例,向中原的强者表示臣服和归顺,从而维持大理和中原之间的关系,却没有料到那大理土司段远效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原因,不但断然拒绝劝降,而且还于半路伏击了返回的使者团,一行三十七人全数被杀,而尸体则被段远效曝露在了大理城的城楼之上以示威!

更为严重的是,大理事件随即成为了引发西南属国分离的导火线。

如同以往帝国衰弱时这些属国的表现一样,在段远效以割让部分土地作为代价之后,一向和皇甫世家交好、并且和大理接壤的圣龙帝国附庸交趾、缅邦等国,纷纷以“圣龙天子被权臣挟持”的借口,中止了原先臣服的关系,不仅公然要和圣龙帝国对抗,甚至还提出了对圣龙帝国巴蜀、岭南、高唐等地的领土要求,并且很快得到了呼兰帝国、麦坚、安宇、南印月联合王朝等国家的支持。

这个事件,在中原产生了极大的震动。

因为缅邦、交趾一直以来,都是处于圣龙帝国传统的势力范围内的附庸,而大理更是被圣龙帝国认定是属于自己的,只不过是因为特殊情况而实行怀柔自治的传统领地,所以段远效和他的同盟者们的行为,已经不仅仅是冒犯了风雨军的威严,更是严重的打击着圣龙人的骄傲和感情。

为此,风雨断然下令巴蜀的风雨军主力南下,同时天子也命令岭南的杜绍权等藩镇出兵协助,整个圣龙帝国的子民也都是群情激愤。

却没有想到在此时此刻,居然还会有这样的白痴,以为天上掉下来了一个大馅饼,也不想想可能引发的后果就要一口吞下去,还真是不知道“死”是字怎么写的!

汗水,从楚天辞的背部悄悄的渗出,而他的面前却是两个自诩站在正义一边、慷慨激昂、仿佛随时都准备舍生取义的名儒和豪强。

很显然,风雨军曾经兵阻剑阁的往事,让那些巴蜀豪门大大的增强了将风雨军逐出、然后倚仗巴蜀天险闭门自保的信心,同时,梅文俊死守巴郡始终未被攻克的事实,和前日风雨军出动主力南下讨伐大理土司,造成风雨军目前在巴蜀兵力空虚的现状,则让这些贵族们感觉到机会来临了而蠢蠢欲动。

然而,事情真有这样简单吗?

从迁徙、羞辱皇甫世家,和推行奖励耕战的政策引来巴蜀豪门的危机感,到对巴郡的攻而不克,再到前日风雨一怒之下出兵大理,这一切都和风雨在政治上始终小心翼翼处理和圣龙豪门贵族之间的关系、而在军事上则目标明确、手段凌厉、过程干脆的风格大相径庭,让楚天辞越来越感觉到了其中阴谋的气息。

来自大理的噩耗,恰恰是风雨在凉国公府邸宴请天子和群臣的时候传来的,面对着有心看好戏的帝国君臣们,风雨毫不犹豫的做出了十分凌厉的还击--“风雨军各部集结南下,不需要俘虏,不接受投降,直捣大理,令段远效授首!”

下达这道命令的时候,风雨确实动了杀机。

大理位于圣龙帝国南方领地的边缘,北方为巴蜀,东面为岭南,西南为缅邦,东南为交趾,至于更南面的暹罗、吴哥虽然不与之交界,彼此却也一向通商往来。

这片领土历代为南诏六族所统治,虽然慑于圣龙帝国的国威,早在数百年前便已经上表臣服,但是由于当地瘴气盛行,又丛林密布,道路难行,因此无论是圣龙皇室,还是皇甫世家,都一直采取安抚的策略。

原本,风雨军夺取了巴蜀之后,也同样是准备以礼相待,只需要这些蛮族表面上能够归顺,承认凉州的统治权,那么完全可以让他们自治,却没有想到这个土司竟然如此野蛮,敢公然劫杀风雨的使者,如此一来,等于完全关闭了风雨军和大理之间妥协的大门。

不过,既然有这样的好机会,新上任的凉国公并不介意名正言顺的教训一下敢于冒犯风雨军、以及圣龙帝国威严的敌人。

“有时候,比较激烈的手段,更有助于唤醒人们遵守必要的规则!”

下达命令的风雨,并没有停止品尝美食的动作,随后的言语也是温文尔雅,似乎仅仅是在处理一件非常平常的政务,丝毫都不像是在发布一道转眼间便会因此而引发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浩劫的命令。

只有坐在近前的萧剑秋,分明感受到了风雨眼神之中所流露出的锋芒,眸光中甚至还有一丝隐约的喜悦。

但是萧剑秋并没有阻止。

风雨军此次的行动完全是师出有名,更何况大理和之后西南属国的行为,也同样触犯了帝国的尊严和利益--这些小国趁着神州内乱和其他大国的支持,企图获取更大利益的要求,对于帝国来说是无法容忍的。

而最重要的是大理事件所引发的混乱,带给风雨的是包含着危机的机会,而带给萧剑秋的则是蕴藏着机会的挑战。

所以,萧剑秋不仅没有反对风雨的决定,甚至还鼓动诸侯们参与。

“兵分三路,蒙璇坐镇西昌总督南下事宜,中路军由碧蛇军为主,渡大渡河、金沙江直指大理城;西路由高唐境内青龙军和高唐僧兵集结而成,准备穿越昆仑山直取旦当岭,切断大理与缅邦联系;东路朱大寿接手对巴郡的围困,同时分兵迂回,配合中路、西路行动,并监视杜绍权的岭南军!”

于是,根据风雨雄心勃勃的作战计画,驻扎高唐、巴蜀的风雨军,开始进行了频繁的调度,而凉州的军队,也开始源源不断的南下。

没有任何人怀疑风雨铲平大理的决心,如此毫不犹豫地杜绝了任何妥协的机会、不惜一切代价以血还血的报复,不仅让诸侯们感到了震惊和畏惧,也让风雨军中谨慎的官员们开始担忧,唯有那些好战的将军们,却感受到了兴奋和刺激。

洛信便是其中一个。

自从阴平桥失利之后,洛信便被贬为死亡率最高的前锋营的普通战士,然而这个天生就应该奔波在战场上的怪物,不仅没有在战斗中一命呜呼,而且很快就借着战功升到了千夫长的职位。

当风雨的命令传来之后,正因为在巴郡城下被太阳晒得无聊透顶的家伙,立刻便兴高采烈的奉命开拔,成为了风雨军进入大理境内的第一支部队。

“给老子快点赶路,别他妈的像个娘们一样的扭扭捏捏!”

渴望着鲜血的怪物,不顾烈日的炙热,挥动着马鞭在行进的队伍中来回,鞭策着他的部下加快步伐。

“洛信将军、洛信将军!”

正当赤狮军前任统领心急如焚的赶赴战场之际,却听见来自行进队伍后方的召唤。

“原来是桓炎校尉!”

洛信扭转他庞大的身躯,发现跃马扬鞭迎尘赶来的几名骑士中,为首的竟然是在征战巴蜀时的熟人,不由得高兴的咧开了大嘴笑起来。

“久违了,洛信将军!”

年轻的校尉飞快的到达洛信的跟前,小心的招呼了一声。

虽然,他现在的军衔已经高出了被降职的洛信,但是对方毕竟是风雨军的创军元老,又是风雨军最高统帅风雨和秋风军统领秋里的好友,绝对不是他一个小小的校尉所能够得罪的。

幸好桓炎的顾虑是多余的,此刻一心想要杀敌的洛信,完全没有因为自己地位的下降而有半点的不快,相反地却用那手臂般粗的拳头,重重的砸在了那可怜的校尉身上,表现出了洛大将军招牌式的热情和喜悦。

“呵呵!”傻笑着的桓炎,费了好大的劲方才消化掉前任赤狮军统领的招呼,赶紧严肃的传达了军令:“蒙将军有令,洛将军的前锋营立刻改变行军路线,夺取马关!”

“是……嗯?怎么不打大理了?”

洛信先是满不在乎的答应着,然后才转而意识到了事情不对劲。

那马关虽说也是大理境内数一数二的战略要点,但是位于大理的东南面,乃是岭南、交趾和大理三界相交的地方,理应属于东陆军的范围,如果攻打的话,必然会和大理城南辕北辙、相去万里,也就根本谈不上完成中路军直指大理城的战略任务了,这是绝对有悖于兵法的。

想到这里,威猛的将军顿时瞪起了他那圆圆的大眼,而满脸横肉的面孔,也因为这只独眼而显得更加狰狞。

“洛将军有所不知!”

眼见洛信发怒,吓了一跳的桓炎赶紧解释道:“昨日大理土司段远效的弟弟段远驰杀了其兄献城投降,已经归顺主公,所以接下来我军的任务,乃是监视岭南军的异动,同时预防西南各属国的入侵!”

“奶奶个熊!”

一听说原来没有仗可打了,洛信一边狠狠的挥着大铁枪击打着地面,扬起飞扬的尘土,一边则骂骂咧咧的向部下传达起新的任务来。

“洛信将军,何必心急,接下来还有得是仗打呢!”

无奈地承接了这趟差使的桓炎只好干干的一笑,耐心的劝慰起来。

不过,桓炎也知道自己的这番话实在是有些底气不足--大理土司的奇怪行为和这么快便出现有利于风雨军的内乱,而且内乱的消息,又是如此迅速的传达到后方的风雨军本阵,这一切都让桓炎隐隐的预感到风雨军在这次的事件中,恐怕并不是单纯的受害者,而主宰和影响着这场战争的,则多半是战场之外无法坦言的阴谋和政治。

“哼,老弟说得好!老子这就去会会岭南军还有交趾人,要是这帮兔崽子敢不识抬举,老子就砸他个稀巴烂!”

尚未意识到这一点的洛信,却如同一个全身充满着旺盛精力却无法发泄的公牛,自顾自的按照着自己的思维逻辑,寻找着可能的敌人。

“万万不可!”汗滴开始自年轻校尉的额头渗出,他道:“如何对付西南各属国以及岭南军,相信主公自有安排,洛信将军可不要坏了主公的大事啊!”

“知道了!”

不耐烦的挥了挥手,对于风雨的权威,洛信还是颇有些畏惧的,当下只好怒气冲冲的向前驰去,丢下了正兀自苦笑而不慎吃了一鼻子灰的桓炎。

“桓大人,还请您看住洛将军,莫要让这头蛮牛坏了主公的大事!”

一道冰冷的声音来自桓炎的身旁。

如果洛信此刻还在场的话一定会非常吃惊,一个刚才随同桓炎前来、全身都裹在盔甲中的普通士兵,居然用一种非常高傲的态度对一个校尉讲话--这在军纪严明的风雨军中,实在是一件不可思议的怪事。

“多谢兄台提醒!”

而更为奇怪的是,桓炎的回应却是异常的恭敬,并没有半点身为长官的自觉。

事实上,如今的桓炎只是在头疼着--如何既要让洛信建功来满足风雨的心愿,又要避免这个脾气暴躁的家伙出什么状况,而破坏了风雨的计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