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国产化准备(1 / 2)

加入书签

 巴克曼笑的嘴角弯弯,日耳曼硬汉形象骤然崩塌,宛若一只披了狼皮的小姑娘,还是婉约派的。

老外总是不吝于语言上的赞扬,说漂亮话又不花钱。巴克曼代表卡萨利公司,以极度的褒扬之情赞誉说:“大华石化集团仿真测试,一次成功实属罕见。作为一家新公司,未曾接触大型化工设备的前提下,要做到这一点的付出可想而知,难得的是每名工人都饱含着工作的热情,让我重新见到了工业时代欣欣向荣之气……”

中国的媒体记者哗啦啦的拍照,然后认真的记下巴克曼所说的话。他们才不管你是怎么想的,说出来的就当是真的了,好听的漂亮话,领导也愿意看,读者也愿意看,全场一片其乐融融。

海沧县和厦*门市的官员也高兴的浑身抖擞。1990年的政绩,就是招商引资,大华虽然不是他们亲自招揽来的,但落在海沧的地头上,那就有他们的功劳,至少一句“落实投资”是跑不掉的。

巴克曼说完了,又回答了记者的几个问题,瑞士方面的项目经理站了出来,手持文稿,认真无比的念道:“卡萨利公司致力于化工技术,并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良好的合作,今天,我们选择大华实业集团,作为我们在中国的伙伴企业,共同进行12万吨甲醇设备的研发。大华实业集团及其下属的大华石化公司,以及大华实验室是一家年轻而充满朝气的公司,它们的工人熟练度高,它们的科学家技术水平先进,是理想的合作企业……”

苏城笑眯眯的看着瑞士人表演。这是公关事业部的功劳,卡利萨公司一口气拿走了7000多万美元,等于伊拉克期货市场上的大部分斩获了。这笔钱,可不是安装一部甲醇设备就算完的,大华接下来还会购买他们两套12万吨甲醇的关键设备,并接收他们转让的12万吨甲醇技术。所谓的合作伙伴云云,既是场面上的说法,也是用钱买来的。

如果要大华实验室自己研发12万吨甲醇设备,数千万的投入且不用说,时间上就耗不起。国外已经开始研发60万吨甲醇了,30万吨甲醇的生产瓶颈已解决,大华已经落后,再搞纯粹的自主创新等同于闭关锁国。

相反,现在买下12万吨甲醇,日后就能自主研发出30万吨甲醇,虽然还是比不上国外最贵好的60万吨甲醇设备,但也有了竞争的余地。

瑞士人表演结束,就轮到发改委的毛主任,体改委的丁主任,以及省委省政府的代表同志讲话。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以及开发区委区政府的代表同志激动的抓耳挠腮,恨不得代替领导念稿子,这种心情,就好象荒凉的公路上,遇到有人在车震,偷窥的同时恨不得代替对方辛苦一样,那面红耳赤的心情就摆在脸上,偏偏被窥视的人也面红耳赤,顾不上他们。

领导同志们互相看,互相说,互相学习互相证明,好似乌云压顶一般,令众多异类生物浑身难受。

上石化的总工申山,悄悄的踱到苏城身边,道:“苏董,恭喜你们大华试机成功。”

“谢谢。”两人声音小小的,好像地下党接头一样。其实也差不多,台上的省委领导只觉得自己的稿子妙趣横生,对于不听讲的干部是深恶痛绝的。虽然他们自己也讨厌开会,但是,站在讲台上和话筒前的感觉,和坐在椅子上的感觉,确实是截然不同,肾上腺素的供应会让人体颤抖而自信,再也想不起那些惨痛的回忆。

表面上看,申山已经干瘪的像是黑木耳了,他浑在在意台上的声音,用同样干瘪的声音说道:“苏董,我们上石化最近研究了卡萨利公司的催化剂,确实是好东西。200度就有活性,230度就能达到活性最大,2年的使用寿命,最长能用三四年,但价格也好啊。我们上石化的催化剂在250度就能得到卡萨利催化剂的效率,14个月的使用寿命,用个两年时间也没问题……”

“我们准备选用石化三厂的催化剂了。”苏城一句话斩断了申山的话。

60年代进厂的申总工,什么勾心斗角的没见过,只一发楞,问:“不是说下月试运行再定吗”

“石化三厂和我们共享专利,以后在此基础上研究出来的催化剂,各是各的。不过,我们准备对12万吨甲醇设备进行国产化,你们要是有兴趣的话,可以参与。”石化三厂的技术规模不逊于上石化,由于位置偏僻,日子比不得上石化,对技术专利什么的也就不在乎了。换成申老头儿,估计还得虚头巴脑的谈判一番。

听了对方的条件,申山自问做不出来,无奈道:“这个12万吨甲醇才引进,就要国产化外国人能行吗”

“他们行不行有什么关系。”苏城一晒,道:“上石化要是有心的话,早日参与国产化,日后订单是不会少的。”

“大华要做设备”

“我们大华的传统是先给自己做设备,然后再扩产。海上钻井平台如此,化工设备也如此。俗话说,久病成良医,做久了石化产品,石化设备也该了解不少了,对不对。”

“你们确实自由,我们厂80年代就申请往下游走了,最后还是失了好时间。”申老头感叹一句,马上追问:“苏董准备把哪部分包给我们”

“不搞承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