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4章《意志的胜利》引入美国带来的意外(求月票!)(1 / 2)

加入书签

 欧洲电影,从一开始就有一个传统,这个传统和美国的电影传统有着根本的不同。美国的电影,从一开始就有特别重视商业元素,这种风格,和美国人本身的国民性有关系,同时也和爱迪生本人的影响有重大关系。但是欧洲人不太一样,从电影一开始,他们就特别注意艺术性。

对于欧洲电影人来说,对于人生的思考,对于世界的展现,对于终极镇里的追问,是他们最为看重的,也是艺术电影中变现最多的,相比之下,政治,虽然也是一个艺术主题,但是和其他的主题相比,显然要淡化得多。

不管是在法国还是在英国,不管是在意大利还是北欧,电影人关注的更多的是作为一个个体的人的思考和体验,他们关心的是人的灵魂,政治这种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太生硬,实在是太尖锐,有的时候,很多电影人认为政治电影不算艺术电影,因为几乎所有的政治电影都是为了宣传而产生的,宣传和艺术,似乎是一个天生对立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在欧洲几十年的电影发展当中,政治电影虽然也有生产,但是算得上杰作或者是对电影史产生重大影响的政治电影,寥寥可数,就更不用说是纪录片了。

尽管在弗拉哈迪的影响之内受到了认可,但是纪录片的发展因为它自身的特点,依然无法和故事片相抗衡,在欧洲,纪录片依然是一个边缘所在。

莱妮.里芬斯塔尔的这部电影,题材上面是政治宣传片,样式上又是纪录片,这两个特征糅合在一起。导致这部电影首映前,欧洲的那些电影人,虽然很关注,但是基本上没有人觉得这部电影会多么的出彩。

但是事实却远非如此。这部电影的首映,在欧洲掀起了一场史无前列的地震。这场地震,从两个层面让欧洲人产生了巨大地震颤。\///\\

第一个从面,显然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上。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和德国人就给已经给欧洲人留下了这样的一个印象:一个失去光荣变的困顿的国家,一个麻木呆板逆来顺受地民族。

历史上德国人的那种辉煌,现在完全死去了。这种印象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一直保持到现在,而且几乎成为了融入民众血液里面的观念。

但是一部电影,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敲碎了这些民众的心。银幕上出现的德国和德国人。和他们心目中的想象根本就不一样,一队队整齐地军队,武器先进。斗志昂扬,他们的坚定和对于国家的忠诚。让人坚信这些人如果绝对可以为国家从容赴死;一群群高喊疯狂的民众。之前他们是那么地麻木,但是在银幕上。他们一个个热血沸腾,他们为国家高呼。为民族高呼,为自己的自由和尊严高呼,在这样的民众面前,还有哪些困难无法被克服呢;一个个政府领导人,没有法国政客地吊儿郎当,没有了英国政客的雅致和规矩,没有了意大利政客地粗俗和暴力,有的是实干,有地是果断,有的是对于国家对于民众地责任,这样的领导人,谁能怀疑在他们地领导之下,一个国家不能够走向繁荣呢?

更让欧洲人心惊的,是银幕上出现的那些德国青年,那些德国孩子,他们虽然只有十几岁,但是从他们的目光中,从他们整齐的步伐当中,从他们对领导人的崇拜之中,已经足以说明这个国家的下一代的心里,已经被播撒上了种子!

这是一个领导人高度负责有着远大理想的国家,这是一个军队慷慨从容百折不回的国家,这是一个民众万众归心众志成城的国家,这是一个年轻人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国家!

这样的一个国家,不管它经受了多么大的打击,不管摆在它面前的是多么艰巨的波折,最后必然都会从容度过!

《意志的胜利》,如同中世纪条顿骑士的号角,一声吹响,金戈铁马,呼啸而至,面的风尘,整个欧洲都在颤抖!

英国人几乎是惊呼一片,甚至连首相在议会上做演讲的时候,都不得不提醒议会时不时要重新考虑一下对待德国的外交政策了:“现在的德国,已经不是从前的德国了,我有一个预感,阿道夫.希特勒上台之后,这个国家将发身根本的转变。\\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我们必须想出对策。”

意大利,墨索里尼对德国发生的一切十分的感兴趣,尤其是他对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党卫军、冲锋队和小胡子的个人风格很欣赏,这位已经独裁统治意大利多年的独裁者,一下子觉得找到了知己,所以在这部电影的影响之下,墨索里尼向德国派出了他的外交大使,向小胡子表达他的友谊,并且得到了小胡子的热烈回应。

波兰,这个和德国毗邻的国家,在这部电影里面里面看到了德国人的崛起。波兰人很惊慌,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波兰可是一个胜利者的身份参与了对于德国领土的划分,别的不说,但泽走廊已经成为了所有德国人的耻辱,德国如果强大了,波兰肯定会受到打击,而在欧洲各国当中,波兰的实力绝对是下等的,加上它的国土大部分都是一览无余的大平原,打起仗来根本没有任何的险峻可守。因此,波兰政府立刻派出了代表团向自己的善意,而小胡子对待波兰政府的代表团态度十分的和蔼,这让波兰人放下了不少心。

在所有国家中法国人是最害怕的了。如果在整个欧洲,评出一个让德国人最痛恨的国家的话,那肯定是法国。\\\历史上,这两个国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和德国更是成为彻彻底底的仇敌,而且德国战败之后。阿尔萨斯和洛林割给法国人,德国人无法在莱茵河驻军,除此之外,战争赔款以及法国人在德国的横向霸道,让法国在德国人的心目中变成了第一敌人。没有一个德国人不想着向法国复仇。

法国人如今虽然在各方面都占优势,但是这个民族几乎天生就惧怕德国人。和坚定的德国人相比,这些热衷于红酒、女人和高雅音乐地法国人,实在是太精致了太纤细了,也太纨绔了,在战场上。有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占据上风,但是论意志力,论军人的实力,法国人巨大多数的情况之下。根本就不是德国人的对手,对于德国人,他们是惧怕地。

当这个国家积弱的时候。法国人是欣喜的,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继续喝他们的红酒寻欢作乐了,但是现在。德国突然变得如此的危险,他们就有些坐不住了。急。因为他们和欧洲本土隔着一道海峡,但是法国人不行。法国人走着走着就走到德国了。跟波兰一样,法国政府也迅速组织了一个代表团前去德国探听风声,当他们听到波兰代表团受到了很好的礼遇地时候,法国人放松了起来,他们以为德国新政府对待波兰这样的国家都能够客气,对待法国自然更不敢怠慢。

但是结果却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当法国代表团抵达柏林的时候,欢迎他们地不是高举旗帜的民众,而是一队队的党卫军,杀气腾腾地面庞,整齐的军装,先进地武器,还有对法国人的仇恨。

在接见地时候,小胡子戴着他的手下竟然全部都穿着军装,气氛十分地压抑。在会谈的时候,小胡子根本就没有笑过,谈地话题也都是他在一战的时候的事情,更是谈到了那辆德国战败之后法国人逼着德国人签订投降书的火车厢。\\\\当法国代表告诉小胡子那节车厢现在被法国的博物馆收场的时候,小胡子突然说了一具看起来喃喃自语的话:“那车厢,总有一天会被搬到德国的。”

法国代表团在德国呆了三天,三天之后就灰溜溜的回国了。回国之后,代表团的负责人向政府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称法国必须重新审视德国,必须严密注意德国人的举起联合起来放置德国死灰复燃。

这个报告,引起了法国政府高层的极大震动,但是到了后来,却是雷声大雨点小,法国人虽然心惊胆战,但是在这件事情上面他们却是采取了静观的态度,法国政府似乎不愿意为这样的事情费神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