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坩埚炼铁(上)(1 / 2)

加入书签

 对着清理出来的炉基,张昊心中迅速勾勒出重建后的景象,不由得思绪澎湃,神驰向往:“想不到自己也有亲手搞土高炉玩大炼钢铁的一天啊!”

接下来的几天里,四个人异常的忙碌起来。请用访问本站张昊白天在木工房里帮叔叔不紧不慢的敷衍水车修理工作,更多时间则操着锯子制造各种尺寸的模具,傍晚从祠堂学习回来总要晚上一些,回房便闷着头在暗淡的油灯下埋头纸上,用自制的炭笔写写画画,再不然便对着几本书上的繁体字和简陋的****冥思苦想。而张留安则注意到,貌似家里的木屑都给他打扫的干干净净,也不知道弄到哪里去了!

陈大勇的父亲陈老锤觉得儿子这几天有些不大正常,白天在矿洞里干活的时候没精打采心不在焉,一到休息的时候就跑的没影,下午操练之后回家很晚不说,还时常浑身透汗泥土脏物的,仿佛是干了极重的体力活,躺倒就呼呼大睡,半夜里却时常做梦嘿嘿笑起来,如同中邪一般。

身体单薄的姜宝生在外游荡的时间越发长,不是往山林里面乱钻,便是顺着良河往下趟,还时常的拖回一些比较直长的柳树枝,又或者背回一袋袋的各类白色砂石。

平日机变百出的徐文俊这几天循规蹈矩了不少,从早晨起来就一本正经的端坐书房用功,晚上大头领徐庸巡寨回来,还能见到他屋内亮着烛光,透过窗纸能看到他伏案疾书的影子,第二天清晨请安的时候,往往会带着几张新近写的大字,或者新作的文章请教,乖得不得了。

对他的表现略感意外之余,徐庸免不了心怀畅慰,特别是从儿子文章里能够读出,其心智思想都有不小的长进,可以说远超自己原先的期望,其中某些新奇的观点更令一向养气功夫十足的他忍不住拍案惊叹,直道“这孩子毕竟开始懂事了!”,一向死板僵呆的脸上也多了少许的柔和。

便是这种偷偷摸摸的状态下,四个人在张昊的组织协调下用了七天时间才完成准备工作,到了二月初十这一天中午,四人再次聚拢的时候,昔日破败不堪的老铁厂已经变了模样!

在原有的残垣断壁基础上,利用现成的材料搭起一间勉强能够遮风避雨的房子,被埋掉的铁矿石、煤炭等等物料都分堆移到里面,就连潮湿的木炭也都晾晒的差不多了。

院子同样被打扫出几十平米的空地,清除掉表面的覆土后,原本用碳碴、铁渣以及黄土混合铺就的坚硬平整地面显露出来。在干燥的地方,晾晒着碾碎的耐火粘土,和数十个二十厘米直径、半米高的方柱形坩埚,靠近屋子的墙角下则堆着不少砸成小指大的铁矿石。

最关键的炼铁炉也清理的干干净净,石料全部拆到旁边垒起三面一米多高的粗糙墙体,中间只留下平整的石板,上面立着一个一米高的砂石体,却正是张昊亲手整治打造的关键部件---坩锅炉!

打定主意要走这破局之路后,张昊搜肠刮肚的翻检脑袋里可用的资料,又参考《天工开物》上面简略的描述,最终决定先搞这种最为简单的冶铁炉。

就目前而言,他能够信任能用的人只有这三个,而他短期内能够弄到的材料也只有这些,干不了大工程。最关键的是,他只有理论缺乏实践,也不可能上来就搞土高炉,周期长大动干戈就不用说了,到时候三番五次试验不成甚至炸炉出事才是最麻烦的!

坩锅炉相对就简单了很多,用现成的坩子土加上灰土,用水调和成适宜的泥料,再用他自知的松木模具可以轻松复制出无数坩埚,先阴干成型,然后再以低温烘烤就可使用。而炉体建造稍微麻烦些,先要用混有碳灰和盐水的耐火粘土在石板上敷设厚厚的一层,以木槌夯实牢固,然后将一个一米高、单人床大小的四方厚木箱放在上面,箱内装满石块压住然后便是关键的炉体建造。

这也是整个建造工程中最麻烦的部分,必须用晒干打细的黄粘土掺杂三分白砂石,再加上两三寸长的稻草梗,合成泥后用木棒不停的捶打,直到里面完全看不到长草茎为熟,然后才能用来制造炉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