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风波(2 / 2)

加入书签

“都是废物!如此一点小事都办不好,朕养着你们有什么用?!”年轻气盛的小皇帝当场气得怒喝起来,将下面呈上来的奏折用力摔在地上。

本来一盘好好的棋正下到了一半,眼瞅着就要出结果了,半途中居然生出这样的变故,他怎么能不生气?收服方以智在他整个计划中占了极重要的位置,为此他不惜刻意漠视江南官员近似渎职的行为,压下所有趁火打劫落井下石的奏章,任凭那帮与方以智交情不浅的高官们纵容手下善待方以智,一点都不像是服刑在押之人的享受家人照顾,慢腾腾的往广东赶,为的还不是令其有充足的时间去感受来自朝廷的善意,希冀在一段时间后,方氏能够感受到来自朝廷的关怀与温暖,并最终深受感动低下其刚硬的头颅?

是的,康熙就是这么打算的,先让方以智在谣言与陷害中走投无路,求告无门,百般不得解脱,然后再大方出手示意其宽容大度的襟怀,以此堂堂皇家气概宽恕其往日种种不臣之罪过,定然可以将其折服,乃至彻底收服。

但现在算盘全打不响了!方以智一死了之,却让他算计落空,这也还罢了,去了这么个心腹大患朝廷也省了不少的事,可那些谣言算怎么回事?若是处理不够妥当的话,只怕又是一场不好收拾的风潮!

康熙虽然年纪轻,但帝王心术却早已有所成就,对于天下人的诸多想法更是看得透彻,深知在当前,天下汉人并没有真正的折服,各种反抗力量仍忍不住蠢蠢欲动,一点火星都可能酿成不可收拾的燎原大火。这一次方以智的事情被人传成是朝廷陷害,已经引起不少的义愤,若是再被证实是朝廷将其搞死的,说不得又要有人借题发挥,免不了再动干戈!

除此之外,将方以智的事情扯上平西王吴三桂,更是康熙不愿意看到的。三藩的事情眼下也正到了关键时刻,前些日子福建方面靖南王耿继茂上书称病,死后将爵位传于耿精忠,让他猛然发现三藩纷纷老去,新人即将上位,正是设法削藩的大好机会。而这个问题上,最为麻烦的平西王吴三桂已经于朝廷几次试探交手,抗拒之意极为明显,此次若是有人栽赃到他的头上,以吴三桂的才略不趁机兴风作浪才怪!到那时,免不了又要多费一番唇舌手脚,将削藩大事平添一番变数!

无可奈何,康熙只好下令各州府迅速查证造谣生事的到底是什么人,想办法将谣言消弭下去,迅速将方以智的案子结清,盖棺定论断绝源头,省的被存心不良之人利用。

沸沸扬扬的消息依旧在天下传播,泰和县内却是一片乱腾!方以智的影响力在死后表现的淋漓尽致,江南官场无数人闻风而动,各界人士一的到来更令当地老百姓开了眼界,直到二次被抓的方中通兄弟被放出大牢,匆忙赶到泰和奔丧,朝廷发来圣旨善加抚慰,终于将此事推到了最顶端。

暗地里,始作俑者张昊却累得跟死狗似的藏在箫府之中,殚精竭虑的谋划着一步步的行动方案。从开始的诈死,到后面的偷梁换柱,再到这段时间的谣言四起,每一样都少不了他的反复手段,令箫孟昉大开眼界之余,毫不犹豫的将小儿子箫拂衣派到其身边刻意拉近关系,箫孟昉作为生意人有着本能的敏锐感觉,这张昊绝非池中之物,早早打好了关系必定有用!

这也正是张昊所希望的结果,如不是看上了方以智巨大的影响力,和萧家为代表的这些社会力量未来对他的潜在帮助,他才不会费那么大力气冒这么大风险干这样的事情,真相总有暴露的一天,他也不愿意被无数的人痛恨啊!

比张昊更为不爽的一堆人,却是准备了半个月也没能得手的疤脸汉子翁大哥等好汉们!原本计划着等张昊探视完了之后,离开泰和的途中突施杀手将他们全部干掉,以洗雪仇恨,但张昊住在客栈中居然不走了!随后方以智死,全城一片哗然,无数达官贵人纷纷涌入,逼得县令不得不严加防范,他们这帮子手脚不干净的人更干脆被驱赶出去,眼巴巴的蹲在江边船上望着县城无可奈何!

时间一晃就是半个月过去了,方以智的遗体在经过众多级别的仵作医官查验之后,在方家亲友的注视下盖棺入殓,但一时间还不能下葬,必须要运回安徽桐城老家方可,另一个麻烦,便是方以智的嫌疑朝廷并没有因为人死了就撤销,也不知道究竟打得什么主意,但却足以令方中通兄弟们不敢造次。

便在盖棺之后,箫孟昉张昊等人利用灵堂内的特殊布置,巧妙的将另一具一模一样的棺材置换过去,迅速将方以智转移到城外春浮园密室中,进行抢救!

ps:求票求收藏!预定下月保底月票啊!<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