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章(2 / 2)

加入书签

“嗯,很好,你有这样的想法足以表示你的确记住了老夫的教导。”秦观呵呵笑了笑,然后说道,“策论虽然是议论时政的文章,但只要是文章,那就必须考验写作者的文笔。虽然老夫不赞同无谓的华再辞藻,可是一篇文章的结构能反映写作者的文学水平,因此在精简的同时,你还要多注意挥自己的文采。”</p>

</p>

秦允明微微皱了皱眉头,显然有些没听明白,不过他耐心的等着秦观接下来的解释。秦观又道:“这些时日你读过老夫的书稿,那五十篇策论的文笔十分明显,你可有注意到?”</p>

秦允明点了点头,他读完了秦观秦观的策论文卓的文笔十分大气,大部分篇幅都是用“整句排比”的方式撰写。</p>

“整句排比”的写作方式通常都是用来书写艺术类的散文杂记,比如邸道元的《水经注》就有十分明显的整句排比。秦观将严肃的策论文章当作艺术作品来撰写,所创作出来的文章不仅可读性强,不会读起来枯燥干瘪,也更容易让人记住文章的中心要点,可谓是既高雅又言之有物。</p>

这下他明白了秦观要告诉自己的技巧是什么了。</p>

秦观锋了锋呼吸,接着拿起了一块素饼咬了一口,一边嚼着一边说道:“老夫昔日拜在东坡先生门下,学习东坡先生的文风。而东坡先生又是承学先秦诸子百家的文风。因此老夫才对这样古朴的排比结构颇有心得。老夫之所以告诉你这些,就是让你清楚,但凡文章一定要精彩绝伦,决不能只重内在外不垂外表。”</p>

“侄儿明白了。堂伯您的意思,其实是在告诫侄儿,无论什么文章,从落笔开始,就必须贯注全部心思,因为这不仅是体现作者的文采水平,也证实了作者写作时的态度,让读者明白作者并非是在敷衍了事。”秦允明正色的回答道。</p>

“说的好!”秦观赞叹道,秦允明果然领悟了自己的意思,不枉自己对其倾囊相授了。同时,他心中也有了一些安然和欣慰,如今秦允明接受了自己的文者思想,总算不用担心后继无人了。</p>

他将素饼放了下来,擦了擦嘴</p>

川心以暇的说道!”大郎小老失讲授的最后课就到此结朱六本来还有一些其他写作小技巧,不过你能明白了刚才那一点,已经足矣了,没必要再钻研其他门路</p>

秦允明感慨的舒出了一口气。这才短短数日,秦观便将毕生的写作经验传授完毕,回想起来还真是有几分仓促的感觉。</p>

“你回去之后,多深读先朝名人的佳作,体会先朝名人的文风,引为自己所用。老夫并不是不推荐你仿效整句排比的文体,只是老夫更喜欢你能推陈出新。锻炼出属于自己的风格秦少游珍重的说道。</p>

秦允明点了点头,说道:“侄儿明自了。”</p>

他深深思索了片刻,忽然站起身来,退后了两步,抖了一下自己的袍褶,神态严肃恭谨的向秦少游跪拜了下来,郑重其事的行了一个大礼。</p>

秦少游一愕,本想上前搀扶,可是却犹豫了一下。</p>

“恩师在上,请受学生一拜。从今日起,学生永远遵从恩师为师,谨遵恩师所有教导。自此以后,学生也会严守规范,绝不折损恩师的名誉,也绝不轻易妄自菲薄,一生为传承秦氏文章而不懈努力。”秦允明庄严的说出了这番话,虽然很像是程式化的宣誓,但却实实在在自内心。</p>

秦少游见秦允明这样严正的行礼,心中很是欣慰,尤其是听到了秦允明最后一句“一生为传承秦氏文章而不懈努力”的话,苍迈的双目豁然闪过了熠熠神光,只觉得全身已经衰老的血液再次热腾了起来。</p>

良久之后,他才感叹不已的说道:“好,好!大郎,老夫就认你这个学生了。”说完,缓缓起身上前,将秦允明送地上扶了起毛</p>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小一一</p>

这一日剩下的光景,秦允明并没有参与宗泽、叶梦得等人的聚会游乐,他带着王全和华安下山去了,在松阳县为秦观置办了一些过冬的棉物,又花钱雇了一个小童照料秦观的日常起居。他虽然知道延庆寺并不是秦观常居之处,不过当秦观返回处州之后小童照样可以留下来照看茅庐。</p>

秦允明今日总算如愿以偿正式成为了秦观的门生,心情高兴之处又突觉悲凉。他只恨自己没能早穿越一些年头,也许自己这次与秦观相会,将是一生中的最后一次了。</p>

不过不管怎么说,人总是要向前看的。尽管这段时间,他与秦观相处有了感情,可是自然循环的道理是人力无法企及的,只能顺其自然。</p>

傍晚时,他将棉物、小童都送到了茅屋。</p>

秦观、宗泽、叶梦得以及苏造等人见此,都已经明白了秦允明即将告辞了,不过当时大家并没有说出来。秦观颇为感动,这几日与秦允明接触,他自然认可了秦允明的品性,不仅孝敬尊长、勤奋好学。每日清晨那么冷都坚持早起求学,更重要的是这位少年性格温和,却又不像苏造那般迂腐,凡事一点就透。</p>

虽然即将告辞,秦观却没有任何舍不得,他向来都认为,年轻人就该出去多闯荡,不管是为国家效力还是独善其身,只要保持漏*点的心态就好。</p>

当晚李纲也赶来凑兴,秦允明与众人把酒言欢一阵,当着众人的面,将自己正式成为秦少游门生的消息也放了出来。宗泽、叶梦得、李纲和苏造四人都是日后的名人,由他们来作证,含金量自然更显充足。</p>

散席之后,秦允明与苏造返回丰庙厢房的路上。</p>

苏造主动向秦允明问了道:“大郎,你已决定告辞了吗?”</p>

秦允明点了点头,叹息一声,说道:“今日上午,恩师已经将策论学问的最后一课教授于小弟了。虽然小弟心中对恩师难舍,甚至愿集留在恩师身边潜心深造,可是小弟感觉恩师似乎并不愿意这样。此外,苏二哥上京述职的期限快到,自然不能多留下来了。”</p>

苏造微微点了点头,他听出了秦允明语气的恳切,说道:“其实日后大郎一旦有空闲,还是可以常来拜访秦世叔的</p>

秦允明默然不语,他知道秦少游寿命不久,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还真有那个空闲。</p>

苏造并不知道秦允明的心思是什么,又问道:“那大郎,你打算何日启程返明</p>

“不如就明日吧秦允明没有多想,这个问题他早就有计戈了。</p>

“也好,那就明日正午辞行吧。不过”苏造说到这里,忽然又想起了一件事,这个时候也不知道该不该说出来。</p>

“苏二哥怎么了?”秦允明疑惑不解的问道。</p>

“那日我们网来到处州时,遇到有人欺负永和郡主侍女的事,这几日我们光顾着游玩,倒是忘在脑后了”小苏造正色的说道。,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