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五章(2 / 2)

加入书签

小管事见秦允明气宇轩昂、衣着华贵,一看就是有档次的人,连忙讨好的说道:小王爷的贵客当然是贵客了。小的这就去禀告侯爷一声”。</p>

“去去去,快去吧,就说我赵奕的好兄弟、杭州著名的才子秦三盏秦公子来拜访他老人家。小王爷神气十足的说道。</p>

那小管事一听原来这位衣冠楚楚的少年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允五明。当即餐个人的腰又弯了几公分。连连说道:“原来是秦三盏秦公子呀!久仰大名,久仰大名!小的这就去禀告侯爷</p>

说完,屁颠屁颠的就小跑而去了。</p>

见了临安侯之后,这位年逾半百的老侯爷对秦允明百般热情。当然秦允明心里还是很清楚,侯爷的这份热情当中,最起码有三成是出自对小郡王的奉承罢了。不过这也无所谓,好歹还有七成左右是出自真心。可见自己在杭州城的名气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了。</p>

这时虽然是傍晚的天色,但是临安侯府院子里的戏折子正好还有最后一出。</p>

临安侯引着秦允明、小郡王到了府院去看戏,顺便将自己的一众亲友介绍了一番。只是侯门深似海。临安侯的亲戚没有五百也有三百,整个府院里一共摆了三咋。戏场,到处都是来来往往的人影。再加上一旁端茶倒水的丫鬟下人们,简直比赶集还热闹。</p>

人太多,自然不能一一介绍,也就是走走客套而压</p>

临安侯将秦允明和小郡王亲到自己身边落座,不过这时他对看戏已经没了多大的性质,倒是不停的秦允明闲聊。</p>

“大郎,你明年开春果然要上京投靠太学?”临安侯在听说秦允明要读书的消息之后,不由显得有些惊讶了起来。</p>

“正是,晚生年岁不自当将心思放在一些正经事上才是”。秦允明客套的回了一句。他以为临安侯又是像其他人一样,对自己这个已经颇有名气的才子要去读书感到疑惑不解,自己内心早就对这个问题已经是疲惫了。</p>

“这还真是太巧了临安侯忽然转惊为喜,哈哈大笑了起来。</p>

秦允明有些摸不着头脑,网准备开口问时,一旁小郡王一边瞌着瓜子,一边向秦允明解释道:“侯爷家的五郎网满十八岁,明年开春也是要去太学读书的。”</p>

小胖子吐了一口气瓜子皮,叹息道:“你们这些人啊,读书有什么好玩的,,一个都要去读书也就罢们杭州那么多书农。在杭州读书不也一样嘛,非要跑到京城去作甚鸟事呢!”</p>

在秦允明和小郡王谈话之际。临安侯转过身向站在身后侍候的一介。侍女吩咐了道:“去,将五郎叫过来。”</p>

侍女连连应了一声小跑离去了。</p>

临安侯笑眯眯的又转过身来对秦允明说道:“大郎,我将犬子介绍于你认识认识。若大郎不嫌弃,明年开春了,不妨就与大子结伴同行。一起上京去好了。大郎定下何日上京了吗?”</p>

秦允明答道:“晚生思量在二月底或三月初的光景,等天气不是那么冷了,路上交通也更方便一些。”</p>

临安侯心中默脚盘算了一下,然后说道:“我犬儿打算二月中旬就上京去了。不过这不妨,咱们可以再商量商量嘛。”</p>

秦允明笑道:“这是自然,晚生若能与衙内结伴同行,那也是沾先,不少呀。”</p>

这时,一个带着轻微酒气的青年从戏台子尽头绕道走了过来。</p>

青年穿着一身白红相间的崭新绸缎袄袍,腰间悬挂着一个折扇袋子。容貌显得文文静静,脸颊还因为喝了酒而有些泛红,一看就是一个富家公子哥的样子。他在侍女的带引下来到了父亲这边,先向父亲行了一礼,又向小郡王和秦允明行了一礼。</p>

“小王爷,你下午跑哪里去了。我可找了你好久呢。”青年不认识秦允明,自然只与小郡王客套了一番。</p>

小郡集只是嘿嘿笑着,并没有应答。</p>

临安侯向儿子招了招手,指着一旁秦允明的说道:“五郎,快来见见鼎鼎大名的秦三盏秦大郎!你这几日不一直在临摹秦大郎的墨宝吗?来来,先认识认识。”</p>

青年一听原来这翩翩少年正是秦允明,立刻笑逐颜开起来,再次向秦允明郑重的行了一个抱拳躬身礼,说道:“原来是秦三盏秦小郎君,久仰大名,久仰大名呀!”</p>

秦允明见这青年如此谦虚恭谨,心中顿生好感,连忙起身还礼道:“见过衙内,衙内盛情让在下惶恐呀。”</p>

青年连连笑道:“秦大郎可不要称呼我衙内,我可授受不起呀。”</p>

临安侯说道:“我这犬子叫作赵子鑫。大郎你唤他五郎即可。”</p>

秦允明应道:“那在下见过五郎了。”</p>

赵子鑫哈哈笑了笑,说道:“甚好甚好。其实我对大郎早已仰慕已久,尤其是大郎三盏作文的才华,真是让人佩服不已呀。”</p>

临安侯招呼赵子鑫和秦允明都落座下来。</p>

“五郎,大郎明年同样要去太学深造,到时候你们可就是同窗关系了。你虽然年长于大郎。但才学上可大大不及,日后要多向大郎学习呢。”临安侯说道。</p>

“原幕大郎也要去太学呀?真是太巧了。”赵子鑫欣喜不已的说道。“我今年刚刚在族学里读完诗经和《论语》三章,承蒙族学的夫子和州衙学政相公的器重,推荐我去太学精进。”</p>

秦允明其实知道,像赵子鑫这样王侯家的公子,进入太学实在太容易。而且他们这些有身份的读书人在入读太学之后,直接就能进入上学舍学习,不仅学习周期短,而且很高。可以说就算赵子鑫学业失败,从太学出来也能直接免除州试、省试,直接可以参加殿试了。不过这种可能很因为王公贵族子弟从太学肄业之后,大部分都直接封官了,他们的成绩好坏仅仅是影响封官的大小而已。</p>

“说来惭愧,在下至今不曾读全过一本圣贤书,因此这次前往太学深造,倒是还要向五郎多多亲近、多多请教了。”他呵呵笑了笑,诚实的说道。</p>

“大郎话可不能这么说呢。数月之前,大郎你与钱塘县县学的几位夫子对簿《论语》,不是已经将这些老夫子驳得哑口无言了吗?纵然大郎没读过完整的圣贤书,可是以大郎的聪明才智,一定能手到擒来的!”赵子鑫十分客气的说道。</p>

临安侯打断了两人的谈话。说道:“五郎,你与大郎商椎一下,看看开春之后是否可以结伴同行,也省得路上相互有个照应。”</p>

当即,秦允明就与赵子鑫商议了一阵。</p>

经过简单的接触,秦允明渐渐看出了赵子鑫的为人。这个青年典型的是富贵家族子弟的标准人物。这种标准人物不代表一定是纨绔子弟。赵子鑫一直恪守着一种贵族的行为规范,知书达理,温文尔雅,矜持而又保持着大度。</p>

虽然给人感觉,赵子鑫的性格隐隐约约有几分刻板和固执,但是绝不算是什么坏人。秦允明想过。好歹自己有点名气,家里的条件也不错,否则只怕会很难与这种贵族相处融洽了。</p>

一番商椎,秦允明和赵子鑫暂时决定于二月底时一同从杭州出,乘船北上前往京城。当然这仅仅是暂时决定,到时候会不会有变动那就另当别论了。</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