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九 宣战(1 / 2)

加入书签

 “中堂,中堂!北洋急电,牙山大捷!叶军门、聂军门率军击退来犯倭寇,杀敌千余,自损不过百,真真是大捷啊!”一名小章京一边儿挥舞着手中的电文,一边跑进了总理衙门。看见堂上的几位军机大臣就嚷嚷开了。

这间不大的屋子里,翁同龢、世铎、额勒和布、徐用仪、奕劻等满汉军机大臣齐聚,这会儿正为是战是和争执的不可开交。冷不丁这么一嗓子,大家伙都有些愣神。

大清国洋务办了几十年,多少有一些家底儿。此前,在所有人的心理面,小小日本不值一提。论块头论财力,大清都是日本的好几倍,更别提人口基数了。所有人心里都有一个念头,全国上下四百多营练军,就是那人填也能把小日本六个师团拼个精光。之所有有人主战有人主和,不过是为了利益分配。战事一起,光绪趁机夺权,显然帝党会夺得更多的利益。而此前的既得利益团体后党,显然不甘心。。大家伙在朝廷上叫着劲,吵得面红耳赤,说到底还是为了利益到底如何分配,而不是怕了小日本。可牙山口一声炮响,生生扇了众人一个巴掌。

什么时候小小日本,弹丸之地,竟然敢狠狠地咬了大清一口,而且咬得十分之疼。帝党这头,翁同龢身为帝党领袖,又是户部尚书,最了解大清如今的形式了。旁的不说,中央财政体系崩溃,几十年一盘散沙,若是对方战力强劲,大清实在打不起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而且,即便是光绪亲政,万一战事失败,少不得西边那位还得出来收拾残局。凭着老佛爷几十年的手腕,到那时候,帝党定然成了替罪羊。该贬的贬,该饬的饬,光绪要想再出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是以,考虑到这一点,几天来翁同龢反倒是来了个闭口不言,静观局势发展。

小章京那一嗓子,便如同天籁一般悦耳,翁大中堂楞了一下,随即猛然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几步走过去,一把抢过电报稿,一目十行地看了起来。。一遍不放心,又仔细看了一遍,脸上渐渐显出喜色。放下电报稿,翁同龢朗声笑道:“哈哈,老夫就说,日本蕞尔小邦,怎会是我大清的敌手?”说着扬了扬手中的电报稿,递给众人传阅。

趁着众人传阅的工夫,翁同龢志得意满道:“诸位,惶惶大清几时怕过小日本?先是让日本夺了汉城,又被日本趁我不备偷袭护航舰队。若不是碍着老佛爷的寿辰将近,咱们能忍到现在?如今五国联合调停失败,诸位也别想其他心思了,咱们还是奏请皇上,一心应战吧!老夫这就进宫递折子面圣,列位大人,先走一步了。”说着拱拱手,昂首迈步就走。

总理衙门内,几名后党要员一个个面面相觑。。老翁打的什么主意,他们再清楚不过了。之前,还可以用胜负不可测之言反驳一二,借此拖延些时日,指望着列强调停能奏效。结果,调停失败,又有牙山这场大捷,这应战之事势不可挡。

这个关键口上,谁要是还敢站出来唱反调,再用老佛爷的寿辰说事儿,那天下汹汹之势,亿万黎民悠悠之口,就能将他淹死。堂内一时间安静之极,几名后党人物,碍于有旁人在场,彼此交换着眼神。交换来交换去,最后就得了一个意见,这事儿,还是请老佛爷拿主意吧。

光绪二十年七月三十日,牙山大捷的消息传回国内,叶志超声称,在其运筹帷幄之下,指挥聂世成四营淮军,于成欢、牙山痛击来犯之过万日军。日军大岛旅团溃不成军,击毙敌酋十余名,杀伤千余日军。此役,聂世成部也伤亡百余人,因弹药耗尽,且需安置伤员,且日军南退,牙山无忧,是以先行退往仁川整军。。

北洋所上之电文,除了叶志超的原稿,还旁引了往来汉城的英国商人的证言。道:“经此一役,日军破胆矣!”

电文一到,举国欢腾。翁同龢当即匆匆进宫面见光绪,呈上报捷电文原稿。光绪看罢,乐得连连拍桌子。本来苍白的脸色当即涨红了,连连嚷嚷着‘军心士气可用’。此前,光绪心里也在犯着嘀咕,究竟开战与否,始终拿不定主意。国朝十余年未经军旅之事,日本人又来势汹汹,胜负如何实在不得而知。前又有丰岛海战之败,虽说日人胜在偷袭,可也委实扇了大清一个响亮的耳光。一时间踌躇不定,这心思七上八下没有底。

眼下捷报一到,这心总算可以放回肚子里了。聂世成不过四营兵马,就能击退过万日军。。就算打一折扣,也是场大胜。眼下四大军正在开赴朝鲜,到时兵力猛增,守住朝鲜那是绰绰有余。

能守住朝鲜,本土自然无忧,到时候无论打成什么样,都只会对帝党有利。光绪兴奋之下,连夜赶往西苑见了慈禧,无外乎一个意思,开战!

“亲爸爸,过万日军进犯牙山,叶志超叶军门指挥军队,奋力抗击,不但击退日军,还杀伤过千。如今几番调停,日本人都拒绝了,这是找上门来要跟咱们大清过不去啊,咱们现在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宣战!”

光绪一身朝服,身子笔直,对着榻子上的慈禧慷慨陈词。年轻的皇帝这会儿一扫过往的阴霾,脸色涨红,垂在股间的双手不住地颤抖着,激动得不成样子。对于光绪而言,这一天实在是扬眉吐气。一直以来,都是对面榻子上老佛爷一手把持朝局,光绪要想插插手,可谓势比登天还难。。而今朝鲜局势不平,清日两国之间战事一触即发,慈禧以降,后党人物没有一点办法。朝堂内的求战之声,一浪高过一浪,成了整个大清的舆论主流。光绪正好借此,对日宣战,而后从中谋取一部分大权。

在朝鲜,顶在前头的是李鸿章的北洋,也是慈禧朝外最大的臂助。战事若顺利也就罢了,稍有不对,光绪正好可以借机将自个儿的大臣安北洋。就算北洋不济事,后头还有何绍明的关东军呢,如此看来,这场战事怎么打都没有输的道理。无论是两国之间,还是帝后二党之间,光绪认定了自个儿会成为最大的赢家。

榻子之上,隔着帘子,看不清慈禧的脸色。可以想见,此刻慈禧的脸色肯定不怎么好。这些日子以来,局势一天比一天紧张,筹备了几年,好好的一个寿辰弄得没了滋味。。慈禧这心里,实在痛恨不识时务的小日本。要说此刻,慈禧未尝没有教训小日本之心。只是,后党人物中,世铎等人,自打丰岛海战之后,就一个个垂着头成了应声虫,全没了主意。不得已,慈禧只能找哪位形同圈禁的六弟弟商量。鬼子六话里话外说的明白,这战事,肯定是躲不过去了,让慈禧早做准备。

沉默了半晌,慈禧这才开口:“这么说来,皇帝是打算开打了?”

光绪昂首道:“亲爸爸明鉴,朝堂上下都认为退不得了,要是小日本这么欺负上来还没动静,他日大清还如何与万国间立足?如今朝野上下一致认为,除了宣战,别无他途!”

“打是应该打,可能打赢么?”慈禧也知道,这个时候是非打不可了。大清办洋务几十年,那么点儿底子还是有的,若是任由小日本欺负上门,这可真没法儿向天下人交代了。。况且,日本咄咄逼人,都已经大兵压境了,大清还能不奉陪?

光绪微微一笑:“亲爸爸,聂世成四营兵马不过两千,就能击败过万日军,如此看来,只要四大军进驻朝鲜,必定能战而胜之。论国力论军力,小小日本如何是我大清的对手?”光绪说话间,意气所指,颇有些指点江山的味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